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為什麼要實行「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有什麼作用?香港回歸祖國後就不用再實行「一國兩制」?實施香港國安法會影響「一國兩制」?近幾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國兩制」還要繼續堅持嗎?關於「一國兩制」有許多紛爭和疑慮,本文擬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論述。
林中曉 I 香港時事評論員
「一國兩制」是中央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作出的決策,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良策,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國策 (圖:中新社)
辭舊迎新,鼠去牛來。牛年可謂香港的幸運吉祥年,1997年是丁丑牛年,香港實現了順利回歸。轉眼過了兩個十二年,又逢辛丑牛年,這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第三個牛年,也是香港回歸後第二十四個年頭。鄧小平講的五十年不變,不覺已近一半。
過去的二十多年,「一國兩制」指導香港順利回歸並保持了穩定繁榮。展望未來,只要國家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一國兩制」,香港還會取得更「牛」的成就。
為什麼要長期堅持「一國兩制」呢?因為,只有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始終與世界經濟掛鉤,保持穩定繁榮。目前,在一些外國勢力試圖強制中國與世界「脫鉤」的情況下,香港貫徹「一國兩制」,繼續作為中國與世界經濟掛鉤的重要環節,尤為重要。
新中國最早與國際社會「掛鉤」就是通過香港。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周恩來於1946年提出:通過香港「對歐美聯絡日見重要」。這裡講的「聯絡」,就是掛鉤。毛澤東於1949年1月在西柏坡會見蘇共特使米高揚時說,利用香港的原來地位,對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因此,中共中央那時就作出決策,暫不收回香港,保留這塊資本主義「飛地」,通過香港與西方世界掛鉤。假若不是採取這樣的政策,而是大軍南下收復香港,那麼,香港就與西方「脫鉤」了。
新中國成立後,香港一直擔負中國對外聯繫的角色,周恩來將香港形象地稱為中國對外的「橋樑」、「窗口」、「瞭望台」、「氣象站」和「橋頭堡」,是突破西方封鎖禁運的前沿陣地,是國家外匯和物資的重要來源。無論國家形勢如何變化,即便發生「文革」那樣的全國性大動亂,中央始終執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對香港實行特殊政策,保持了香港與外界「掛鉤」的作用。「文革」結束之後,香港對中國改革和對外開放所起的作用,那就更加不可估量。這裡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在朝鮮戰爭中,美國對中國大陸實行了全面而嚴密的封鎖,試圖徹底切斷中國與西方市場的聯繫。但唯獨香港封不住,中國通過香港獲取了大量西藥、汽油、橡膠、輪胎等緊缺的物資。侵朝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此暴跳如雷,在美國國會作證時,抱怨香港成為「大量戰略物資和其他物資湧向紅色中國的通道」,「這些物資都是軍隊活動的命根子」。儘管美國非常惱怒,但由於事關香港的經濟命脈,中國對香港民生給予幫助,因此英國睜隻眼閉隻眼,這個「鉤」脫不了。
第二個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中蘇關係正常化,蘇聯副總理阿爾希波夫訪華,考察和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此人曾在五十年代擔任蘇聯援華專家顧問團總顧問,是屈指可數的「中國通」。他此次來華,專程訪問了深圳。他在深圳眺望香港,感慨地說:「我們蘇聯就是沒有一個香港!」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通過香港與世界市場掛鉤,對我們國家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它令中國的敵人忌恨交加,令中國的朋友稱羨不已。
「文革」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開放與改革同步,以開放促改革,叫作「與國際接軌」。中國最早的開放,是對香港開放;最早的國際接軌,是通過香港接軌;最早的外資引進,是從香港引進;最早的轉口貿易,是利用香港轉口。香港成為引進外資的「汲水站」、學習現代化管理經驗的「學校」、了解國際社會的資訊中心,用鄧小平的話說:「如果沒有香港,起碼我們信息就不靈」。當然,香港也從國家改革開放中獲得巨大利益,實現了經濟繁榮。
香港之所以能夠持續地起這樣的作用,除了地緣優勢外,主要是國家一直對香港採取了特殊的政策。「一國兩制」是1982年鄧小平提出來的,但在之前幾十年,中央對港澳的政策早已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精神。在解決香港問題的時候,「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就順理成章地付諸實行,並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
「按『一國兩制』收回香港,是因為國家實力弱,國力強大就不用搞『一國兩制』了」。這個看法是不對的。如果單是收回香港,是容易做到的,只要解放軍跨過深圳河,或內地停止向香港供水就能做到。為什麼還要費那麼大勁搞「一國兩制」呢?因為,如果以武力或強制方式收回香港,就有可能失去香港原有的特色和優勢,香港對國家的作用就會打折扣。國家能用「一國兩制」的辦法收回香港,恰恰說明國家實力強大,有自信也有能力,能夠在社會主義主體下保留資本主義的香港。
