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是未來全球城市發展的主要趨勢。澳門特區政府在其2016年《施政報告》中對澳門建設智慧城市提出明確要求,並著手推動智慧項目發展,目前已經在特區政府專有雲計算中心、智慧街燈試點和5G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及政務、交通、旅遊和醫療四個智慧項目領域,取得初步成效。但就澳門特區智慧項目的發展現況來看,無論是在廣度和深度,均存在一定改善空間。因此,本文在對澳門特區智慧城市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練信琛 I 澳門學者同盟監事
余渭恒 I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楊鉅安 I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監事
2020 年 6 月 9 日,為配合澳門特區政府建設智慧城市的規劃和要求,建立長期和穩定的合作意向關係, 澳門大學與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澳門大學與澳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智慧街燈在澳應用模 式研究合同》。圖為簽署儀式(圖: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一、智慧城市綜述
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現今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早於2009年12月,美國IBM就提出了「智慧城市」的願景,提出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活動等各種需求做出智能回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隨後全球各地政府、研究組織、學術機構逐漸開展傳播、擴充、演變。基於智慧城市應用範圍廣泛、內容體系龐大而複雜,目前還在不斷發展完善,相關定義和規格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
智慧城市的本質在於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先進的資訊技術引領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智慧城市是當前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增強城市建設的創新能力,是各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部署。由於人口聚集、知識、技術外溢的影響,城市化有效地促進創新和發展,並節省交易成本。城市在專業化與多樣性、人力資本積累、信息交流網絡形成以及交易效率提高等方面的優勢,為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為創新擴散創造了便捷的傳播條件,有利於加快技術創新的產生與擴散。隨著5G、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將進一步加速智慧城市的構建和發展。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認為智慧城市是由三個層面協同形成的。第一層是技術基礎,包括大量連接高速通訊網絡的智能手機和其他傳感器,傳感器能持續採集交通流量、能耗、空氣質量及其他日常生活的數據,並將這些信息直接推送到終端使用者。第二層是特定智能應用層,將原始數據轉化為示警、洞見和行動。這些智能應用可分為幾大類,包括安全、出行、健康、能源、水、垃圾、經濟發展、住宅和社區參與。第三層是公共使用層,成功的智慧城市必須要建立在社會廣泛普及的基礎上,並改變用戶行為,讓其得到更透明的信息,作出更好的決策。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城市的生活、生產遭受嚴重的影響,但卻推動了智慧城市的發展。在信息化技術支持下,城市摒棄傳統發展模式,迎來了新的轉變。以5G、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促進了新業態形式的不斷發展,儘管是受疫情影響而被動地轉型發展,但對後疫情時期的經濟社會恢復起了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間,眾多國家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城市經濟和可持續競爭力的目標,將促使信息化和智慧化成為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新型智慧城市不單需要物質層面的建設,也需要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社會組織的配合構建,通過智慧生活、智慧經濟、智慧環境、智慧交通、智慧民生和智慧政務等系統全面建設智慧城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讓社會各界深刻認識到信息化與互聯網在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二、全球智慧城市發展趨勢
聯合國數據顯示,現時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預計2050年,全球城市居民總人口還將會增加25億。城市化步伐加快,全球各地將出現更多巨型城市(Mega City)。由於城市人口持續增長,面臨的環境壓力和基礎設施需求愈來愈沉重,將會為城市發展帶來各式各樣的新挑戰,例如空氣污染、交通擁擠、廢棄物管理、人口老齡化及環境可持續性等。各種創新技術的出現,有助城市應對上述挑戰,創新技術的基礎是大數據,城市正是海量大數據的源頭。深度發掘大數據,有助於城市管理者在瞬間萬變的情況下,作出合理資源分配、做好長遠發展規劃,提高城市整體運行效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2020年公布全球智慧城市指數排行榜,針對全球109個城市作出調查,聚焦科技對衛生與安全、機動性、活動、機會與治理等五個領域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地流行時如何加速智慧城市發展。全球的智慧城市並不只是採用新科技,而且確保這些技術改善民眾的生活。報告亦顯示,部分先進國家的非首都城市在全球智慧城市指數排行榜的排名比首都城市還要高,例如西班牙畢爾包(第24位)高於馬德里(第45位)、美國紐約(第10位)高於華盛頓(第12位)、德國慕尼黑(第11位)高於柏林(第38位)等。然而,即使是全球最先進高收入的城市,在發展智慧城市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多城市尚未實施智慧城市相關發展政策,而一些老齡化較嚴重的高收入城市,智能技術的使用水平和公眾意識較低。這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對現有功能的滿意程度、對變革的抗拒、對技術的高期望、應用程序本身缺乏直觀的用戶體驗,或者缺乏溝通和公眾參與。
