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真的科學嗎?
文/許波
「過午不食」是近年來很火的養生減肥方法。過午不食法一般指下午14時後不再進食固體食物,也有指14時後不再進食除水果、水之外的飲食的說法。《黃帝內經》中就有過午不食和晚餐不要吃得太飽的說法。
晚上不良飲食習慣易引發多種疾病
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晚上不良的飲食習慣。現代人肥胖病、糖尿病、脂肪肝發病率大增,與飲食葷素搭配失衡、運動缺乏息息相關,肢體活動能提高脾胃功能,但非其時而食,晚上食葷腥過多,脾胃負擔過重,體內氣機運行失常,食物得不到運化,不能轉化為氣血,變為痰濁而發病,過午不食可以讓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過午不食法對這些頑固疾病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過午不食」的危害
既然《黃帝內經》中都提倡過午不食,毫無疑問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科學性的。但《黃帝內經》中的說法只適合古代那種根據日出日落作息的人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睡早起、晚上20時到21時就入睡的人群。過午不食的前提是早餐午餐要豐盛,營養豐富,但早晨人體胃部空虛,不能空腹運動。
然而,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承受的壓力是沉甸甸的,人們的夜生活豐富多彩,經常晚上23時以後入睡,每天晚上要消耗大量能量,如果不吃晚飯,將會導致身體營養不良,此外還會導致其它的身體問題。那麼,過午不食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導致腸胃不好
每到晚上,每到固定的時間人體內將會分泌胃酸,腸胃開始蠕動,如果不吃晚飯就沒有食物消化,胃部胃酸將會過多,進而會腐蝕人體的腸胃粘膜,長時間不吃晚飯將會增加患胃潰瘍、腸胃炎等疾病的風險。
導致睡眠質量差
正常晚餐時,人體腸胃將會發生蠕動分泌胃酸,肚子常會發出聲音,這是提示人開始進食的信號,如果不吃晚飯,腸胃會感到十分難受,如果去睡覺,導致睡不著覺,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效率。
導致身體虛弱不堪
不吃晚餐人體無法獲得所需能量,自身將會選擇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減少能量損耗,而不是讓自身脂肪轉化人體所需能量,因為人體肌肉所需能量較多,人體常常會優先選擇消耗肌肉,使得人體肌肉逐漸變少,脂肪反而越來越厚,從而造成身體虛胖,而肌肉減少人體的代謝能力將會下降,這會形成惡性循環,身體會變得越來越虛弱。
導致便秘
晚飯不吃會使人體代謝能力下降,內分泌失調,身體各器官功能下降,人體腸胃會變得虛弱,從而導致身體便秘。
引起月經不調
過午不食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氣血不足。女性則表現為月經推遲,經血量少等月經不調現象,嚴重的可能還會影響生育能力。
造成皮膚衰老
過午不食對皮膚的危害也不容小覷。不少原本面色紅潤,皮膚彈性十足的女孩,堅持過午不食半年後都出現了皮膚松弛、臉色暗沉發黃的現象。雖然身材苗條了但臉蛋卻一下子老了很多,得不償失。
導致增強食欲
中午吃得再飽也很難堅持十幾個小時,到第二天早餐前都一直處於空腹狀態,會讓身體主動進入饑餓狀態。在饑餓狀態下,飲食攝入熱量會更容易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第二天的早餐本應是增加營養卻被轉為脂肪,得不償失。
擾亂人體生態平衡
尤其是女性朋友如果過午不食會打亂身體平衡機制,出現貧血、頭暈和失眠的症狀,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不孕。
此外,長期不吃晚飯還會造成人體營養流失嚴重,身體還會出現脫發現象,人體免疫力也會下降,身體會容易生病。
過午不食對晚睡人群危害極大
總之,過午不食對晚睡人群危害極大,不要為了減肥而過午不食,如果長期不吃晚飯,身體將會造成脂肪堆積、肌肉流失、營養缺乏等症狀,平時應養成一日三餐的好習慣,按時吃早飯,准時吃午飯,晚飯要少吃,飯後不要馬上睡覺,盡量做些輕度運動幫助腸胃消化,這些對人體健康有利。
由於古人的家庭經濟狀況所限,缺乏良好的照明條件,作息習慣以及勞動強度與現代生活有很大不同,過午不食適用於古人,但對於現代人卻是有其局限性的。過午不食法並不是一種科學的養生、減肥方法,甚至還會對長期保持身材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現代社會晚睡人群長期過午不食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因此,建議大家注意飲食熱量分配的343或者442原則,切不可盲目過午不食。
(本文刊登自《紫荊養生》2021年春季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