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安法通過後,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制度逐步建立,各項工作順利推進,香港的局面為之一新。為了更好地認識香港的現狀和未來,我們有必要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深刻地認識在“大安全”格局下,全面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既是香港穩定的堅強後盾,也是香港繁榮的可靠保障。
文|武汉 儲建國
香港人素有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烈意識,圖為1972年5月,為抗議美國支持日本接收釣魚台群島,大批香港市民分別由當時的皇后碼頭和維多利亞公園遊行至美國和日本領事館示威(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根本保障
2014年4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指出,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新的國家安全法,這部法律是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制定的,旨在構建新的國家安全體系,形成“大安全”格局,以更好地保障國家的各項安全利益,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順利實現。
就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不久,香港就發生了非法“佔中”事件,反中亂港分子勾連外部勢力、挾洋自重,肆意蠱惑煽動亂港活動,威逼特區政府、要挾中央,圖謀在港進行“顏色革命”。這印證了習近平主席在闡述總體國家安全觀時指出的,“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聯繫近年來香港連續發生的政治事件,可以看到中央對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非常準確。
2019年6月,一個單純的“修例”事件竟然演化成曠日持久的“黑暴”事件,暴亂活動性質十分惡劣。“港獨”勢力招搖過市、肆無忌憚,國外敵對勢力和“台獨”勢力公開支持,他們裡應外合,明目張膽地實施反中亂港行動,企圖達到分裂中國、搞亂中國和阻斷中國發展步伐的邪惡目的。
中央的應對既冷靜又果斷,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年後,全國人大又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從而更好地保障“愛國者治港”。香港大局已定,反中亂港分子大勢已去,香港重新駛上穩定和繁榮的軌道。
這一切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央在“兩個大局”之下對國家安全形勢的新判斷,歸功於總體國家安全觀之下國家安全體系的新發展,歸功於“大安全”格局之下香港維護國家安全體制的新建設。
然而,在反中亂港勢力和敵對勢力的極力歪曲下,一些香港市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體制機制、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廣大香港市民會越來越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根本保障,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命運、香港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越來越認識到從“國泰民安”中才能真正體會到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2019 年10月1日,反中亂港分子在香港荃灣附近組織非法遊行。在這次遊行中,港鐵站及周邊公共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市民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擾亂,出行受阻,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極大威脅(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香港經濟民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
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國泰”歸根倒底是為了“民安”。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能夠過上更幸福的生活,是國家安全的目標所在。
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來看待經濟民生,與一般的發展觀念不太一樣,而是更看重經濟的平穩運行,民生的持續改善,尤其是要有這方面的底線思維,不能允許香港的經濟民生受到破壞性影響。
那些支持“黑暴”的境外勢力不會真正關心香港的經濟民生,相反,為了搞亂中國,他們不惜讓香港“沉沒”,讓這顆東方之珠徹底失去光彩。其結果是經濟停擺,民生凋敝。中央很早就識破了這些勢力的邪惡用心,因此提前布局,尤其是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力推進大灣區建設,讓香港更加深入地融進祖國發展的懷抱。
大灣區建設有助於香港經濟駛上新的發展軌道,不僅有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讓香港在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央政府還出台多項措施,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譬如說,放寬香港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置業限制、在內地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居住地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大灣區既是香港人創業發展的一片新樂土,也是他們融入祖國發展的一個新橋樑。與生機勃勃的內地經濟深度融合是香港經濟平穩發展的唯一前途,也是香港經濟重獲新生的重要契機。
經濟發展是民生發展的保障,但二者並不是自動傳遞的關係。民生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而且更依賴於政策的取向。香港經濟有嚴重失衡的方面,尤其是廣大中下階層就業空間狹小,對前途充滿焦慮。反中亂港勢力只是借題發揮,將這種焦慮刻意引到敵視中央、敵視國家的方向上,而不會真正關注如何解決中下階層的就業和生活問題。
