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浩賢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1日下午在北京閉幕,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對香港選舉制度做出了完善,以確保愛國者治港,真正為香港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是中央在充分諮詢及瞭解多方意見前提下,正式為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完善規範定下框架、為愛國者治港規範訂定明確的全盤設計。
筆者對愛國者治港進行了深入思考,發現這個概念有兩個核心價值體現。愛國者治港,也包括愛國者治澳,核心要義明確愛國準則是:對國家憲法要尊重,對「一國兩制」要效忠,對中央主導權要支持,對選舉制度要堅定維護。另一個核心是治理水平,是作為愛國者在參與政府治理及社會發展過程中能力、水準及實施都要有更高的要求。愛國與治理能力要同時體現在對領會「一國兩制」事業的要義及香港事務的充分認識上,要顯示出政治立場堅定、堅守原則以及高超的社會工作能力和凝聚共識、良政善治的本領。必須是這樣高標準要求下的愛國者參與到管治團隊中,才能實踐社會大團結和真正的人心回歸。
在全面分析愛國、愛國者及治理水平這幾方面的要求後,筆者總結出六句話來闡述愛國立場與治理責任的相互關係:
1. 愛國是基本原則,愛國者能力更體現價值;
2. 愛國為最低要求,愛國者肩負更高的擔當;
3. 愛國要參與歷練,愛國者彰顯社會盡責任;
4. 愛國需關心時政,愛國者參與政府共獻策;
5. 愛國善團結力量,愛國者改善民生謀福址;
6. 愛國更勇於行動,愛國者需身體力行實踐。
港澳特區政權架構中身處重要崗位、掌握重要權力、肩負重要管治責任的人士必須是堅定的愛國者,愛國是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此外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更須在能力價值、責任擔當、奉獻社會、參政建策、瞭解基層、身體力行各個方面體現出定分止爭及懂法善治的能力。在愛國標準及政治立場上不應以傳統的二分法劃線,簡單區分建制派與反對派也不適合未來的政治生態平衡。未來參與特區管治的應該都是能恢復疫後經濟發展、提升社會善政、瞭解社情民意、改善民生施政的「建設派」。每一個參與者的身份都是愛國者、同時亦是建設者。這個雙重身份要求既應該有保障好國家安全、保障好憲法及基本法推動的愛國者及治理者,也應該有滙聚好特區經濟發展力量、穩定好社會民生就業、協助好青少年參與灣區建設、建設好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十四五」規劃的愛國者及治理者。
深入解讀愛國者,將要面對一個現實的政治問題。當越來越多的人以愛國者自居,更多政治人物宣稱自己是愛國者時,不儘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詳細瞭解、辨析這些人是否真正認識到愛國者的核心含義。誰只是口頭上的愛國者,誰才是有承擔的愛國者?誰是有管治能力的愛國者,誰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愛國者,誰是積極為政府施政出謀獻策的愛國者?愛國與治理兩個標準必須同時符合。當下正是香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在動蕩中尋求重生,澳門要突破一業獨大尋求多元發展謀劃之時,筆者深信,港澳特區未來發展真正需要的是,除了有愛國忠誠更有能力、懂協商、善溝通及有水準的人士,只有把愛國與治理兩個核心同步處理好,方可結束政治爭拗的社會亂象,方可確保港澳特區持續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理事長、貴州省政協委員
編輯: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