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年3月11日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十四五”規劃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階段的第一份五年規劃,被譽為“開啟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十四五”期間,港澳有望更加安全穩定,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的城市交通建設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圖為橫亙在藍天碧海間的香港汀九橋(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三個鮮明特點
均與港澳長遠發展密切相關
與以往的五年規劃相比較,“十四五”規劃具有三個鮮明特點,均與港澳的長遠發展密切相關。一是布局新發展階段。按照我國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簡言之,未來1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現代化,未來5年是乘勢而上的起步階段。“十四五”規劃是布局長遠、落子謀勢的發展藍圖。這5年,“一國兩制”實踐也將步入“五十年不變”的中期階段,制度體系、治理模式、發展思路將更加成熟。“十四五”規劃明確了這一關鍵階段港澳的發展路向、賦予了發展機遇。二是貫穿“三新”主線,追求高質量發展。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十四五”規劃勇開“頂風之船”,著眼長遠、大膽探索,貫穿“三新”主線,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港澳作為“雙循環”的交匯點,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三是強調統籌發展與安全。面對國際國內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十四五”規劃明確“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指導思想,首次設立“統籌發展和安全”專篇,強調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築牢國家安全屏障。港澳作為兩種制度、兩種文明的交匯點,亟需統籌安全與發展,補齊安全短板、堵塞制度漏洞,“十四五”規劃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首次將五年規劃
延伸到“一國兩制”的
制度層面
“十四五”規劃涉港澳內容的最大亮點,是首次將五年規劃延伸到“一國兩制”的制度層面,強調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港澳全面管治權、落實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十四五”規劃通過當天,貫徹“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也在同一個會場高票通過。鞏固“愛國者治澳”良好局面,也迅速成為澳門社會的高度共識。“愛國者治理特別行政區”是保證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治本之策。一是有助於香港從由亂而治走向長治久安。近年來,政治亂象已成為香港發展的最突出障礙。在內外複雜因素作用下,香港社會圍繞國家安全立法和發展民主政制兩項議題衍生過多政治爭拗,內耗不斷、“港版顏色革命”愈演愈烈,甚至出現“港獨”暴力恐怖活動,一再耽誤發展機遇。解決香港問題只能靠發展,不能靠“變天”。明確“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並改革香港選舉制度,可以堵塞制度漏洞,有效防止外部勢力及其代理人繼續蠶食香港管治權。二是有助於維護港澳同胞的根本福祉。愛國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為真正落實行政主導,增強管治團隊執行力提供了機會;也為“泛民主派”中的愛國者擺脫激進分離路線捆綁,重返理性議政路線提供了機會。可以更好地把國家利益和港澳利益有機結合起來,把社會整體利益和部分利益有機結合起來,把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有機結合起來。三是有助於構建保障長遠發展的制度體系。目前,港澳均已實施國安法、成立國安委、組建專門執法機構,並不斷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未來一年,香港將系統修訂多部選舉法例;港澳兩地將相繼舉行多場重要選舉,選出由愛國者組成的管治團隊。這將為港澳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破解深層次問題掃除障礙,為更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觀光船行駛在澳門與橫琴之間的夾馬口水道上,遠處為澳門路環高層住宅區(陸山 攝)港澳更多產業納入規劃
獲國家級支持
“十四五”規劃結合“國家所需、港澳所長”,支持港澳鞏固既有優勢、明確新定位、培育新優勢。這是對港澳迫切發展需求的積極回應。香港市場容量有限、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破解青年“上樓難”“上流難”的突出問題,不僅需要“分好蛋糕”,更應思考“做大蛋糕”,培育更多優勢產業、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對澳門來說,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凸顯過度依賴博彩觀光業導致的經濟脆弱性,亟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十四五”規劃在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原有“1個樞紐、5個中心”也就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增加“1個樞紐、4個中心”的新定位。把香港發展為國際航空樞紐、風險管理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十四五”規劃在支持澳門繼續發展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也就是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基礎上,支持粵澳合作共建橫琴,發展中醫藥研發製造、特色金融、高新技術和會展商貿等產業。港澳更多相關產業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獲得國家級支持,有重要意義。第一,國家級支持意味著對港澳相關產業競爭優勢的認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金融、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和旅遊,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長期維持在57%左右,提供174萬個就業崗位,舉足輕重。“十四五”規劃涉及的航空、風險管理、知識產權貿易等行業,整體上屬於物流、金融、專業服務等範疇,具備做大做強的基礎。澳門發展特色金融、會展商貿等也有獨特優勢。“十四五”時期,內地將深化與港澳經貿、科創合作關係,擴大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港澳優勢產業可面向龐大的國內市場、為提高國際雙向投資水平服務,得以繼續發展壯大,還可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第二,國家級支持意味著更有力的政策助力。“十三五”規劃明確香港建設“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以來,香港人民幣存量已佔全球離岸人民幣約一半,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橫琴數年之內從遠郊荒島崛起為現代化新區。可以預見,“十四五”規劃將為港澳相關行業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如新增的“國際航空樞紐”定位,有望使香港國際機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領頭雁。第三,國家級支持意味著更開放的國內市場。“十三五”時期已基本實現內地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開啟港澳服務業“全面北上”的新局面。“十四五”規劃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支持港澳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將使香港保險業等行業有機會通過高質量“港式”服務打開內地更廣闊的市場,把消費者從香港的700萬人,擴展到粵港澳大灣區的7,000萬人,以至全國的14億人。圖為從澳門路氹城生態保護區遠眺珠海橫琴。澳門與橫琴之間的夾馬口水道,最窄處僅187米,目前由蓮花大橋連接,橋頭(圖中白色方形建築)即為橫琴口岸(陸山 攝)
