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那些著名的中國古董商
文:賀 瑋、千 惠
【編者按】3月1日,著名中國古董商藍理捷(James J Lally)宣布關閉紐約的畫廊J.J. Lally & Co.,結束了35年的古董生意。早在去年,縱橫古董業逾半世紀的古董商羅傑·凱弗恩告別業界,並於近日宣布將所藏800餘件中國藝術品交由倫敦邦瀚斯做最後拍賣,並悉數無底價上陣,人們紛紛議論古玩業是否到了世代交接更替之時。中國藝術品在西方有著超過一個世紀的研究、收藏、鑑賞和傳承的歷史,藍理捷乃至眾多西方著名古董商在這個領域都做出過不容小覷的貢獻。
“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
安思遠在曼哈頓公寓
有著“中國古董教父”之稱的安思遠是美國乃至整個西方藝術界公認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和收藏家。在當代西方重要的中國古董商與收藏家中,安思遠是與中國結緣最深的一位。他的藏品囊括了中國陶瓷、家具和繪畫,以及日本、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的藝術品,他是為數不多的最早研究中國古典家具的西方人,也是第一個出版中國明式家具書籍的西方人。
1929年,安思遠出生在一個富裕的美國家庭,優越的生活環境使他從小就對藝術充滿了興趣。 17歲時,安思遠輟學進入珠寶店工作,並結識了當代最早的中國古董商人之一——艾麗絲·龐耐女士,龐耐引領安思遠進入了職業藝術品交易市場。 1948年,安思遠進入耶魯大學學習漢語,結識了王方宇教授,正是王方宇給他取了中文名字安思遠,並教授他中國文化和藝術知識。
1960年,安思遠和古董商詹姆斯·高德合夥在紐約開設了安思遠高德畫廊,經營英國家具、工藝品以及亞洲藝術品,並收穫了第一桶金。不久,安思遠就不再經營畫廊,他想以一種更自在的方式進行他的古董生意。 1975年,安思遠購買了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960號公寓的第三層,這座12層的高級公寓由著名的美籍意大利建築師羅薩里奧·坎德拉在上世紀20年代末設計完成,整棟大樓正對中央公園,是紐約二戰前豪華公寓的代表之一。 1980年安思遠公寓裝修完成,22個房間彷彿一座亞洲藝術的宮殿:牆壁上掛有文徵明的書法和齊白石、傅抱石的繪畫,几案上擺放著商周青銅器、唐代金銀器和三彩陶,中國和古印度的石雕、佛教造像或倚牆而立,或陳列於壁爐和窗台上,宋元名瓷和明清官窯瓷隨處可見……精通設計的安思遠將中式古典家具的陳設按自己的秩序融入到生活起居之中,達成了東西方藝術的完美結合。對安思遠來說,每一件珍藏都是生活中鮮明的存在。此後的歲月裡,這座大宅成為了紐約最著名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地和交易所,全球頂級的收藏家、博物館館長、藝術家、學者流連於此。
安思遠真正與中國產生聯繫,是在1979年以後。隨著國門的開放,安思遠頻繁前來中國考察學習,並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收藏——《淳化閣帖》的收集。 1994年,安思遠在香港拍得一卷流傳有序的宋拓《淳化閣帖》。第二年,安思遠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到三卷《淳化閣帖》,這三卷均為摹刻王羲之書蹟的專卷。這四卷 “魏晉至唐宋法書的原始留影”,至今仍為海內外不可多得的北宋祖本。 1996年9月,安思遠攜四卷《淳化閣帖》來到北京,在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展覽。
上世紀90年代,安思遠在中國香港成立了搶救安徽古民居的基金會,捐贈了至少600萬元人民幣,幫助修繕了五棟徽州古民居。 2000年,安思遠發現自己在港澳地區購買的一尊武士浮雕是被盜文物後,主動與中國政府取得聯繫,將其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2年,安思遠又將一件西周青銅器“歸父敦”送還中國,亦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3年,安思遠以450萬美元的價格將四卷《淳化閣帖》轉讓給了上海博物館。雖然這個價格遠低於當時日本博物館給出的1100萬美元,但安思遠覺得既然書帖屬於中國,那“就讓它回到中國。”
安思遠曼哈頓公寓一角
2014年8月,安思遠在曼哈頓公寓中去世,享年85歲,終身未婚,亦無子女。 《紐約時報》在訃文中稱他“將一生都獻給了中國藝術”。安思遠生前表示,去世之後,所有的藏品都會被拍賣。他的遺願得到踐行,2015年紐約春拍,安思遠的1400件藏品共拍得1.4億美元。兩年後,人去樓空的曼哈頓公寓以5500萬美元易主。至此,傳奇古董商安思遠與他的亞洲藝術殿堂一起退出了歷史舞台。
2018年中國嘉德秋拍上,《安思遠藏善本碑帖十一種》在“大觀——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專場中以4800萬元人民幣起拍,最終以1.675億元人民幣落槌,加佣金1.926億元人民幣成交。安思遠雖然已經遠去,他的藏品還將在市場上繼續書寫傳奇,而人們也總會提起他的那句名言:“千萬不要收藏你不想與之朝夕相對的藝術品。”
