運動失當当心耗氣傷身
眾所周知,做運動有益身心,但凡事過猶不及,運動失當可能適得其反,反而損耗自身氣血。因著不同目的而進行的運動方式也有所不同,為求養生的運動與追逐時間和名次的運動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希望透過適當運動而提升正氣、促進氣血流通。你可曾發現做完運動後自己更加虛弱?
文 | 陳皓天(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推廣學會)
曾有位病人指自己經常跑步鍛煉,但就診時不論其上焦心肺還是下焦肝腎都充滿寒濕之氣,後來發現明顯是「運動失當」所致。
適量的有氧運動能讓人強身健體,氣血流通,而過度的劇烈運動如導致氣喘、疲倦乏力難以恢復、長時期周身酸痛、關節勞損等反而導致氣血耗傷或壅塞不通,傳統中醫認為「勞則耗氣」,尤其是本身氣血不足之人,一下子進行較高強度之運動時,氣血通行太過則容易導致正氣耗散,無法收藏於體內,反而在運動後變得虛弱,如更覺疲倦、面色青白、手足怕冷、心肺功能轉差等,很可能是過度耗氣所致。
不良運動習慣易致身體虛寒
臨床上觀察有些運動成績良好運動員依然是身體虛寒,多數與其運動時的不良習慣有關,值得留意。例如:
1) 在劇烈運動期間大量出汗而未有適時補充水液,出現陰津不足的情況;
2) 運動過後猛烈灌水導致損傷脾胃陽氣而消化力減弱,使胃腸停滯大量不能被身體運化的水濕之邪;
3) 運動後喝冷飲使津液難以流通並損傷陽氣,反因而受寒甚至中暑;
4) 未有把汗水抹乾而在皮膚腠理疏鬆時容易導致感受風寒之氣,如在運動後洗澡用冷水,而使寒邪內侵人體等。
5) 運動過分劇烈而超過人體可承受的限度,導致耗氣過度,氣血難以收藏於體內,正氣更虛等。
應按自身體質狀況選擇合適運動方式
每個人需要按照自身體質狀況和運動目的,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運動是希望讓能量流通並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在體內供使用,最終是達致養氣還是耗氣的結果並非以一個特定標準而言,而是以每個人的自身狀況而釐定。
以跑步為例,體壯者即使跑步速度較快但依然能氣息均勻;體弱者即使是慢跑也可能感到辛苦,所以不應以某特定的速率作為最佳標準,而是以自身體質狀況適度調整。
重新檢視並建立健康運動方式
有人為了保持健康體態如減肥,希望透過運動增加體內氣血通行,以帶走體內多餘的濕氣或脂肪積聚,則更需要以「不耗氣」為運動的大原則,否則雖然短時間的劇烈運動或導致脂肪被迅速燃燒,但因為反而導致氣血虛弱和不通,很容易會導致痰濕再次積聚而體重回彈。
要建立健康的運動習慣,強身健體,先要認清自己運動的目的,除了追求一些運動的目標外,可多留意自己運動後的身體狀況,例如會否長期感到疲倦、食慾變化、出汗情況、怕冷或怕熱程度等,繼而檢視自己的運動是否適合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態,並適時調節。運動以外亦需要生活作息、飲食、情志等方面的配合方能達致最佳養生效果。
(本文摘自《紫荊養生》2020年冬季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