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醫者手記 | 中醫治療尿道炎合併陰道炎

日期: 2021-03-16 來源:紫荊
字號:

| 郭歌(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 注冊中醫師) 

文小姐今年三十多歲,雖然還很年輕,但已經飽受病痛的折磨。她自五年前開始患尿道炎,多方求醫均未能治癒。半年多前又查出患上了陰道炎,細菌培養發現大腸桿菌及鏈球菌,未發現滴蟲及念珠菌。西醫給服抗生素(部分已耐藥),亦有尋求中醫治療,但病情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

 

尿道炎與陰道炎屬以濕邪為主因的疾病

雖然尿道炎和陰道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是因為女性的尿道開口和陰道特別近,所以這兩個部位往往出現共同感染。在中醫中尿道炎屬於淋病的範疇,而陰道炎則屬於帶下病的範疇,中醫認為二者同屬以濕邪為主因的疾病,濕熱毒邪侵犯下焦,傷及泌尿生殖系統,病久則會出現氣血瘀阻、脾腎虧損等虛實錯雜或虛者更虛的證候。因此兩種疾病可採取異病同治的方法,根據中醫辨證結果的不同,適當選用健脾益氣、清熱利濕、溫腎培元、滋腎益陰等治法,若有熱傷血絡的尿血症狀還應採取涼血止血之法。

插图2.jpg

2020年9月底文小姐來到我處就診,當時自覺白帶量多,濃稠如涕,尿頻尿急、短赤,小腹刺痛、脹痛,每逢經期後尤甚;神疲乏力,納可寐差,面色萎黃,口苦微干,大便成型,一日一次。月經週期約34天,行經5天,經行無不適。舌質略紅苔薄白而乾,脈沉細。

文小姐患病已有五年,有明顯的濕熱下注、氣陰兩虛的虛實夾雜證候,治當以清熱利濕、益氣養陰、解毒殺蟲為主。處方以完帶湯為主方加減。除了內服湯藥之外,尿道炎、陰道炎的外治法同樣重要,配合局部用藥的療效更佳。因此另給祛濕解毒散30g,每晚用於陰道灌洗。同時配合隔姜灸每週兩次,可以起到活血止痛、固本培元,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幾率的功效。

一週後複診,白帶轉清,量較前減少,已無尿頻尿急的症狀,小腹疼痛亦未再發作。

上述治療方法連續使用一個月,11月初患者來診時表示除間中仍偶有小腹疼痛外,其餘諸證皆減。因外用藥長期使用可能破壞女性外生殖器的正常菌群環境及酸堿度,故停用祛濕解毒散灌洗。患者仍存在小腹疼痛的症狀,故而對內服湯藥進行調整,一方面鞏固療效,另一方面加強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隔姜灸仍堅持治療。

隔姜灸(可用圆形放入文中).jpg

繼續治療三週後,患者平日已基本未再有不適,唯經期後仍會有急性發作。因患者反映祛濕解毒散的效果很好,希望可以繼續使用,但考慮到此藥不宜長期使用,故囑患者在經期後使用3-5天以預防急性發作。並繼續內服湯藥及做隔姜灸以圖根治。

 

濕邪致病具有粘膩停滯的特性

文小姐自初診至今已堅持治療三個月,困擾她五年之久的病痛已緩解了90%以上。因尿道炎、陰道炎均為濕邪所致的疾病,濕性粘滯,所謂粘滯是指濕邪致病具有粘膩停滯的特性。  

這種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症狀的粘滯性。即濕病症狀多粘滯而不爽,如大便粘膩不爽,小便澀滯不暢,以及分泌物粘濁和舌苔粘膩等;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因濕性粘滯,蘊蒸不化,膠著難解,故起病緩慢隱襲,病程較長,往往反復發作或纏綿難癒。由於濕邪性質的特異性,在疾病的傳變過程中,表現出起病緩、傳變慢、病程長、難速癒的明顯特徵。但這並不代表著濕邪所致的疾病就無法治癒,只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堅持治療,則痊癒之期指日可待。

此外尿道炎與陰道炎在治療的同時,預防重複感染和日常護理也至關重要:

1. 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勤換內褲,盡量選用透氣的棉質內褲,清洗時也要注意殺菌消毒,在通風處曬乾。

2. 注意經期、產後衛生,勤換衛生巾,減少細菌滋生,盡量不要盆浴。

3. 勿冒雨涉水和久居陰濕之地,以免感受濕邪。

4. 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肥甘或辛辣之品,以免滋生濕熱。

5. 對具有交叉感染的尿道炎、陰道炎,在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性伴侶因同時接受治療。

6. 禁止游泳和使用公共潔具。

7.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發現病變及時治療。

8. 進行婦科檢查或手術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本文刊登自《紫荊養生》2021年春季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醫者手記 | 中醫治療尿道炎合併陰道炎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