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光德萃書院:放眼世界 培養未來領袖

日期: 2021-04-09 來源:紫荊
字號:

作為全港首間全面推行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及英國高考(GCE A-Level)雙軌課程的中學,大光德萃書院在講究跨學科學習與全人發展之餘,亦重視學生社交與情緒教育(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對於如何把學生培育成21世紀的未來人才,逾有20年國際教育經驗的張毅校長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迎接挑戰、管理情緒、終身學習。」短短幾句箴言便道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圖:張毅校長


愉快學習 點燃創新潛能

走進偌大而現代的校園,首先迎接筆者的是學生不絕於耳的笑聲以及一張張活潑自信的笑臉。其後筆者隨張毅校長參觀校園,小息的走廊上有的學生彈著吉他,嘴裡哼著小曲,有的拿著五彩繽紛的劍球,互相比試,不亦樂乎,也有的捧着書,沈浸在寧靜的書海裡。張校長微笑道:「一個愉快學習的環境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皆醒目自信,落落大方。校園裡,隨處可見學生們設計的社團徽標、海報及活動表演的照片等,創意十足。

 5.JPG


活學善思 培養未來人才

張校長相信21世紀教育應培養學生創新,解決疑難及領導的能力。學校採用國際教育課程,以創新互動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雙語能力,從而讓學生深入認識世界多元文化。在校內,英文為主要學習與溝通語言,課程裡融入戲劇、音樂和科技等元素,以創新教學法及教材提升學生英文能力,亦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學校也非常重視培育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中國語文課上,學生學習王昌齡《從軍行》一詩時,有機會現場彈奏琵琶來創作新曲,從而呼應詩句「琵琶起舞換新聲」,深刻感受戰士的離別愁緒;中國歷史課上,學生能夠以軍事角度分析赤壁之戰裡東吳戰船技術,分析軍艦設計,重現歷史現場。張校長自豪地說:「老師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引及學習工具,當他們想發掘知識時,便可自由創作,從中建立一套獨有的思考方法。」

學校課程強調跨學科專題習作,讓學生發掘有興趣的題目,探究合作,發展創新思維。有的學生設計手機程式(App)介紹如何提升體育技能,強身健體,也有學生以古羅馬建築風格重新設計校園,更有學生結合藝術與科學,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動物骨骼。張校長說:「學生要懂得適應未來的變化,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裡學生的大膽創新與自我挑戰的能力,令作為資深教育工作者的他感到自豪。


2.JPG


迎接挑戰 發揮個人所長

學校採用近年重要的「STEAM」教育培育學生成為21世紀的創新者和領導者。學校除了重視兩文三語外,更提供西班牙文、法文及日文課程,鼓勵學生學習多種外語,了解多元文化。張校長表示未來編碼語言就像第二或第三語言一樣重要,故此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人工智能學及編碼課後興趣班,為未來做好準備。學校同樣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設有中國文化室、音樂室、戲劇室等,讓學生找到表現自己的舞台。

3.JPG 


學習情緒 掌握溝通技巧

學校將社交與情緒學習(SEL)視為學校教育核心理念,不僅列入常規課程,更採用美國情緒教育架構,通過互動且創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認識社會、建立人際關係等能力。學生表示互動有趣的學習模式,讓他們學會處理自我情緒。教師團隊也會定期討論教學模式,從不同角度了解學生個人成長情況,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張校長相信SEL教育讓學生有機會認識自我,掌握溝通技巧,發揮個人所長,日後亦能夠將此能力應用在社會上。


家校合作 提倡終身學習

學校開辦「家長學堂」,會定期舉辦講座、活動、社會服務等,以支援家長的需要。身為家長的張校長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發掘興趣:「如果小朋友對體育感興趣,我們鼓勵家長也一起參與,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支持,會更加大膽地發掘自己的潛能。」由前奧運田徑代表、香港體育學院精英教練何君龍主持的「德萃鳳凰會」更與「家長學堂」合辦不同的師生及家長賽事,提升家校合作關係,共同扶持小朋友成長。

4.JPG

「德以為本,學以精萃」為大光德萃書院的校訓,除了追求卓越的學習成就,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獨立思考及勇於迎接挑戰的能力。他們將來不僅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更肩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使命。如果有人問:「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筆者想每一位成為未來領袖的大光德萃書院的學生便是最好的回答。



學校小檔案

辦學團體:德萃教育機構

創校年份:2020年

學校類別:私立、男女校

校訓:德以為本、學以精萃


*本文刊載於《知識》雜誌2021年4月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大光德萃書院:放眼世界 培養未來領袖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