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1-22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以稱《預算案》)演辭中建議「提振經濟」,並提出多項創新科技措施(見演辭第90至112段),計劃在未來3年內會額外撥款約100億港元,推動教育、大學生實習和電子政務,以及加大力度支援初創企業及創科基金。
《預算案》建議加大對初創的融資支援,政府會分別向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旗下的基金注資,並擴大兩個基金的涵蓋範圍,對初創公司是場及時雨。
政府繼去年推出「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資助中學籌辦課外活動,增加學生對IT的興趣之後,在今年《預算案》中建議額外投放2億元,擴闊計劃的覆蓋範圍至小學,讓每間本地小學在未來3年可獲得40萬元專款資助,推行「奇趣IT識多啲計劃」(見演辭第92段)。
科普教育對創科發展非常關鍵,愈早推行愈好,環顧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內地、歐洲、美國等,對小學生科普教育都十分重視,值得香港學習。
創科實習計劃恒常化 紓人才短缺
政府去年推出「創科實習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生參加本地、內地及外地的創科實習工作,各大專院校及業界均反應熱烈,據報去年暑假超過1,600名學生以及1,000家公司參與。以大灣區為例,隨着區內創科產業不斷地開放,愈來愈多港商移師到大灣區發展,筆者認為,《預算案》建議把計劃恒常化(見第93段)來得合時,既可以讓更多大學生體驗大灣區創科工作,亦可以幫助業界紓緩創科人才短缺的問題,一舉兩得。
《預算案》建議未來2年向「創新及科技基金」合共注資95億元(見演辭第104段),支持旗下17個資助計劃和50多個研發實驗室未來3年的工作,不少業界也可以從中受惠,亦有助企業為「後疫情」經濟作好準備,幫助它們進行技術升級,甚至是商務轉型。
擴融資支援 初企及時雨
《預算案》亦建議加大對初創的融資支援,政府會向科技園公司旗下「科技企業投資基金」注資3.5億元,以及向數碼港的「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注資2億元,並且擴大2個基金的涵蓋範圍至B輪或後期融資(見演辭第107段)。
過去1年疫情影響全球投資市場,創科投資也難以倖免,不少香港活躍的創科投資者也被迫重整投資策略,因此筆者認為這建議對初創公司是場及時雨,政府的額外投資可解短期之急,避免它們在臨門一腳被疫情踢出局。
政府去年底推出「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便利市民使用電子政務。政府計劃於2022年把表格和牌照申請全面電子化,大部分政府繳費可電子支付,屆時「智方便」更能大派用場。《預算案》提出,金管局正聯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研發企業版的「智方便」數碼身份認證平台(見演辭第44段),讓企業透過電子渠道認證企業身份,便利更多電子商務。
全球正踏入「後疫情」數碼經濟時代,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活動將日益頻繁,因此提供「智方便」及電子支付服務,只是針對用戶便利的需求,要提升服務的效率,筆者建議政府同時研究使用「區塊鏈」技術,推行「去中心化」交易及業務處理。
總言之,過去1年疫情肆虐,香港經濟大受影響,政府為援助經濟及紓解民困投入不菲,令財政赤字去年升至歷來新高。在這麽困難的情況下,政府依然適度地支持創新科技發展,殊不容易,反映出政府創科發展的堅持。因此,筆者十分支持今年《預算案》之科技篇,並希望各項建議盡快落實。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榮譽會長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