相比之下,中國內地城市對於智能技術應用的意識和使用水平,整體情況是讓人滿意的。中國早已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由2012年開始,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去構建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這些政策文件從總體架構規劃到具體應用等方面一應俱全。2012年,中國城鎮化建設加速,住建部出台《關於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可視為中國智慧城市進入探索發展階段,在信息技術的驅動和國家政策指導下,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逐步走上正軌;2016年開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推動智慧城市向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模式發展。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指引之下,內地多個省市紛紛出台了多項關於智慧城市發展的政策,銜接上級部門,指導地方城市,逐步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層級銜接的智慧城市發展新格局。截至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近800個,中國正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設實施國。根據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於2020年發表的《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在中國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是2020年智慧城市相關投入最多的,同時這三大城市在智慧城市戰略、技術、領域和創新能力方面均表現突出,基礎實力雄厚,將會持續成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一梯隊城市。
全球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推進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城市之間各自為政令信息孤島現象普遍,海量數據未能實現有效融合;同一國家的智慧城市建設水平不一,導致國內出現巨大數位落差;信息安全問題,亦讓城市面臨的風險日益上升。縱使存在一些「短板」,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必須持續有序提速,畢竟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初心是增強公眾的獲得感、提高居民的滿意度,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在後疫情時期,新型智慧城市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將有利於構建韌性城市,讓城市的治理體系與能力能進一步現代化。
三、澳門發展智慧城市的現狀
(一)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部署
2016年,澳門特區政府在其《施政報告》中對澳門建設智慧城市提出明確要求。為更好地掌握澳門發展智慧城市的現況和挑戰、機遇和優勢,因應澳門自身城市特質,提出合適的發展策略及重點領域,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於2016年經過項目評審流程,甄選及資助4個研究團隊分別進行《澳門智慧城市發展方向及策略研究》及《澳門智慧城市發展之智慧出行可行性研究》。
上述兩項研究成果經整合形成了《澳門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及重點領域建設》諮詢文本,內容涵蓋特區智慧城市發展的目標、發展策略、重點發展領域及行動項目、評價體系及短期可行的先導計劃等,並於2018年通過公眾諮詢,進一步聽取公眾對智慧城市發展的意見。
(二) 智慧城市基建
2017年8月,澳門特區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推進政府專有雲計算中心及應用大數據技術項目的建設。澳門特區政府專有雲計算中心已於2019年完成基礎建設並投入運作,近年雲計算中心內的數據資源平台及數據開放平台應用涉及政務、交通、醫療及旅遊等方面。
2019年,澳電公司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的要求,於友誼大馬路、澳大橫琴校區和大三巴高園街三處設置了智慧街燈試點,合共9支智慧街燈。澳電公司和澳門大學現時也開展了「智慧街燈在澳應用模式研究」,對智慧街燈的技術、營運、法規、效益等進行分析,綜合試點項目的經驗,於2021年完成研究並作為部署智慧街燈的參考依據。
為推動5G網絡建設,郵電局一直推動部門開放物業及市政設施以協助營運商建設基站,截至2020年10月共有230個地點有條件開放。另外,也希望日後的《電信法》推動營運商之間共用部分電信基礎設施。
(三) 智慧城市主要領域的進展
澳門特區政府與阿里巴巴的應用大數據技術項目主要包含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旅遊及智慧醫療四方面,同時也是澳門特區政府現時主要的智慧項目。
智慧政務項目的主要工作為整合和共享政府內部的數據及其他各種資源,有序地構建基礎建設與平台、優化服務流程及完善法律制度。智慧政務首階段項目主要由行政公職局及阿里巴巴負責,項目主要包括數據資源平台及數據開放平台、飲食及飲料場所一站式發牌程序、家務工作外地僱員申請程序和通用預約及輪候平台。①
智慧交通項目的主要工作為提高交通效率及減少資源浪費,以及輔助交通規劃及訊息發布。智慧交通首階段項目主要由交通事務局及阿里巴巴負責,項目主要包括交通態勢分析及預測應用、巴士服務需求分析應用、智慧交通燈配時優化應用和交通事件智慧感知應用。②智慧旅遊首階段項目主要由旅遊局及阿里巴巴負責,項目主要包括旅遊資訊交換平台、旅客洞察應用和智慧客流應用。
智慧醫療首階段項目主要由阿里巴巴及衛生局負責,項目主要包括智慧醫療大數據平台數據規範標準、衛生局數據庫數據標準化及子數據庫部署、特區醫療數據脫敏工具部署和醫療大數據分析平台。
四、澳門發展智慧城市存在的問題
(一) 智慧城市項目仍待發展完善
澳門特區政府目前開展的智慧項目主要包括政務、交通、旅遊和醫療四個領域,均於2018-2019年取得初步成效。但就特區智慧項目的發展現況來看,無論是在廣度和深度,均存在一定改善空間。
在廣度方面,部分沒有重點發展的領域仍有很大發展潛力。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澳门的學校不得不開展「停課不停學」的網上授課,但由於過去缺乏智慧校園項目的網上互動教學模式,亦沒有一套電子教學的標準,使得學校間資訊設備配置和教學資源存在差異性,網上教學質量可能存在一定落差。
