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連接祖國內地與世界的一座重要橋樑,許多海外華人華僑時刻關注著這座城市的穩定與繁榮,對香港的觀察和思考有著獨特的視角。本期刊發旅德華人作家楊堅華的一篇文章,以饗讀者。
香港街頭的路牌,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繁華(羅宏 攝)
港台與內地都熟悉的音樂人羅大佑創作過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東方之珠》,在這首歌裡,香港戴上了“東方之珠”的桂冠。而常常被拿來與香港作比較的上海卻沒有這麼幸運,它只能與吉隆坡、曼谷、峴港等東南亞海港城市一樣,被冠以“東方明珠”之美譽。一字之差,一個成了“唯一”,其他的則成了眾多明珠中的一顆。作為鑲嵌在中國南海的一顆璀璨明珠,香港無疑充滿了魅力。就像女人的魅力更多地體現在風情,香港的魅力也在於它特有的品格和秉性,包括它獨特的城市味道,它的城市溫度。說到城市溫度,知名旅遊信息網站travelbook曾在德國發起網上投票,選出全球20座最不友好的城市,香港竟赫然有名。上榜原因——冷漠。無獨有偶,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的年度報告,多次將香港列為全亞洲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城市。照此說來,香港的城市溫度想必是寒冷的。但歌曲《東方之珠》中,羅大佑把香港稱作“我的愛人”。愛人難道不是世上最溫暖的嗎?對於我而言,香港是我最熟悉的城市之一,它就像一位老朋友,親切又令人牽掛。當年出差國外,因為航班原因,我往返都是經過香港。定居德國之後,每次回國探親,我同樣選擇從德國直飛香港。每當航班降落在香港國際機場時,我都會格外興奮,以致於在酒店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投進香港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中。尤其是每年春節時,正值香港洋紫荊的花季,大片大片的花朵在樹上艷麗地綻放,人們在樹下經過,還能聞到淡淡的芬芳。因為假期,街頭也多了份喜慶和慵懶,這份別樣風情尤為令人沉醉。此時的香港,讓人感覺特別溫暖。一冷一熱,人們對香港的感受為何迥然不同?大概因為絕大多數遊客在旅途中只是用五官去感受。遊客的眼中,他們看到的香港儼然是一個功利主義的社會。街上人潮如湧卻很難看到幾張笑容;很少有人會停下自己匆匆的腳步,去關心一下身旁面露焦慮的陌生人;各種排隊付款處若有人動作遲緩,很可能馬上招來別人的白眼……這些不愉快的體驗自然會令遊客感到失望。而那些願意付出時間和耐心去期待,願意用心去聆聽和擁抱香港的人,則能破解這座城市的密碼,從而找到城市真正的入口。那個入口通往過去,又引向未來。在香港,偶爾我會和朋友們乘坐山頂纜車到太平山頂,從凌霄閣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致。山頂雖說是香港富豪們的棲居地,但那裡並不像美國紐約上東區那樣。紐約上東區的空氣中似乎總是透著寒意的傲慢和冷漠,仿佛在提醒人們“保持一定距離”!香港山頂那些散落的豪宅裡的光亮只是低調地閃爍著,但歷史上的山頂區卻是另一幅畫面。1904年4月港英政府頒發的《山頂區保留條例》明文禁止華人在山頂區居住。該條例直到1930年12月才廢止。1918年頒布的《山頂區(居住)條例》更是持續到1946年。與此同時,在1928年之前,舊上海時代的許多租界公園,同樣禁止華人入內。我曾在歐洲一些美術館舉辦的老照片回顧展上,看到過幾張足以令中國人義憤填膺的舊照片——幾位身著水兵服的外國人圍在一起打牌,但他們並沒有坐在椅子上面,充當椅子的是幾個留著長辮子跪在地上的中國人。人們難以從照片中分辨出它們拍攝於中國哪座港口城市,又或者當年中國任何一座港口城市都可能出現此情景。那些水手們驕縱輕狂的面孔印在我的腦海裡,久久難以拂去。而今的香港山頂區早已褪去了昔日不可一世的傲慢,若不是受疫情影響,每天都會遊人如織。不過,尤其是在盛夏季節,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當他們在山頂區觀賞迷人景致、享受著徐徐涼風拂面時,山頂那些靜謐奢華的豪宅,可能會令大家情不自禁地想起,白天香港城裡蒸籠般的悶熱。香港城裡那些狹窄蜿蜒的街巷,年久失修的老屋,街巷口穿著汗衫短褲、不停地搖著手中芭蕉扇的老人……如此誇張的對比,勢必會觸碰不少遊客的心思。當世上的少數人急於擺脫金錢帶來的煩惱時,大多數人卻仍在為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而苦苦掙扎。這似乎為世上如香港山頂區這般的美景,抹上了一層荒誕的色彩。而荒誕或許是世界上所有的大都市始終擺脫不了的陰影,它不但會令一座城市的溫度產生地理位置上的溫差,更讓城市溫度具有個人感受上的天壤之別。很多來香港的遊客會抱怨香港地鐵的擁擠。另外,也許為了讓空氣更好流通,夏天香港地鐵裡的空調冷氣格外強勁。往往當大家走出地鐵口來到地面,撲面而來的熱氣讓人以為自己剛剛完成了一次北半球到南半球的穿越。我慶幸自己避開了這種溫差的錘煉。
緩緩行駛的叮叮車,已經成為香港的一張特色名片(羅宏 攝)