大灣區建設為港澳提供
高質量發展空間和動力
“十四五”規劃明確,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明確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定位,為港澳提供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和動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央高度重視的區域重大戰略。“十三五”時期,中央成立第一個邀請香港、澳門特首參加的議事協調機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出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系列政策,支持建成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誌性工程,開通粵澳新橫琴口岸、粵港蓮塘/香園圍口岸,出台專業資格互認、“港澳居民居住證”等配套措施政策。粵港澳大灣區已躋身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是2020年我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佔據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十四五”規劃把大灣區定位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澳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意味著港澳既需要承擔重要使命,又需要主動抓住歷史機遇。“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建設創科中心所需要的配套政策體系,形成“點、線、面”協調推進、有機統一的發展布局。增加“點”的支撐。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在原有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基礎上,新增“深港河套地區”作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完善“線”的布局。以廣州為頂點,沿珠江口兩岸,分別構建東岸的“廣州—深圳—香港”、西岸的“廣州—珠海—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發展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完善“兩廊兩點”架構體系。充實“面”的內涵。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動大灣區產學研協同發展,使香港、澳門的世界級高校和科研實力、國際化市場環境、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內地的龐大市場、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和先進製造能力相結合。大灣區內存在“兩種制度、三種法系、四種關稅區(含自貿區)”,區域協同發展需要解決路網相連、通關便利、規則對接等現實問題。對此,“十四五”規劃也明確了保障性措施,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一是加快城際鐵路建設,統籌港口和機場功能布局,優化航運和航空資源配置。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實現大灣區內部、與廣東其他地級城市、與相鄰省會城市之間1-3小時通達。二是深化通關模式改革,實現人、貨、車便捷高效通行。在粵港澳之間的口岸中,將出現更多類似粵澳橫琴口岸“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便捷通關模式。三是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使港澳專業人才可以更方便地到內地提供服務,更好地適應大灣區的制度環境。四是進一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加強內地與港澳各領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在發揮港澳國際聯繫優勢方面,“十四五”規劃繼續明確支持港澳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發揮獨特作用。位於珠海市橫琴島的澳門大學,以圍牆和人工河與橫琴島其他區域隔離,通過人車兩用河底隧道與隔河相望的澳門連接。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由澳門特別行政區適用澳門法律管轄,被稱為“境內的境外大學”。澳門大學現有3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大灣區創新科技的高地之一(陸山 攝)港澳需善於抓住發展新機遇
一是全社會共同落實“愛國者治港治澳”根本原則。香港、澳門將相繼迎來多場重要選舉,事關特區政權能否繼續由愛國者牢牢掌握、“十四五”規劃能否積極推進、順利落實。特區政府需要完善相關法例、制度,依法審核候選人資格。選民要珍惜每一張選票,選出德才兼備的愛國者。二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心懷國之大者”,從“全國一盤棋”的高度和視野,謀劃港澳自身發展。從全國960萬平方公里、14億人口的發展藍圖上看,港澳是“八縱八橫”高鐵路網、“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引領高質量發展第一梯隊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節點和關鍵組成部分,港澳自身發展需要以服務國家發展為前提。同時,港澳要從各地區、各城市的追趕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善用“兩制”的活力和優勢,與內地實現錯位發展、補位發展、協同發展,共同贏得更好的發展機遇。三是港澳要主動、深度對接國家發展藍圖。“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十四五”規劃作為宏觀藍圖,需要結合具體實際,創造性地落實到地區性發展規劃、配套方案、具體施政措施、發展項目中去。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堅持“系統性”思維,把港澳參與新發展格局、推進大灣區建設、打造創科高地等部署結合起來,把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一體推進,形成綜合性的整體優勢。四是要加強對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政策保障。各地政府需要精準、科學施策,打通“十四五”規劃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充分調動廣大港澳居民融入國家發展的積極性。加強對“十四五”規劃的宣傳,辦好“4·15”全民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等活動,增加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對憲法、基本法、國情等的認識,鞏固愛國社會基礎。五是港澳青年要勇於到內地發展。目前,共有2.3萬名港澳青年在內地求學。廣東吸引了數百支港澳青年創新團隊,也已招錄首批港澳青年公職人員。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建設需要更多人才,將繼續出台激勵措施。港澳青年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優勢,有條件有優勢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