在“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制度體系內發展民主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之下,我們所構建的國家安全體系必然是一個內容廣泛的“大安全”體系。大安全體系在香港的制度基礎就是“一國兩制”。
當年,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共領導人提出“一國兩制”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國家統一。一個統一的國家是個有機體,而不是分裂體。這個有機體的首要特徵就是政治統一性,其核心含義就是體現國家主權的那種意志通貫於有機體的全身,而不漏掉一個角落。這種意志的運行當然需要統一的制度體系去承載,去傳遞。內地和香港的“兩制”反映了兩地生活方式的差異,但這種差異是統一意志前提下的多樣性與活力性,而不是把國家的統一意志分割開來,以形成兩個“政治實體”。香港一些人的理解中容易出現一個誤區,那就是把體現“一國”的制度體系與體現“自治”的制度體系理解為相互隔離的兩套體系,這種錯誤認識需要改變。
在“大安全”格局下,不僅政治制度安排,而且經濟社會制度安排也漸漸地朝著“融合”的方向發展,以培育“政治統一性”的有機土壤。同樣的道理,這種融合是“合而不同”,而不是整齊劃一。融合的目的是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經濟社會融合的過程中,“一國兩制”的有機制度聯繫會更加豐富和牢靠。以“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各項具體制度以及重要的體制機制都是“大安全”體系的組成部分。
如此產生的一個政治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徹底改變所謂“建制派”和“反對派”的衝突性質。這種衝突實際上是將“一國”與“兩制”對立起來的衝突,一些“反對派”故意漠視二者之間內在的有機聯繫,其內心中“兩制”的實質是“兩國兩制”。這是一種“殖民心態”的延續,其所忠誠的“國”不是中國。這也就是一些高喊“民主”的“反對派”很容易滑向“港獨”的心理根源。因此,強調以“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制度體系的有機聯繫,一個重要的指向是,香港未來發展民主,需要在這個有機體系內發展民主,需要在整個中國政治有機體所培育的土壤中發展民主。過去的所謂“民主派”需要轉型成為扎根於這種新土壤中的民主派,成為真正的愛國愛港、服務港人的民主派,而不是心懷“兩國”,旨在“分裂”和“顛覆”的反對派。
4月9日,美國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攻擊群與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編隊再次闖入中國南海,嚴重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圖:美國國防部網站)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全面維護國家安全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中央駐港機構和香港特區政府圍繞處理“黑暴”事件,做了大量工作,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扭轉。為了讓這種局面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一定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在大安全格局下,進一步全面做好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
首先是繼續做好夯實“一國”政治基礎的工作。一方面要鏟除“港獨”政治勢力,尤其是對首惡分子,要嚴懲不貸,不如此就不足以平民憤,同時對一般參與者,要寬大為懷,相信絕大多數是能夠轉變過來的。另一方面,要繼續壯大愛國愛港力量,防止一些投機分子渾水摸魚,尤其是要防止一些假愛國、真“港獨”的分子進入管治團隊。
其次是要斬斷外部敵對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黑手,不僅要對那些支持反中亂港分子的境外組織和個人進行必要的制裁,而且要敢於對在香港境內進行不法勾當的外國人追究法律責任,這對香港反中亂港勢力會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4月23日,香港警務處行動部及跨部門反恐專責組在香港國際機場進行代號“鐵志”的反恐演習。圖為演習中機場特警協助拯救人質(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第三,督促和幫助香港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要讓“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地貫徹到香港的政策實踐中來。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香港政府要更加重視民生工作,下大力氣解決好中下階層人民的住房和就業問題。
第四,在香港普及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的國家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堅決推進“國民教育”工作,清除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政治毒素。另一方面要圍繞正在推進的國家安全工作,全面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大安全”體系,要讓廣大香港市民從狹隘的國家安全觀念中走出來,真心認識到“大安全”體系是真正從人民出發、為人民服務的。
第五,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不只是國家安全機構的事,也不只是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事,而是全體香港市民的事,要做到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唯有如此,香港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香港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作者係武漢大學比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邸倩
校對:嚴駿
