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國慣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四月二十八日到國會發表其上任百天的演講。美國傳媒似乎有點擔心拜登的政治魅力,恐防觀眾、讀者對他的新聞不感興趣,所以紛紛把「歷史性首次兩位女性(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總統百日演講出現」作標題,吸引大眾眼球。一如所料,根據《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的民意調查,美國民眾對拜登的滿意度為52%,42%的人不認同他的表現;不謀而合地在《全國廣播公司》及《霍士新聞》的調查,拜登的支持率分别為53%及54%。據報道,拜登上任百天的民意滿意度是美國在戰後所有總統中排名倒數第三。不過值得拜登陣營感到少許欣慰的是與上屆總統特朗普相比,拜登百天的支持度還是略高一籌,超出約10%。
筆者非政治學者,也不是美國居民,所以對美國政治的認識實在有限,對拜登總統百天的支持度難以評論。但是換個角度從系統工程科學分析,筆者認為他的新政策略是正確的。在管理層面看,政府在運作上基本上是個政務系統。在一般系統設計中,「回饋控制」(Feedback Control)是常用的工程技巧,工程師會收集系統輸出的訊息,用作評估輸出結果的效能。若然效能與預期目標有差異的話,工程師便會修改系統進行優化。同出一轍地,前總統特朗普「瘋狂」施政,導致美國社會及經濟動盪,因此拜登上任立志「收拾殘局」。
特朗普在任四年一共簽署了220項行政命令,而拜登在競選時已清楚表態,反對特朗普的部分行政命令。拜登總統上任短短一百天便簽署了40項行政命令,當中推翻了19項特朗普的決定,例如:
- 取消對穆斯林國家國民的入境禁令;
- 撤回對非法移民的嚴厲執法;
- 取消人口普查不計算無證人口的做法;
- 廢除南方邊境的緊急狀態令;
- 停建美墨邊境圍牆;
- 重新鞏固「童年入境者暫緩遣返手續」;
- 重新給予聯邦僱員組織工會的權利;
- 重新讓跨性別人士參軍;
- 取消美加之間的「基斯通」(Keystone)輸油管道計劃;
- 重啟「奧巴馬醫保」計劃;等。
此外,特朗普在任時專注國家經濟發展,疏於抗疫,結果弄巧反拙,導致美國經濟呆滯不前。因此拜登上任後把抗疫視作首要任務。他亦不負眾望,百天内已有兩億國民接種了新冠疫苗,遠超於他上任時所承諾的一億人接種目標。美國從特朗普時代每人數以十萬計的新冠病毒確診人數而至今天大幅收歛,拜登總統在抗疫上確是功不可沒。
在環保方面,特朗普為維持美國工業生產力,下令美國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議」(Accord de Paris ),此決定無疑得罪了世界各國。拜登總統於就職後首日便立刻下令華府重返「巴黎協議」。再者,拜登於4月22日召開線上「世界領袖氣候高峰會議」(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並宣布美國將會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50%至52%,高於外界期望的目標。透過這些舉措拜登爭取挽救美國在世界環保舞台上失去的領導地位。
雖然筆者認為拜登「矯枉過正」做法的方向正確,但效果如何還要視乎具體落實的情況。要成功推動新政,拜登必需得到共和黨的支持。然而共和黨似乎不以為然,反對他的百日新政建議。據美國傳媒報道,民主黨選民90%滿意拜登新政,共和黨選民卻只得13%。因此外界估計共和黨議員將會在國會中投反對票,令拜登未來施政舉步為艱。
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政治鬥爭在美國議會是「家常便飯」,雙方經常互相角力及協商,從中爭取各自的最大政治利益。因此,拜登對新政受阻是絶對不會坐事不理的,他會採用民主黨常用的手段,設法與共和黨妥協,利用一些兩黨存在共同目標的議題去利誘對方,進行政治交易。就此拜登在國會百日演説中多次提及中國包括在軍事、科技和經濟上的威脅,以及中國香港、新疆、台灣等政治問題,這些都是兩黨承認嚴重影響美國整體利益的議題,政府必需正視。拜登在任内必然會利用這些議題,與共和黨協商,讓對方獲得適當的好處,從而換取他們對百日新政的支持。
由此可見,這此美國關注的中美議題非常複雜,政治味道極濃,毫不客觀。美國更利用其控制的國際傳媒,把議題無限放大,激發全球民粹,惡意地誣衊、醜化中國。近年香港也被拉入這場中美角力的旋渦中,成為美國政府點名打壓的市場目標之一。本地工商業界也因此對香港未來國際市場的發展潛力有點擔心。不過筆者卻認為業界人士無需「自己嚇自己」。環球市場變幻莫測是常態,香港成功商人很清楚「適者生存」的基本道理,所以他們的營商手法都非常之靈活,遇到困難時都會積極面對,不會輕易放棄,最終困難便會迎刃而解。因此,筆者相信面對美國制裁,香港業界必然能另謀出路,而香港憑著「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市場優勢,再加上創新及科技、國際金融、完善法制的實力,在大灣區及RCEP的國内及國際市場必然可以另有作為。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