第一次到香港時,我就接受了香港朋友們的建議,將叮叮車作為自己在香港的出行交通工具。朋友們叮囑我記住叮叮車的路線圖,這樣就不用再擔心迷路。香港的叮叮車的確非常便捷,每站間隔大約150米左右,人們若是因為觀賞沿途風景錯過了站點也沒關係,更何況下車步行的這一百多米,香港街頭還常常會有意外的驚喜發現。叮叮車的票價也極其平民化,一張四天通行票才34元港幣。夾在當地人中間,開著車窗,時有微風拂過,隨著“叮叮”提示音的此起彼伏,香港的城市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叮叮車的慢與街上行人的匆匆,形成鮮明的對比,又有種奇妙的和諧。街邊安然閒坐的居民,扭頭望著遠處的行人(羅宏 攝)這大概就是香港的獨特風景。喧囂中的冷漠,擁擠中的孤獨,或許會令不少遊客無所適從,但這份淡漠的距離又讓人們得以自由地釋放自我。因為在這裡,沒有人會在意你是誰,大家可以輕松地卸下面具和偽裝,做一回真正的自己,而香港也貼心地為大家提供了選擇的多樣性。這裡既有快速又擁擠的地鐵,也有叮叮車這種復古型慢悠悠的交通工具;作為世界時尚中心,香港擁有各種世界奢侈品牌,同時它又擁有“女人街”“廟街”之類的夜市攤檔;它既有昂貴的米其林餐廳,也有價廉卻美味的各種街頭小吃……對多樣性的包容,蘊育了這座城市的無限可能性,人們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和發揮,從而催生了一座城市的活力,讓它始終生機勃勃。大家公認,一座城市的溫度取決於它的人文環境。香港被一些人認為是“文化沙漠”,但以下數據或許會令他們改變觀點。“世界城市文化論壇”(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2020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寸土寸金的香港擁有1,312家書店,人均擁有書店的數量進入全球前三名。另外,香港還擁有14,998家餐館,其中包括70家米其林餐廳;111家美術畫廊,82家公共圖書館,55家劇院,39座大型博物館(另有媒體報道,截至2021年4月,香港共有60座博物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香港每年舉辦3,459場各種音樂匯演……儘管經歷了150多年的殖民統治,中華傳統文化包括語言、文字在香港的延續卻從未中斷,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始終處處滲透著中華文化的元素。哪怕再艱難的歲月,香港人始終樂觀地相信:人生“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那些歷史鏡頭下的香港,街頭林林總總的廣告牌、商鋪全是中文;而中醫診所數量之多更是超過內地任何一座城市。漫步香港街頭,除了各色小吃的誘惑撲鼻而來,還經常會聞到中藥的香味。尤其在炎熱的夏天,空氣中飄著的藥香被吸入鼻子,頓覺渾身涼爽不少。中醫並沒有被納入香港公營醫院體系,卻依然擁有如此多的追隨者,這大概緣於中華民族基因中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承,也體現了一種文化認同和自信。正是秉承了這麼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香港在過往歲月裡屢創奇跡。2020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女性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或地區為中國香港(88.13歲)、日本(87.45歲)、西班牙(86.22歲);男性平均壽命前三甲分別為中國香港(82.34歲)、瑞士(81.7歲)、日本(81.41歲)。蝸居的香港人平均壽命繼續蟬聯世界第一。其實,早在2018年,香港女性和男性就分別以87.56歲和82.17歲榮獲世界人均壽命的冠軍。
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圖為繁忙的港口一角(羅宏 攝)
按說高昂的生活成本,巨大的競爭壓力,很容易造成人的精神高度緊張,從而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些都是對健康不利的因素。香港這似乎與常識不符的奪冠之舉,或許印證了專家們的觀點——長壽最關鍵的因素來自精神方面。而香港女性人均壽命高達88.13歲,更令大家開玩笑說:香港人從不退休,忙得沒時間抽煙喝酒,也沒時間怨天尤人抱怨生活,所以才能長壽吧!不少媒體也報道稱,香港女性是全亞洲最難應付的女性,她們強勢得令人難以親近。與此同時,男女比例失衡已成為香港社會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20年底公布的數據,全港747.42萬人口中,男性數量為340.97萬,女性數量為406.45萬,這與中國內地城市男多女少的情況恰好相反。大家印象中的香港女人通常梳著最容易打理的發型,臉上總是淡淡的內斂表情,她們從不表現出過度的熱情,也不刻意做作、裝腔作勢,像極了香港這座城市。換個角度說,香港“女多男少”的人口格局,讓這座城市貌似冷漠的面孔後面,多了份女性的柔軟,使得香港這座依山傍海的城市,既有山的堅硬和穩定,又具有海的溫柔和靈動。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的數據顯示:在香港,每五個人裡面就有一位是義工。這是一份彼此攜手,同舟共濟的擔當和勇氣。擁有如此之多熱衷於慈善公益活動的民眾,香港又怎麼可能是一座缺乏溫度、冷漠的城市呢?香港雖然身上還帶著殖民地的傷疤,但它的天生麗質,深入骨髓的堅韌,使它始終自信地高昂頭顱。“我愛你年輕時的美麗,更愛你飽經風霜的容顏”,這是人們對愛人的傾訴。但香港,這座曾在歲月滄桑中始終承載著民族尊嚴的城市,這座建築、花草樹木、山川河流等等無不帶著過往的負重和記憶的城市,它依然美麗,它始終年輕。自信帶來的包容之心會讓四方之士源源不斷地為這座城市注入新鮮活力,使之始終具備展現無限可能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