監製:劉可揚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制度逐步建立,各項工作順利推進,香港的局面為之一新。為了更好地認識香港的現狀和未來,我們有必要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深刻地認識在“大安全”格局下,全面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既是香港穩定的堅強後盾,也是香港繁榮的可靠保障。
文|武汉 儲建國
香港人素有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烈意識,圖為1972年5月,為抗議美國支持日本接收釣魚台群島,大批香港市民分別由當時的皇后碼頭和維多利亞公園遊行至美國和日本領事館示威(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根本保障
2014年4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指出,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新的國家安全法,這部法律是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制定的,旨在構建新的國家安全體系,形成“大安全”格局,以更好地保障國家的各項安全利益,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順利實現。
就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不久,香港就發生了非法“佔中”事件,反中亂港分子勾連外部勢力、挾洋自重,肆意蠱惑煽動亂港活動,威逼特區政府、要挾中央,圖謀在港進行“顏色革命”。這印證了習近平主席在闡述總體國家安全觀時指出的,“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聯繫近年來香港連續發生的政治事件,可以看到中央對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非常準確。
2019年6月,一個單純的“修例”事件竟然演化成曠日持久的“黑暴”事件,暴亂活動性質十分惡劣。“港獨”勢力招搖過市、肆無忌憚,國外敵對勢力和“台獨”勢力公開支持,他們裡應外合,明目張膽地實施反中亂港行動,企圖達到分裂中國、搞亂中國和阻斷中國發展步伐的邪惡目的。
中央的應對既冷靜又果斷,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年後,全國人大又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從而更好地保障“愛國者治港”。香港大局已定,反中亂港分子大勢已去,香港重新駛上穩定和繁榮的軌道。
這一切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央在“兩個大局”之下對國家安全形勢的新判斷,歸功於總體國家安全觀之下國家安全體系的新發展,歸功於“大安全”格局之下香港維護國家安全體制的新建設。
然而,在反中亂港勢力和敵對勢力的極力歪曲下,一些香港市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體制機制、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廣大香港市民會越來越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根本保障,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命運、香港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越來越認識到從“國泰民安”中才能真正體會到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2019 年10月1日,反中亂港分子在香港荃灣附近組織非法遊行。在這次遊行中,港鐵站及周邊公共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市民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擾亂,出行受阻,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極大威脅(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香港經濟民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
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國泰”歸根倒底是為了“民安”。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能夠過上更幸福的生活,是國家安全的目標所在。
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來看待經濟民生,與一般的發展觀念不太一樣,而是更看重經濟的平穩運行,民生的持續改善,尤其是要有這方面的底線思維,不能允許香港的經濟民生受到破壞性影響。
那些支持“黑暴”的境外勢力不會真正關心香港的經濟民生,相反,為了搞亂中國,他們不惜讓香港“沉沒”,讓這顆東方之珠徹底失去光彩。其結果是經濟停擺,民生凋敝。中央很早就識破了這些勢力的邪惡用心,因此提前布局,尤其是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力推進大灣區建設,讓香港更加深入地融進祖國發展的懷抱。
大灣區建設有助於香港經濟駛上新的發展軌道,不僅有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讓香港在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央政府還出台多項措施,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譬如說,放寬香港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置業限制、在內地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居住地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大灣區既是香港人創業發展的一片新樂土,也是他們融入祖國發展的一個新橋樑。與生機勃勃的內地經濟深度融合是香港經濟平穩發展的唯一前途,也是香港經濟重獲新生的重要契機。
經濟發展是民生發展的保障,但二者並不是自動傳遞的關係。民生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而且更依賴於政策的取向。香港經濟有嚴重失衡的方面,尤其是廣大中下階層就業空間狹小,對前途充滿焦慮。反中亂港勢力只是借題發揮,將這種焦慮刻意引到敵視中央、敵視國家的方向上,而不會真正關注如何解決中下階層的就業和生活問題。