安思遠曼哈頓公寓內景
“天價神話”朱塞佩·埃斯肯納齊
朱塞佩·埃斯肯納齊與“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
如果說有哪位西方古董商能夠繼承安思遠“中國古董教父”的名號,那一定是朱塞佩·埃斯肯納齊。如今已80餘歲高齡的朱塞佩·埃斯肯納齊一生經手的中國古董多達5000餘件,是很多“天價”神話的締造者。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他於2005年7月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折合人民幣2.3億元的價格拍得“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創下當時中國文物拍賣的世界紀錄,至今仍保持著中國陶瓷的最高價。
埃斯肯納齊公司是一個家族企業,始創於米蘭。和倫敦、巴黎、紐約、東京這樣的現代藝術之都不同,20世紀前半葉的米蘭藝術市場以裝飾性較強的藝術品為主。藏家們購買藝術品更多的是用於房子的裝飾,而不是收藏。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二戰結束後,埃斯肯納齊公司變得更加專業化。
由於在倫敦讀書期間受到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中國藝術藏品的觸動,朱塞佩·埃斯肯納齊對中國早期的藝術品情有獨鍾。 20世紀60年代,朱塞佩·埃斯肯納齊隨父親來到英國,開始經營埃斯肯納齊家族在英國的公司。從那時起,埃斯肯納齊成為最早一批對中國藝術品進行展覽和出版圖錄的公司。據朱塞佩·埃斯肯納齊回憶,那個年代,人們多數只給歐洲油畫、素描、雕塑之類的藝術品出版圖錄,中國藝術品這一領域最早只有Bluett & Sons畫廊在出版一些圖錄。埃斯肯納齊隨後也開始定期為中國古代藏品編撰圖錄,舉辦展覽,並專注於和學者以及博物館的合作。今天,全球有超過80家博物館藏有埃斯肯納齊公司所售出的藝術品。
1967年,朱塞佩·埃斯肯納齊的父親意外去世,28歲的朱塞佩全面接管了倫敦的業務。 60年代末,朱塞佩在一次旅行中遇見了洛克菲勒和阿瑟·姆·賽克勒等大客戶,此後幾十年間,這批頂級的美國收藏家都與埃斯肯納齊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1972年,當埃斯肯納齊公司搬入皮卡迪利大街166號時,收藏界以極大的熱情迎接這個新畫廊的啟動——開幕前夕,有日本買家徹夜排隊,只為能夠搶先買到一件唐三彩鳳首執壺。這樣的盛況至今仍被倫敦古董界談起。接下來,朱塞佩·埃斯肯納齊僅僅用了十餘年,就將家族公司推上了古董界的頂端,並成為元代青花收藏領域的佼佼者。
進入80年代,朱塞佩·埃斯肯納齊見證了香港藝術市場的崛起。香港諸多藏家都是他的客戶,其中有何鴻卿、趙從衍、伍嘉恩等。天民樓的第一代主人葛士翹在80年代集中收藏元青花及明清官窯精品,其最重要的一次收購,便是從朱塞佩·埃斯肯納齊處購得的一件元青花瓜果竹石紋大盤。
朱塞佩·埃斯肯納齊舊藏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從最初與日本的聯繫到與香港日益密切的交往,一直到如今與內地逐漸建立起溝通,埃斯肯納齊公司始終和東方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90年代以後,一系列震驚全球的交易紀錄,讓朱塞佩·埃斯肯納齊的名字深入人心。 1999年,他以2650萬港幣拍下成化鬥彩雞缸杯,創下明代鬥彩器物拍賣的世界紀錄;2005年,他以1568.8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3億元)拍下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2008年,他以158萬英鎊拍下唐鎏金銀蓋碗,創下唐代銀器拍賣的世界紀錄;2009年,他以340萬英鎊拍下清乾隆鎏金銅座碧玉水牛,創下中國玉器拍賣世界紀錄;2015年,他以272.5萬英鎊拍下唐三彩鳳首執壺,創下中國唐代陶瓷拍賣世界紀錄;同年引起轟動的安思遠專場拍賣上,朱塞佩用285.3萬美元的價格拍下安思遠生前經常把玩的西漢鎏金銅熊形擺件;2019年他又以高於估價三倍的950萬港幣落槌價,競得了坂本五郎舊藏的北魏造像。
安思遠生前把玩的西漢鎏金銅熊形擺件被朱塞佩·埃斯肯納齊以285.3萬美元的價格買下
朱塞佩·埃斯肯納齊競得的坂本五郎舊藏 北魏皇興四年 鎏金銅蓮花手菩薩立像
朱塞佩·埃斯肯納齊見證了中國藝術品逐漸成為一種投資的過程,他認為將藝術品視為一種投資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藝術並不是一種供需品,不像其他的資產那樣可以進行股權投資。人們應該去享受並且欣賞藝術品所帶來的愉悅,而不是想著依靠買賣從中牟利。若是要埃斯肯納齊給出一個收藏建議,他會說:“如果不是因為內心享受或真心喜歡,那就不要買!”