「保留香港的資本主義,是國家統一留了尾巴,不是徹底回歸」。這個觀點不符合事實。中國政府已經完全地收回了香港,對香港恢復行使了主權和管治權,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是中央授予的,香港基本法充分體現了「一國」原則,體現了中央對港管治權與香港自治權的統一。保留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不是什麼「留尾巴」,而是維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地位,使之更好地為國家改革開放服務,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內地全面開放,香港的作用下降,可以不搞『一國兩制』了」。這也是一種糊塗認識。的確,現在中國已全方位對外開放,不再僅限於一二個地方,但香港仍是內地其他地方無法取代的。香港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世界一致並緊密相連;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有利於各國資本在香港流動和配置;以英美法系為核心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治,為各國投資者所熟悉和信賴;香港市場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令投資者放心;香港各領域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能為內地提供金融、貿易、航運、法律等諸方面的服務。國家要進一步對外開放,更需要在「一國兩制」指導下,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
當前及今後的國際形勢更加錯綜複雜,變化莫測,還會遇到難以預見的各種困難,甚至不排除可能出現當年朝鮮戰爭那種極端局面。因此,對香港繼續實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保持「一國兩制」長期不變,對於未雨綢繆,準備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嚴峻、複雜局面,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是必要的。
「香港對台灣的示範作用減低了」。這個看法不完全對。無論海峽兩岸的關係如何變化,在香港成功實施「一國兩制」,仍然能對台灣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不管將來以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對香港的管治以及處理香港與中央關係等經驗,仍是可以借鑒的。
「如果香港動亂不斷,我們就收回『一國兩制』。」這種說法表達了對「黑暴」的義憤,但實際上不可行。在香港,搞暴亂和「港獨」的人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香港同胞是愛國愛港的,切不可一葉障目。其實,在香港搞什麼「港獨」,根本就是妄想,從政治、法律到地緣,一丁點可能性都沒有,這一點連傻子都知道。那麼,「反中亂港」勢力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其目的就是干擾和破壞「一國兩制」,企圖迫使中央放棄「一國兩制」,抹掉香港的原有特色,改變香港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使香港失去對國家的獨特作用。假如搞什麼「收回」,那就等於承認「一國兩制」失敗,正中了他們的圈套。在香港,平息動亂的最有力武器就是「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只有堅定不移、完整準確地執行「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人心,團結港人,共同維護香港的穩定繁榮。
「美國要強行與中國脫鉤,香港會不會脫鉤?」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不是誰要「脫鉤」就能「脫」的。中國對外開放幾十年,是與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掛鉤」,不是「脫鉤」;是「接軌」,不是「斷軌」;是合作,不是對抗。「一國兩制」反映了中國對當今世界的認識、對時代的認識、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基本思路,即:國家不會與國際市場「脫鉤」,香港更不會「脫鉤」,相反地,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將為各領域進一步與國際「掛鉤」和開放發揮重要的作用。
「實施香港國安法會不會影響『一國兩制』?」這種疑慮是不必要的。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本來就是「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香港基本法的重要立法原則,這與「兩制」並存不僅不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沒有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哪有香港的繁榮?而香港的穩定繁榮,則有利於國家的發展。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了香港特區自行立法維護國家安全,但回歸後二十多年都沒落實。現在香港國安法補上了漏洞,使「一國兩制」得以完整落實。有關法律只是針對極個別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對港人的正常生活並無影響。當然,香港國安法必須在「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的指導下,與香港本地法律和司法制度相銜接,結合香港社會的具體情況來實施。
「近幾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還能繼續搞『一國兩制』嗎?」能,一定能! 「一國兩制」不僅具有國內意義,也具有國際意義,這就是向世界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能夠並存,和平共處,在許多方面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和相互合作。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中國都會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什麼「脫鉤」,什麼「遏制」,都不會成功!
