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兄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輩,近日朋友傳來周兄的一篇文章,題為《政務官是香港能否良治善政的關鍵》。筆者狗尾續貂,在周兄文章的基礎上,拋磚引玉。
周兄說:「末代港督彭定康在其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過渡中的香港》中自豪地說:『在香港,我們建立了一個忠於我們的政治價值觀的管治制度,并根據這些價值觀推行法治,建立一支精明能幹和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彭定康所引以為傲的公務員隊伍20多年來雖發生人事更替,但制度和文化依舊。尤其,獲得『居英權』的資深政務官佔據特區政府常務秘書長、各署署長、各處處長的重要職位,沒有他們的同意和支持,管治班子難以制定政策,遑論推行政策。」
這裏便涉及AO(政務官)制度承傳英國人的政治價值觀這一弊端。周兄文章也提到「法定的公務員敍用委員會給意見,部門首長或常任秘書長任命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會評價有關任命。問題在於,這套制度是英國人留下來的,忠於西方的價值觀。」
大家可知道這個委員會的主席一直由資深AO擔任,而英國人更厲害的一手是:規定這委員會負責所有AO的升遷。請注意是:所有,即包括剛入職的,這是英式的「由娃娃開始抓起」。
據該委員2019年年報,該委員會負責薪級表26點以上(2019年底時月薪為53500港元,而AO起薪點為第27點,即該委員會職權涵括所有AO)至常任秘書長和部門首長的聘任或晉升,提供意見。該年報謂:2019年底公務員編制為187379名,屬該委員會範圍「提供意見」的職位有48399個。但如果是根據《公務員(管理)命令》條例第12條,為公眾利益而被着令退休的公務員,不論職級,都必須徵詢公務員敍用委員會的意見(即是說若委員會不同意,尤其主席可以引導委員意見,或主席強烈不同意;縱使該涉事公務員被指為「不愛國」或涉嫌干犯支持黃絲黑暴罪行;理論上,特首也莫奈何)。宜注意,該委員會主席的前任是吳榮奎,也是一名資深AO,現時的委員會主席則是劉吳惠蘭,也是資深AO,且其任期一延再延。可以說這委員會是AO制度的「中流砥柱」,是AO真正的「罩門」。倘若這委員會的主席及全體成員在委任前必須(注意是:必須)徵得香港國安顧問的同意,並改成由身兼國家領導人或全國人大常委級數的港人出任主席,那麼整個由英國人留下來的,彭定康口中的「忠於我們政治價值觀」的氛圍才有機會徹底改變。當然,這個委員會由主席到成員,現時是由特首委任的;而AO出身人士是一貫不會把這重要委員會拱手讓給愛國人士的。
另一重制度保障便是:所有的政務官升遷必須由國務院港澳辦和中聯辦(「兩辦」)副署同意。這樣既有中央信得過的港人(國家領導或全國人大常委級數)出任敍用委員會主席守前門,復有兩辦「副署」守後門,一眾擬晉升的AO們便會真心實意地改變其忠於英國人那套政治價值觀,而以「維護我國國家安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其價值觀。
另一個反映AO出身的局長不把「效忠國家」當回事的便是:近日的公務員宣誓詞。誠如周兄所言:「即使已建立宣誓制度,誓詞仍只提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而不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稱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2016年底的釋法,其中這個「及」可圈可點,筆者還記得當日和一眾現今仍在政府任高職的AO們在看即時新聞時的情況,當大家讀到這個「及」字時,有關人士一臉驚愕,表現出極不適應的表情。果不其然,今天設計誓詞時,掌權人士便把這個「及」悄悄地刪掉,這便是由「忠於英國政治價值觀」的人在香港推行政策的後果;倘若負責推行這政策的是一位愛國人士,這個小小而重要的「及」字怎會被偷偷地抺去?
總的而言,英式文官制度在香港固有其好處,但「忠於英國政治價值觀」的核心要素,若不作大刀闊斧改革,刮骨療毒,便一定會再出現偷偷抺去「及」字,視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為無物的情況。要全面改革,便要把英式的「由娃娃抓起」,改為具「一國兩制」特色的「由娃娃抓起」,讓未來的AO(政務官)以「忠於中國價值觀」為榮。只有這樣,香港由亂入治才能得以實現,「一國兩制」才會行穩致遠。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前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統籌專員
來源: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