“藝術品引導者”藍理捷
J.J. Lally & Co.畫廊主藍理捷
J.J.Lally & Co.可以說是世界上收藏和經營中國藝術品最好的藝廊之一,主要經營中國瓷器、青銅、玉器、雕塑和其他品種的中國藝術品。藝廊擁有者藍理捷(J.J. Lally)則被認為是中國藝術品和中國藝術國際市場上的傑出專家之一,與頂尖同業安思遠、埃斯肯納齊齊名。他的藏品遍布全球58家世界級博物館,他是早於汝瓷窖口被考古研究所發現就果斷買入汝窖瓷器的西方收藏家,亦是過去50年中國古董收藏市場的重要見證者。
藍理捷出身著名學府,在哈佛學習生物學時,他最大的愛好便是徜徉在東方藝術品匯集的哈佛藝術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館。當時藝術史學者羅樾亦在哈佛任教,藍理捷因此有機會隨其學習東方藝術史。哈佛畢業後,藍理捷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商業與國際關係。由於同時具有藝術品和商科方面的學習經歷,藍理捷得以進入英國蘇富比從事會計工作。 70 年代初,由於工作上表現出色,蘇富比將在洛杉磯開設分公司的任務交給了藍理捷,而藍理捷則要求新公司建立後,讓自己回到總部進入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門,儘管在這一職位上,他的薪水只有洛杉磯的三分之一。進入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門後,藍理捷遇到了另一位良師——在蘇富比工作近50年的詹姆斯·基德爾,與詹姆斯·基德爾共事使藍理捷學會瞭如何評判藝術品的真偽和優劣。
丹尼爾·夏普羅藏 晚商殷墟時期 青銅饕餮紋方彝 購自藍理捷
1973年,時任紐約蘇富比中國藝術部門總裁的藍理捷和倫敦蘇富比總裁朱湯生共同完成了香港蘇富比最初的落地工作,並為蘇富比打開了香港市場。 1983年,阿爾弗雷德·陶布曼收購蘇富比,使其成為私有公司,藍理捷將手上擁有的蘇富比股份賣給了陶布曼。隨後在1986年自立門戶,創辦J.J. Lally & Co.,專營中國古董,尤其擅長高古藝術,包括商周青銅器、宋元瓷器、南北朝和隋唐佛像等。
丹尼爾·夏普羅藏 晚商殷墟時期 青銅虎鳥獸紋觥 購自藍理捷
對於為何離開蘇富比,他曾這樣解釋:“現在的拍賣公司最大的問題是,成為奢侈品的生意人,不是藝術品的引導者,這也是我為什麼出來自己做一個古董商的原因。”從藍捷理經營畫廊的理念可以看出,在他眼中最貴的不一定是最美的。他認為,能夠每天欣賞很好的藝術品,在藝術品裡面學到美感和美學,比買到最貴的東西重要得多。就像他本人所說:“如果要賺大錢,我可以去華爾街做股票生意。”
【元】青釉六出葵口盤 十面靈璧山居藏 購自藍理捷,後於北京保利2019春拍中以3277萬元人民幣成交
自立門戶後的藍理捷曾為諸多收藏大家掌眼把關。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十面靈璧山居”珍藏中不少宋元高古瓷器就是購自藍理捷,如元代青釉六出葵口盤等。 2019年,香港葛氏“天民樓”藏瓷罕見地釋出市場,從當時的拍賣圖錄中人們發現葛氏也是藍理捷的客戶。
2009年,中美兩國首次簽署關於限制進口中國文物的諒解備忘錄,對於在全球範圍內打擊文物盜竊、盜掘和走私,擴大政府間合作,保護文物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對古董商經營中國藝術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幾年,中美貿易戰也波及到藝術產業,中國古董和藝術品進入美國要徵收額外關稅。對此,藍理捷一直以業界代表的身份向美國政府和媒體表達反對意見。在各種不利因素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成了壓倒J.J. Lally & Co.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收藏界紛紛感慨J.J.Lally & Co.的關閉似乎代表著西方收藏中國藝術品的黃金時代正在緩緩落幕時,人們更加關心的是,藍理捷的藏品將何去何從。 ■
來源:中國美術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