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預防熱氣上火
文 | 陳皓天(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推廣學會)
我們有時候會感到熱氣上火,出現以下一些可能的不適,譬如:
上部:容易口乾、口渴、喉嚨痛、流鼻血、牙齦腫痛、眼乾澀、耳鳴、口苦、口氣大、或心煩、失眠、多夢、暗瘡、飛滋、唇瘡等;
中部:吞酸、消榖善飢、燒心等;
下部:小便黃、尿頻、便秘、大便臭等
整體:怕熱、潮熱、舌紅、脈搏偏快
有熱氣時並不一定非要服藥以清熱,熱氣上火只是現象,每個人出現熱氣上火的機制都不一樣,在用藥之前,可以考慮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一些調節,就會有效預防熱氣上火。
1. 睡得早、睡得好
每到晚上的時候,人體的陽氣都會自然地慢慢往下、往內收藏,如此人體的陰陽氣血才能很好地循環流通全身。若然太晚睡覺(11點後),則無法順應大自然陽氣潛藏的規律,則陽氣會亢浮在外而導致熱氣上火的感覺,特別是冬天應該收藏的季節則會更加明顯。而睡眠的質量也同樣會影響陽氣的收藏,例如睡覺前不宜用電話、睡時適當保暖等。
2. 勞累時馬上休息
所謂「生病起於過用」,指的是用神太過,或者勞力太過,工作時間過長而缺乏有質素的休息,陽氣都極易亢奮,尤其是不少人到晚上覺得睏的時候,還堅持繼續工作,則容易產生火熱之氣。因此,勞作不應太過,而且一旦覺得困倦時,正是身體提醒,是時候讓自己放鬆下來,好好休息了!
3. 注意飲食
預防熱氣的最直接方法自然就是避免一些熱氣上火的食物,煎炸油膩、火鍋、燒烤等自是要避免,同時在煲湯時亦需避免誤用北芪、黨參等滋補藥材,皆因氣有餘便是火,小心因溫補太過助火。此外,很多人以為熱氣上火可以吃生冷寒涼食物,如冷飲、雪糕等,殊不知這樣可能折損陽氣反而導致虛火更盛,或因無法平衡寒熱而導致體內寒熱錯雜。所以熱氣上火的人還是以清淡飲食為主,也可以適當進食一些室溫的水果緩解不適。
4. 留意情緒
情緒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例如憤恨、鬱怒容易產生肝火;煩躁、焦慮不安、慾望大等容易產生心火;思慮、擔憂、煩惱、自責亦容易產生鬱火。最基本的是理解是,每一種不良的情緒都對人體本應流動之氣造成不同程度的阻塞、耗損、紊亂,最終都可能出現氣鬱化火的情況。而若希望從根本解決問題,則需要不時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遇事要冷靜,盡量使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情。
5. 多靜觀深呼吸
熱「氣」和火「氣」,其實都是「氣」,透過讓全身氣的運動恢復通暢並往下降,熱氣的感覺也可以來得快、去得快。閒時可多容許自己靜下來,完全放鬆,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與自己有獨處的時間,做幾下深呼吸,你可能發覺呼吸逐漸變深、變長,人也不再那麼急躁,憂慮也漸漸減少,身體氣的流通越來越舒暢、和緩,身體的陰陽氣自然也可以回復應有的平衡。
6. 親近大自然
若能經常抽空前往公園、郊外山區、海邊,感受一下微風、陽光的溫煦,聆聽一下樹葉搖擺的聲音,大自然能讓我們放鬆身心。如果能赤足在草地、沙灘上走路,甚至躺在地下,則更能讓體內的毒素、邪氣都在不知不覺中排出體外。完全的回歸大自然,你會發現,身體很多由於熱氣上火所致的不適都隨著我們越來越放鬆,不知不覺地消失了……想知道有多麼神奇?親自體驗吧!
特別容易反覆上火的朋友,可以多留意自己日常的生活、飲食、情緒對身體深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作些調節來預防熱氣上火,比每次覺得有熱氣時便服藥清熱更能治本。身體不適時除了吃藥以外,也千萬不要忘記最簡單而實用的生活「療法」!
(本文刊登於《紫荊養生》2021年春季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