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盛夏到,4種食物最化痰祛濕

日期: 2021-05-31 來源:紫荊
字號:

健康的人體有著強大的適應力,盡管身處潮濕環境感覺不適,但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當各種原因導致機體調節機能減弱時,這些環境裡的「濕氣」,就會明顯影響身體,出現食欲減退、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大便稀溏、舌苔厚膩等表現,被中醫稱為「外感濕氣」。如何祛濕?古人創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尤以食療功效卓著。這裡帶大家認識一下食材裡的祛濕能手。

生薑

港式糖水中常會在「薏仁糖水」中加入生薑粒,使原本平常的糖水增添了濃濃的辛辣味。但喝完後發現,此前那種走在潮濕、炎熱街頭的憋悶不適感瞬間化解。這道糖水中,生薑是「點睛之筆」,能讓身體微微發汗,排出濕氣,進而全身暢快。其實,生薑是一味常常被忽視的祛濕食物,加在自制湯粥裡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生薑較為溫熱,上火的人群最好慎用。

標題圖.jpg

冬瓜

嶺南菜系中以冬瓜為主材的湯常常都不去皮。不是因為大廚懶惰,而是他們深諳養生秘訣,冬瓜皮是利水滲濕的好藥,連皮帶肉放入湯裡有助發揮更好功效。另一個常被忽略的祛濕食物是冬瓜子。以冬瓜子入藥在我國有千年歷史,如果下次家裡買冬瓜做菜,記得留下冬瓜子曬幹,在體內有濕或面部浮腫時取15-30克煎水代茶喝。

插圖.jpg

芋頭和荔枝核

提到濕,不得不提喜歡與其聯手傷害身體的另一個「兄弟」——痰。什麼是痰,舉個例子,用鍋燒水時,隨著水溫升高會產生蒸汽,類似於體內的濕氣,彌漫無形。當蒸汽接觸溫度低一些的鍋蓋就會凝結成水珠,類似於過多的「濕」凝結在體內導致的體液蓄積產生水腫、積液等。如果這些凝結的液體在病理因素作用下變得渾濁、黏稠甚至結塊,就形成了痰。中醫的「痰」不僅指咳嗽時咯出的黏稠半固體,也跟體內各種結節甚至腫瘤密切關聯。

這裡給大家推薦兩個化痰散結的食材:1.芋頭。這種天南星科植物的塊莖有良好的化痰散結療效,適當多吃些芋頭能幫助縮小結節和包塊。具體吃法是:每次取50-100克,蒸或煮熟食用。2.荔枝核。這種被人們普遍拋棄的廚餘垃圾,也有不錯的散結功效,每次取10克左右煎水服用。

插圖 (2).png(本文刊登自《紫荊養生》2021年夏季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盛夏到,4種食物最化痰祛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