在“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制度體系內發展民主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之下,我們所構建的國家安全體系必然是一個內容廣泛的“大安全”體系。大安全體系在香港的制度基礎就是“一國兩制”。
當年,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共領導人提出“一國兩制”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國家統一。一個統一的國家是個有機體,而不是分裂體。這個有機體的首要特徵就是政治統一性,其核心含義就是體現國家主權的那種意志通貫於有機體的全身,而不漏掉一個角落。這種意志的運行當然需要統一的制度體系去承載,去傳遞。內地和香港的“兩制”反映了兩地生活方式的差異,但這種差異是統一意志前提下的多樣性與活力性,而不是把國家的統一意志分割開來,以形成兩個“政治實體”。香港一些人的理解中容易出現一個誤區,那就是把體現“一國”的制度體系與體現“自治”的制度體系理解為相互隔離的兩套體系,這種錯誤認識需要改變。
在“大安全”格局下,不僅政治制度安排,而且經濟社會制度安排也漸漸地朝著“融合”的方向發展,以培育“政治統一性”的有機土壤。同樣的道理,這種融合是“合而不同”,而不是整齊劃一。融合的目的是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經濟社會融合的過程中,“一國兩制”的有機制度聯繫會更加豐富和牢靠。以“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各項具體制度以及重要的體制機制都是“大安全”體系的組成部分。
如此產生的一個政治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徹底改變所謂“建制派”和“反對派”的衝突性質。這種衝突實際上是將“一國”與“兩制”對立起來的衝突,一些“反對派”故意漠視二者之間內在的有機聯繫,其內心中“兩制”的實質是“兩國兩制”。這是一種“殖民心態”的延續,其所忠誠的“國”不是中國。這也就是一些高喊“民主”的“反對派”很容易滑向“港獨”的心理根源。因此,強調以“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制度體系的有機聯繫,一個重要的指向是,香港未來發展民主,需要在這個有機體系內發展民主,需要在整個中國政治有機體所培育的土壤中發展民主。過去的所謂“民主派”需要轉型成為扎根於這種新土壤中的民主派,成為真正的愛國愛港、服務港人的民主派,而不是心懷“兩國”,旨在“分裂”和“顛覆”的反對派。
4月9日,美國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攻擊群與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編隊再次闖入中國南海,嚴重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圖:美國國防部網站)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全面維護國家安全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中央駐港機構和香港特區政府圍繞處理“黑暴”事件,做了大量工作,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扭轉。為了讓這種局面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一定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在大安全格局下,進一步全面做好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
首先是繼續做好夯實“一國”政治基礎的工作。一方面要鏟除“港獨”政治勢力,尤其是對首惡分子,要嚴懲不貸,不如此就不足以平民憤,同時對一般參與者,要寬大為懷,相信絕大多數是能夠轉變過來的。另一方面,要繼續壯大愛國愛港力量,防止一些投機分子渾水摸魚,尤其是要防止一些假愛國、真“港獨”的分子進入管治團隊。
其次是要斬斷外部敵對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黑手,不僅要對那些支持反中亂港分子的境外組織和個人進行必要的制裁,而且要敢於對在香港境內進行不法勾當的外國人追究法律責任,這對香港反中亂港勢力會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4月23日,香港警務處行動部及跨部門反恐專責組在香港國際機場進行代號“鐵志”的反恐演習。圖為演習中機場特警協助拯救人質(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第三,督促和幫助香港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要讓“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地貫徹到香港的政策實踐中來。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香港政府要更加重視民生工作,下大力氣解決好中下階層人民的住房和就業問題。
第四,在香港普及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的國家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堅決推進“國民教育”工作,清除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政治毒素。另一方面要圍繞正在推進的國家安全工作,全面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大安全”體系,要讓廣大香港市民從狹隘的國家安全觀念中走出來,真心認識到“大安全”體系是真正從人民出發、為人民服務的。
第五,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不只是國家安全機構的事,也不只是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事,而是全體香港市民的事,要做到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唯有如此,香港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香港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作者係武漢大學比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邸倩
校對:嚴駿
監製:劉可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