總而言之,「一國兩制」是中央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作出的決策,不是「國力弱」的無奈之舉;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良策,不是國家統一「留尾巴」;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國策,不是權宜之計。所以,鄧小平說「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不會變,前五十年是不能變,後五十年是不需要變。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這裡講的「不會變、不動搖」和「不走樣、不變形」,是對過去幾十年「一國兩制」實踐的總結,也為今後長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按照這「四個不」去做,「一國兩制」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新的牛年,是「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新的開始!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1年3-4月號第91-94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為什麼要實行「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有什麼作用?香港回歸祖國後就不用再實行「一國兩制」?實施香港國安法會影響「一國兩制」?近幾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國兩制」還要繼續堅持嗎?關於「一國兩制」有許多紛爭和疑慮,本文擬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論述。
林中曉 I 香港時事評論員
「一國兩制」是中央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作出的決策,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良策,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國策 (圖:中新社)
辭舊迎新,鼠去牛來。牛年可謂香港的幸運吉祥年,1997年是丁丑牛年,香港實現了順利回歸。轉眼過了兩個十二年,又逢辛丑牛年,這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第三個牛年,也是香港回歸後第二十四個年頭。鄧小平講的五十年不變,不覺已近一半。
過去的二十多年,「一國兩制」指導香港順利回歸並保持了穩定繁榮。展望未來,只要國家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一國兩制」,香港還會取得更「牛」的成就。
為什麼要長期堅持「一國兩制」呢?因為,只有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始終與世界經濟掛鉤,保持穩定繁榮。目前,在一些外國勢力試圖強制中國與世界「脫鉤」的情況下,香港貫徹「一國兩制」,繼續作為中國與世界經濟掛鉤的重要環節,尤為重要。
新中國最早與國際社會「掛鉤」就是通過香港。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周恩來於1946年提出:通過香港「對歐美聯絡日見重要」。這裡講的「聯絡」,就是掛鉤。毛澤東於1949年1月在西柏坡會見蘇共特使米高揚時說,利用香港的原來地位,對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因此,中共中央那時就作出決策,暫不收回香港,保留這塊資本主義「飛地」,通過香港與西方世界掛鉤。假若不是採取這樣的政策,而是大軍南下收復香港,那麼,香港就與西方「脫鉤」了。
新中國成立後,香港一直擔負中國對外聯繫的角色,周恩來將香港形象地稱為中國對外的「橋樑」、「窗口」、「瞭望台」、「氣象站」和「橋頭堡」,是突破西方封鎖禁運的前沿陣地,是國家外匯和物資的重要來源。無論國家形勢如何變化,即便發生「文革」那樣的全國性大動亂,中央始終執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對香港實行特殊政策,保持了香港與外界「掛鉤」的作用。「文革」結束之後,香港對中國改革和對外開放所起的作用,那就更加不可估量。這裡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在朝鮮戰爭中,美國對中國大陸實行了全面而嚴密的封鎖,試圖徹底切斷中國與西方市場的聯繫。但唯獨香港封不住,中國通過香港獲取了大量西藥、汽油、橡膠、輪胎等緊缺的物資。侵朝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此暴跳如雷,在美國國會作證時,抱怨香港成為「大量戰略物資和其他物資湧向紅色中國的通道」,「這些物資都是軍隊活動的命根子」。儘管美國非常惱怒,但由於事關香港的經濟命脈,中國對香港民生給予幫助,因此英國睜隻眼閉隻眼,這個「鉤」脫不了。
第二個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中蘇關係正常化,蘇聯副總理阿爾希波夫訪華,考察和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此人曾在五十年代擔任蘇聯援華專家顧問團總顧問,是屈指可數的「中國通」。他此次來華,專程訪問了深圳。他在深圳眺望香港,感慨地說:「我們蘇聯就是沒有一個香港!」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通過香港與世界市場掛鉤,對我們國家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它令中國的敵人忌恨交加,令中國的朋友稱羨不已。
「文革」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開放與改革同步,以開放促改革,叫作「與國際接軌」。中國最早的開放,是對香港開放;最早的國際接軌,是通過香港接軌;最早的外資引進,是從香港引進;最早的轉口貿易,是利用香港轉口。香港成為引進外資的「汲水站」、學習現代化管理經驗的「學校」、了解國際社會的資訊中心,用鄧小平的話說:「如果沒有香港,起碼我們信息就不靈」。當然,香港也從國家改革開放中獲得巨大利益,實現了經濟繁榮。
香港之所以能夠持續地起這樣的作用,除了地緣優勢外,主要是國家一直對香港採取了特殊的政策。「一國兩制」是1982年鄧小平提出來的,但在之前幾十年,中央對港澳的政策早已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精神。在解決香港問題的時候,「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就順理成章地付諸實行,並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
「按『一國兩制』收回香港,是因為國家實力弱,國力強大就不用搞『一國兩制』了」。這個看法是不對的。如果單是收回香港,是容易做到的,只要解放軍跨過深圳河,或內地停止向香港供水就能做到。為什麼還要費那麼大勁搞「一國兩制」呢?因為,如果以武力或強制方式收回香港,就有可能失去香港原有的特色和優勢,香港對國家的作用就會打折扣。國家能用「一國兩制」的辦法收回香港,恰恰說明國家實力強大,有自信也有能力,能夠在社會主義主體下保留資本主義的香港。