在深度方面,內地多個城市已陸續宣布試用居民電子身份證,並可通過支付寶或微信用以辦理不同的政府服務,包括辦理酒店入住登記和公安臨時檢查等。澳門的智慧政務項目中仍未整合及提供上述電子卡包功能,市民外出時仍需攜帶身份證、駕駛執照及學生證等多種身份證明文件,相比於內地較為不便。
(二) 企業和市民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參與度不足
澳門市民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中也存在認知及參與度不足的問題。根據澳門青年聯合會於2019年10月發布的「青年人對澳門發展智慧城市的意見」調查研究結果,在智慧交通、醫療、旅遊及政府四個主要領域,均有超過一成的受訪者表示並不熟悉,有二成八表示想不起任何成果,這顯示政府仍需要加強有關智慧項目的推廣工作。
(三) 數據收集、開放和利用機制
數據開放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澳門特區政府於2019年推出「數據開放平台」,以方便公眾獲取政府數據,促進政府數據再開發利用,提供更多智慧應用,配合特區智慧城市建設。特區數據開放平台正處於發展階段,目前仍有很多可完善的部分。一是目前平台中僅有36個數據集使用API或網址方式提供,而更多的是以檔案方式提供(共260個)。檔案方式提供的數據一般為統計數據和目錄清單,數據頻率較低,其可開發空間和使用價值均較低。二是部分部門可能沒有完善的數據收集機制。長遠來說,這不利於智慧城市的發展。
五、澳門發展智慧城市的政策建議
(一) 積極提升澳門智慧項目的廣度和深度
澳門特區政府可持續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利用其雲計算技術和硬件設備,於未來在更多領域持續研究引入智慧項目。其中,校園教育、長者安老和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智慧化發展潛力較大。校園教育方面,除了上述提及的設立網上互動教學模式和電子教學標準外,也可建立澳門自己的教學資源庫,以促進澳門教育資源共享及引進外地的優質教育資源。此外,可通過智慧化設備幫助長者掌握身體狀況,建立物聯網裝置收集環境數據並優化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工作。特區政府可不斷優化和完善現有的智慧項目,除了上述提及智慧政務中的各部門業務整合和電子卡包外,在智慧交通、智慧旅遊和智慧醫療項目中也可通過持續收集和分析數據,提升現有業務質量,並嘗試開拓新的應用,為市民帶來更優質和便利的生活,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澳門特區政務、交通、旅遊和醫療等智慧項目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其餘項目在穩步推進。圖為澳門居民使用澳門手機注冊支付寶澳門版(圖:新華社)
(二) 促進澳門雲計算和大數據健康發展
鼓勵澳門完善電子政務系統,並通過科技逐步向雲計算模式轉變。在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領域,鼓勵官企合作推廣低成本、高品質、廣覆蓋的雲服務,支持各類企業充分利用公共雲計算服務資源。加強高等院校基於雲計算的大資料開發與利用,推動企業在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科學研究、交通運輸等領域,創新大資料商業模式,服務城市經濟產業發展需要。
(三)完善智慧城市項目的投融資機制
加大對有潛力的智慧城市本土和區域項目的公共投資,在各不同部門預算中安排部分資金用於購買智慧城市服務。鼓勵金融業界建立規範的投融資機制,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引導資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籌集資金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四) 鼓勵企業和市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為加大企業的智慧化程度,特區政府可通過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吸引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落戶澳門,以便利本澳企業引入智慧項目。而本澳企業亦應積極留意如何通過智慧化項目提升自身競爭力,例如零售企業為客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後,可考慮引進外地的數據分析技術和經驗,了解不同產品的需求和相應的客戶群體,也可通過大數據及精準營銷的方法為客戶訂製及推廣合適的產品,為本澳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除了智慧零售外,智慧酒店和智慧金融等項目在本澳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可逐步從傳統的經營模式轉向智慧化。
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市民的參與。除了加強對現有智慧項目的宣傳和推廣外,特區政府也可在不同的智慧應用中建立收集市民意見的渠道,以不斷完善項目;也可通過舉辦座談會和設立比賽的方式,鼓勵市民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方面集思廣益、建言獻策。在社會科普和校園教育方面,也可加大有關資訊科技、通信和大數據等領域的推廣,提升青年和市民的科學水平,使其更好地參與本澳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
(五)推動數據的收集開放與社會運用
針對數據收集和開放,特區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一方面,特區政府應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智慧街燈能有效收集全澳不同地區的環境數據,而於全澳泊車位安裝地感裝置以收集及開放車位數據也有助緩解市民「泊車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特區政府應主動收集並開放有價值的數據。例如,若能收集並公開不同地段的平均租金和行業企業數目,將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以便企業進行更好的商業決策,長遠來說也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
在非商業應用方面,特區政府可通過組織比賽等方式,鼓勵社會思考並提供數據運用途徑。澳門統計局近年持續推出「大學統計習作比賽」,鼓勵學生通過統計數字及科學方法認識澳門。數據開放平台也可通過類似方式,鼓勵市民對大數據進行利用和研究並得出建議方案,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1年3-4月號第97-103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