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舞獅祈福做甜點,佛山年味暖人心

日期: 2021-02-15 來源:紫荊養生
字號:

文/佛山日報記者周文琪、梁欣瑩、龐浩斌、陳志業、周師伢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今年春節佛山五區舉辦了各色民俗鬧新春活動,讓就地過年的市民感受濃濃的佛山年味,進一步了解佛山這座城市的傳統文化。


禪城:祖廟祈福人氣不減

大年初二,湖南人李先生帶著妻女早早來到祖廟,向工作人員出示預約碼後,戴著口罩進入園區。他們在雙龍壁前合影,拜了北帝,在許願池向石龜投硬幣,買了風車祈禱一年風調雨順。“在佛山工作多年,也帶過親朋好友逛祖廟,但春節來祈福還是第一次。”李先生說,過程中感覺到了獨屬於佛山人的年味,“感覺自己與這個城市更融洽了。”

春節期間,祖廟采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市民要至少提前一天預約並根據預約的時間段進場、進場期間要佩戴口罩。不僅如此,祖廟今年還取消了粵劇、武術、醒獅等往年春節的例牌活動,並禁止市民在園內燃香。

微信图片_20210215232231.jpg

“園區每日最大承載人流為5萬人,今年春節期間每天限流人數為2.5萬、瞬時人流為2500以內。”祖廟博物館副館長利婉薇說。

 

南海:獅隊上門采青意頭好

舞出幸福,舞出活力,舞出新年新氣象。南海作為南派舞獅的發源地,新年必不可少的就是舞獅討個好意頭。大年初一,新田田心村少獅隊走上大街小巷,挨家挨戶給大家送上新春祝福,傳遞新年的喜悅、發揚龍獅精神。

當天上午10時,在鑼鼓聲和村民的簇擁下,獅隊在村內的李氏宗祠采青後,開始走街串巷,在村內巡遊拜年。作為寓意活力和希望的瑞物,三星半獅已在田心村傳承上百年。而村民早早在家門口等候。村民李女士還將生菜、利市等禮物組成的“青”懸掛在門口。“獅子”來到家門口轉一圈,上門施禮、撲、跌、翻、滾,然後站起來接“青”。

盡管每次舞完之後,隊員們都汗流浹背、肌肉酸痛,但村民的認可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激情。獅隊成員陳先生說,弘揚傳統文化且能在新年帶給大家幸福愉悅,讓他感覺舞獅更有意義。


順德:學做甜食春節更有味

春節假期,順德區樂從社區在黨群活動基地開展了“甜甜蜜蜜迎新春”樂從社區新市民“就地過年”主題活動,邀請留在順德過年的市民一起寫春聯、許願望、制作美味甜品。

制作迎春創意零食“奶棗”最受青少年喜歡。他們分工制作,有人將巴旦木塞入紅棗內,有人將黃油用小火融化加入棉花糖,棉花糖炒至完全融化,再加奶粉繼續攪拌,直到奶粉全部融入棉花糖,然後加入紅棗攪勻,使每顆紅棗包裹上糖,最後趁熱把棗一顆一顆拽下來,整理好後放入裝著奶粉的盤子裏,讓棗子表面裹上奶粉即可。通過制作“奶棗”,大家感受到廣東人春節前夕在家“開油鑊”制作甜油角和煎堆的場景。

微信图片_20210215233155.png

“第一次在順德過年,很溫暖,很有廣東味。”原本計劃和父母回湖南老家的高中生小瑩說,順德春節期間不僅天氣暖和,好玩的活動和景點也很多,大家說著廣東話彼此祝福,很喜歡這種氛圍。


高明:線上展演年味不減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高明區以線上方式推出“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線上迎春系列活動,通過精選高明區本土優秀節目在線展播,向廣大市民送上新春祝福。

臺上,高明花燈傳承人黃燕瓊用心紮燈,旁邊的孩童們用舞蹈演繹高明傳統花燈之美和春節添燈習俗,情景舞蹈《紮花燈》勾起高明本地群眾的鄉愁,同時也向留在高明過年的外地人介紹高明傳統文化,高明本地特色的年味,都濃縮在一塊手機屏幕上。

留在高明過年的吳先生說,通過線上展演了解到不少高明春節的過節文化。除夕當天,自己也和同事圍坐在一起吃瀨粉應節,可謂是過了一個高明味十足的春節。

高明區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系列展演節目通過“村民講、村民唱、村民演”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展現高明鄉村振興文化建設成果和人民美好生活,讓留在高明過年的群眾充分感受高明地道鄉情年味。


三水:武術龍獅表演贏喝彩

春節假期裏,醒獅因其喜慶、紅火的美好寓意成為一大特色民俗活動。

昨日下午2時30分,三水荷花世界鑼鼓喧天。在荷花奇景水天地廣場,洪熙官武術龍獅展演精彩上演。遊客扶老攜幼觀看表演,舞獅、洪拳、采青等節目博得陣陣掌聲。

微信图片_20210215233220.jpg

“我知道這邊過年會有舞獅、舞龍,但是在現場完整地看一次表演,還是第一次。”江西人何俊峰當天帶著妻子和兩個小孩前來荷花世界遊玩。今年是他在三水工作六年以來第一次留在三水過年。他表示,雖然今年不回老家,但是趁著這個機會感受下三水的過年氣氛,也挺不錯的。

三水荷花世界常務副總經理嚴鷹說,荷花世界將於今年引入三水洪熙官傳人武術龍獅基地落戶,深挖及傳承三水武術龍獅文化,並以武術龍獅為媒,推動三水、香港、澳門三地青年的文化交流。

来源:佛山日报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舞獅祈福做甜點,佛山年味暖人心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