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生:養生就是培養生活的六個好習慣
文/本刊記者 洪洋
2021年伊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台港澳中醫藥交流中心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致公黨中央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楊金生先生,接受了本刊駐北京記者獨家專訪,他首先向廣大台港澳同胞致以新年的問候祝福,並圍繞養生問題引申到人們生活中應該養成的「六個好習慣」,系統權威闡述了傳統文化養生與現代社會養生的相融及深刻內涵,內容整理如下:
好習慣一:順應自然界
每個人都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不可違,也不可逆亂,為什麼叫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呢,比如說現在是冬季該加衣服,該早睡晚起了,要多睡,不像夏天晚睡早起,這就叫自然界的這個規律。即養生四季的規律。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天宜「披發緩行」,夏天多動動,秋天冬天少動,少出汗耗散陽氣。冬季寒冷,是收藏的季節,儘量不要出汗,這是季節的養生。順應自然界還要注意昼夜的養生,生活一定要規律,子午覺一定要睡。四五十歲的人晚上要保證睡六、七個小時,中午睡半個小時,這就是我們講的「心靈驛站」,讓心臟歇歇,女士「六七四十二」,男士「六八四十八」,從這個年齡以後,一定要中午睡半個小時,有助於健康,所以順應自然界首先就是要睡好每一覺,才能過好每一天。
同時要關注陽光、空氣,儘量讓房子的客廳在陽面,通風見陽光,中國文化講住宅要「山南水北」,就是希望采光性能好,且通風,避免虛邪賊風。還要注意天冷了該加衣,天熱了該減衣。
好習慣二:養成良好的心態
心態就是一個人的心理素養,要學會适应社会,有時候我們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理解對方的問題,容易誤判。養成良好的心態有幾個方法,第一是保持心情良好,每個人都有喜、怒、憂、思、悲、恐、驚,這就是我們講七情的變化,亦不能過度,高興的太多,耗散心氣,如果悲傷太厲害了,耗傷肺氣,遇到傷心的事兒,憂思過度就不想吃飯,就是這種情緒的變化,情緒可以有波動,但不能超過人體自我調節的範圍;有問題要跟親友說說,要進行分解,溝通;第二個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容忍」忍一忍,一忍這個事情就會過去了,慢一拍,事缓则圆,這就是我們講的醫治法;第三個要學會回避與轉移,如果在這個單位導致心情不好,就換個單位,如果家庭中,出現問題影響心態,也要學會轉移,出去走走,練練書法、跳舞、打拳、散步皆可。
還有三個方法:第一個要學會「想得通」,凡事想通了就好辦了;第二點要「看得慣」,不要用你的標準去評量,社會發展不要啥事兒都看不慣,如果你想養生,就要該出手的時候一定要收手,不出手。所以中國養生的哲學都是辨證的,看得慣了就快樂了。第三要「忘的快」,凡是不快樂的事兒,一定儘快忘掉。
好習慣三:動靜結合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45歲前的確要多做運動,打球、爬山、旅遊……到了45歲以後了,要「多活動」,打太極拳、漫步走、散步、站樁都是最好的選擇,長壽在於動靜結合的「活動」。「活動」一定記住三句話:一個是要適合自己;第二要循序漸進;第三要有規律和習慣,並持之以恆。
好習慣四:管住嘴
「管住嘴」有八項原則:
第一要營養均衡攝取,葷素要搭配、幹稀要搭配、顏色要搭配、雜糧主食都吃一點,營養搭配好。
第二要養成一日三餐的習慣,人類大腦進化已經產生了一日三餐的機制、記憶,而且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一日三餐的內容也要有區別。
第三要一日三餐按早、中、晚定時吃,不能太早或者太晚。
第四要多吃熟食,既干净卫生,中國人的胃適合熟食的消化。
第五要吃新鮮的東西,冰箱裏再好的東西超過一個月也就不新鮮了。
第六要吃飯的時候要保持樂觀,心情要好,不要說一些不開心的事,而且吃的慢一點兒,飯菜上來先別吃,待嘴裏稍微有一點口水了再吃,此時方產生消化酶,消化酶利於事物的消化吸收。
第七要吃暖和一點,就是吃熱的,不要吃涼的。
第八要因地而異,因時而異,根據季節、地域的不同選擇時令的食物。
好習慣五:堅持體質養生
中醫把人的體質分為九大類,其中健康體質稱為「平和體質」,即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不愛得病、吃的好、睡的好、心情好,其頭髮是黑有光澤,眼光炯炯有神,臉顏色好,鼻子嗅觉靈敏,耳朵聽力好,不怕疲勞,精力充沛,對人熱情,食欲好。
還有八種體質,分別是氣虛體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鬱質、特稟質。不同體質人養生保健是不一樣的,不同體質人從衣食住行方面,有不同的養生方式,即:體質養生。六味地黃丸不適合痰濕體質,體質虛弱的人不能吃大黃,按照個人體質進行養生,不要亂養,更不要亂吃、亂補、亂瀉。
好習慣六:內病外治
前輩給我們留下的中醫寶貴遺產中,很重要的是精確研究了人身上的很多穴位,這些穴位與健康關係緊密,中醫認為,穴位是身上的藥箱,經常按摩常用的穴位,就會健康。常用的十個穴位是:太陽穴、風池穴、肩井穴、內關穴、合谷穴、腎俞穴、血海穴、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穴。經常按一按,經絡氣血通,筋骨氣血全暢通,保障生命健康旺盛。
全球疫情之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體「免疫力」作用之重要,亦感受到中醫養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當今養生健康界最權威的專家之一,楊金生先生強調:養生並不需要太多補品,在保障好清潔衛生的前提下,坚持做到以上六個好習慣,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可以讓身心都得到時時調理,增強免疫力,遠離疾病。
(本文刊登自《紫荊養生》2021年春季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