「保留香港的資本主義,是國家統一留了尾巴,不是徹底回歸」。這個觀點不符合事實。中國政府已經完全地收回了香港,對香港恢復行使了主權和管治權,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是中央授予的,香港基本法充分體現了「一國」原則,體現了中央對港管治權與香港自治權的統一。保留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不是什麼「留尾巴」,而是維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地位,使之更好地為國家改革開放服務,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內地全面開放,香港的作用下降,可以不搞『一國兩制』了」。這也是一種糊塗認識。的確,現在中國已全方位對外開放,不再僅限於一二個地方,但香港仍是內地其他地方無法取代的。香港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世界一致並緊密相連;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有利於各國資本在香港流動和配置;以英美法系為核心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治,為各國投資者所熟悉和信賴;香港市場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令投資者放心;香港各領域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能為內地提供金融、貿易、航運、法律等諸方面的服務。國家要進一步對外開放,更需要在「一國兩制」指導下,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
當前及今後的國際形勢更加錯綜複雜,變化莫測,還會遇到難以預見的各種困難,甚至不排除可能出現當年朝鮮戰爭那種極端局面。因此,對香港繼續實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保持「一國兩制」長期不變,對於未雨綢繆,準備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嚴峻、複雜局面,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是必要的。
「香港對台灣的示範作用減低了」。這個看法不完全對。無論海峽兩岸的關係如何變化,在香港成功實施「一國兩制」,仍然能對台灣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不管將來以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對香港的管治以及處理香港與中央關係等經驗,仍是可以借鑒的。
「如果香港動亂不斷,我們就收回『一國兩制』。」這種說法表達了對「黑暴」的義憤,但實際上不可行。在香港,搞暴亂和「港獨」的人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香港同胞是愛國愛港的,切不可一葉障目。其實,在香港搞什麼「港獨」,根本就是妄想,從政治、法律到地緣,一丁點可能性都沒有,這一點連傻子都知道。那麼,「反中亂港」勢力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其目的就是干擾和破壞「一國兩制」,企圖迫使中央放棄「一國兩制」,抹掉香港的原有特色,改變香港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使香港失去對國家的獨特作用。假如搞什麼「收回」,那就等於承認「一國兩制」失敗,正中了他們的圈套。在香港,平息動亂的最有力武器就是「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只有堅定不移、完整準確地執行「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人心,團結港人,共同維護香港的穩定繁榮。
「美國要強行與中國脫鉤,香港會不會脫鉤?」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不是誰要「脫鉤」就能「脫」的。中國對外開放幾十年,是與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掛鉤」,不是「脫鉤」;是「接軌」,不是「斷軌」;是合作,不是對抗。「一國兩制」反映了中國對當今世界的認識、對時代的認識、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基本思路,即:國家不會與國際市場「脫鉤」,香港更不會「脫鉤」,相反地,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將為各領域進一步與國際「掛鉤」和開放發揮重要的作用。
「實施香港國安法會不會影響『一國兩制』?」這種疑慮是不必要的。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本來就是「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香港基本法的重要立法原則,這與「兩制」並存不僅不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沒有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哪有香港的繁榮?而香港的穩定繁榮,則有利於國家的發展。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了香港特區自行立法維護國家安全,但回歸後二十多年都沒落實。現在香港國安法補上了漏洞,使「一國兩制」得以完整落實。有關法律只是針對極個別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對港人的正常生活並無影響。當然,香港國安法必須在「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的指導下,與香港本地法律和司法制度相銜接,結合香港社會的具體情況來實施。
「近幾年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還能繼續搞『一國兩制』嗎?」能,一定能! 「一國兩制」不僅具有國內意義,也具有國際意義,這就是向世界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能夠並存,和平共處,在許多方面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和相互合作。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中國都會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什麼「脫鉤」,什麼「遏制」,都不會成功!
總而言之,「一國兩制」是中央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作出的決策,不是「國力弱」的無奈之舉;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良策,不是國家統一「留尾巴」;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國策,不是權宜之計。所以,鄧小平說「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不會變,前五十年是不能變,後五十年是不需要變。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這裡講的「不會變、不動搖」和「不走樣、不變形」,是對過去幾十年「一國兩制」實踐的總結,也為今後長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按照這「四個不」去做,「一國兩制」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新的牛年,是「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新的開始!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1年3-4月號第91-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