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文港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顯示公共財政備受壓力。
過去一年經過多輪的派錢措施,2020/21年度的特區政府預算赤字為2,576億元,未來一年還可能是赤字過千億,公共財政備受壓力。原本應該是按照經濟逆週期進行公共財政再分配,但今次特區政府明顯採用有創意但欠缺進取的做法進行財政預算。
其中最受歡迎的措施,應該就是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派發對象是全港18歲以上合資格市民及新來港人士,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20萬人,涉及約360億元財政承擔。派發電子消費券,很明顯是希望刺激本地消費,救活包括旅遊、百貨零售、飲食及酒店等行業。但根據上次全民派發一萬元現金的經驗,能否成功刺激全民消費意欲,很大程度上還是要視乎疫情是否受到控制。特區政府選擇在暑假才開始相關派發計畫,明顯是預期屆時疫情將可以受控。這項措施可說是有創意,但如何令較少使用電子貨幣的長者可以有效使用,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仔細規劃和做好公眾教育工作以提高可行性。
另一項算是較有創意的事,就是為了推動知識型經濟和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政府特意將「中學IT創新實驗室」資助計劃,推展至小學成為「奇趣IT識多啲」計劃;雖然金額不多只有兩億多元,但總算為未來和下一代踏出有誠意的一步。
然而,今次較不受歡迎的項目,應是只寬減2020/21課稅年度100%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萬元。上限不只是去年的一半(2萬元),更是2017/18年度的約1/3(75%上限3萬元)。適逢今年開始將會踏入選舉週期,這項極度保守的政策如何獲得中產專業和夾心階層的支持,實在是項疑問,似乎亦難以說明這是一項經濟逆週期措施。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加人工無望之外,政府亦將凍結人手編制,並會實施節流計劃,目標是在2022/23年度把經常開支撥款減少1%,預計節省約39億元。這會對公共行政效率產生何種負面影響,值得持續評估和觀察。
這份財政預算案較有爭議的地方是,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至0.13%,預料上調印花稅後將為庫房增加超過100億元收入。筆者留意到證券業界反對聲音此起彼落,今日港股亦出現了似乎是過度的即時反應。筆者早於去年年中撰文預期,中國概念股將會紛紛自美來港進行第二上市甚至遷拆上市,更可能是超過100間。這項政策已經是最低限度而且影響最小的加稅措施,相比起英國及新加坡現行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分別高達0.5%及0.2%來看,香港這方面的稅率仍然處於低水準。
對於也有買賣股票習慣的中產專業及夾心階層來說,與其降低薪俸稅免稅額,不如增加「股票印花稅」稅率可能更有利於他們。如果真的要為政府開源,實在不宜再增加一些與民生直接相關的稅項和政府收費;相反,特區政府可認真檢討現時對窩輪牛熊證、界內證等結構產品,交易所買賣基金、槓桿反向產品、上市債券都未有收取印花稅的做法,從這些地方當中增加政府收入。只要香港在金融市場有足夠的開放性和回報率有足夠的吸引力,相關影響對金融市場影響會非常短暫和有限。
筆者相信,這份財政預算案仍有很多欠缺足夠支援基層人士的地方,相信特區政府需要在較後時間需要「加碼」。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