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防處處長梁偉雄在接受我們的專訪時表示,救災扶危,為民解困,是香港消防處的使命。雖然消防是一項高危工作,但隊員們的工作仍在不斷精益求精,保持高昂鬥志,進取不息。
文|本刊特約記者 秦玥
梁偉雄接受本刊特約記者專訪
“古怪屋”中的多元模擬訓練
“下一站,百勝角。”在香港生活工作的朋友們乍一聽可能覺得這個站名有些陌生,打開港鐵路線圖,也的確找不到百勝角的站名。這是一個秘密興建了卻不對外開放的車站,又或者是虛擬遊戲中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五月的某天,我們“腳踏實地”的站在了這個傳說中的百勝角站月台之上:環顧四周,幕門上方附有港鐵路線圖,顯示百勝角位於將軍澳與康城站之間,站長室、路軌、列車、通往月台和大堂的電梯、樓梯等一切構造都與一般的港鐵月台相同。只不過這個百勝角站並不屬於港鐵,而是屬於香港消防及救護學院。
翻查資料,原來特區政府的確打算過將百勝角發展成類似將軍澳的住宅區,其後因故取消了這個規劃。而2016年建成、地點正位於百勝角的香港消防及救護學院就作為地標,建成這個模擬車站設施供香港消防處學員作訓練用途。如今,這個百勝角站也成為學院開放日時市民難得一見的“打卡”地。
學院內“古怪”的還遠不止百勝角站。出了車站,豁然可見一架正噴火的大型飛機,再走幾步是一個加油站,車輛在熊熊燃燒;而被交通事故堵塞的隧道中,消防員們緊張的展開“救援”,可以說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災難現場”。原來,為了讓消防及救護學員鍛煉在緊急事故中的應變及協調能力,這個佔地有15公頃(20個足球場大)的學院集合了多元模擬訓練設施,在安全及受控的情況下營造不同的災難場景。繞過因“地震”導致塌樓後的頹垣敗瓦,來到相當闊落的訓練操場上,特意從尖沙咀東消防處總部趕到這裡的香港消防處處長梁偉雄接受了我們的專訪,話題從我們眼前的這座鎮院之寶“古怪屋”開始。
“古怪屋”(左一)被稱為香港消防及救護學院的“鎮院之寶”
“你從上往下看,上面是商業大廈、工廠大廈;中間這兩層是公屋、居屋;下面是唐樓、劏房和商鋪,裡面都是還原的,大家救援訓練時就知道在何種環境下該如何處理。我們也沒浪費外牆,設計成了香港街頭日常的外牆形式,譬如伸出來的招牌,這樣就知道如何應對,相應練好技術。”梁偉雄處長笑稱,因為一樓多用,所以被大家稱為“古怪屋”。香港社區環境複雜多變,學員需要熟悉不同建築的特色和救援方法,又因場地所限,所以消防處別出心裁,興建了這座兼具工業、商業和住宅建築特點的救援訓練樓,集多種實戰場景和訓練元素於一身。
一棟古怪屋還原了香港不同建築中最典型的空間與細節,也濃縮了這個城市的景觀特色。香港人口稠密、遍布高樓大廈,所以在高層樓宇甚至摩天大樓的火警救護和救援方面,香港消防處幾經歷練,專業經驗豐富,是一支擁有世界先進救援水平的紀律部隊。梁偉雄介紹,滅火救援是每個國家和地區消防部門的責任,但香港最大的特色是消防處的工作範疇非常廣泛,首先全世界很少地區的消防部門會兼顧緊急救護車的服務,香港消防處就承擔了這項“港版120”的工作。另外像機場、海上滅火、甚至水深到70米的潛水救援等,也是香港消防處的工作。
目前香港消防處的軍裝人員超過1萬名,是香港六大紀律部隊中僅次於警隊的第二大編制部門,下轄82間消防局、40間救護站、6間滅火輪消防局、2間海上救援局和1個潛水基地,分別精心選址,設於各策略性地點,能夠在最快時間抵達各街區,提供緊急服務。除了滅火和救援外,梁偉雄說,各個消防總區也需要負責社區應急、樓宇改善、消防設備、消防牌照、人員培訓等工作。由於消防處扎根社區,服務工作又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多年來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廣受讚譽,過往多年皆榮獲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所頒發的“最佳公眾形象”金獎。
直面險境,火災救助出生入死
眾所周知,消防是一項高危行業,而救人扶傷的本質和特殊性,注定了這是一份充滿人性的工作。梁偉雄處長加入消防處35載,由“紅褲子”(基層)開始做起,出入無數次大小火場,參與並指揮過多個救援現場,然而談起35年前入職時的第一次出勤任務,他依然記憶猶新。“其實自己一入行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覺得應該會見到很多生死場景。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我第一次出勤就目睹了死亡。當時有位潛水員在漁船底被螺旋槳困住,我到了現場救他出來時,他已經殉職了。之後也經歷了不少火災、交通意外甚至是自殺案件,都見到了生與死的無常。
煙火特遣隊由消防及救護學院的合資格室內煙火特性訓練教官組成,共有28名隊員。圖為煙火特遣隊煙火特性訓練
2020年11月15日,香港油麻地一棟唐樓發生8人死亡的致命火災,起火單位是一間尼泊爾無牌餐廳,消防處在晚上8點39分收到報告,消防人員三分鐘後到場,八分鐘後將火撲滅。當時梁偉雄了解火警現場視察情況後,隨即成立專組調查火警起因以及造成大量傷亡的原因,並特別對2,500幢60年樓齡或以上的住用或商住樓宇展開巡查。在油麻地大火中出事的唐樓已有69年的樓齡,對此梁偉雄語氣嚴肅, “香港有很多六十年代興建的舊樓,落成時符合當時的標準,但比起今時今日新樓消防安全標準仍有一段距離。所以香港先後在1997年、2007年及2020年通過三條法例,將這些商業樓、住宅樓和工廠等的消防裝置和設備提升到現今的消防安全水平”。梁偉雄提到的法例是《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及《消防安全(工業建築物)條例》,把1987年前落成的舊式建築物納入規管範圍,今後這些建築物必須按照要求,進行消防安全改善工程。
梁偉雄說其實消防處就每一宗火警都會調查背後的起因,目的是要確定未來有哪些環節可以改善;不過,整個防火滅火的觀念應從根源開始,“從不幸有火警發生,到下一步該如何應付火警、又如何從火場安全逃生,令市民提升家居防火等意識,是我們一項重要的工作”。
除了立法對“舊”進行規管,面對香港社會多變和日趨複雜的緊急事故“新”挑戰,香港消防處近年一直朝著“專隊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處理不同事故的能力和效率。在十多支負責不同重要範疇的專隊中,我們率先探訪並觀摩了煙火特遣專隊的煙火特性訓練。煙火特遣隊由消防及救護學院的合資格室內煙火特性訓練教官組成,共有28名隊員。當香港遇到三級或以上的火警或者有特別需要時,煙火特遣隊就會奉召到場協助指揮官評估火勢發展,提供滅火意見,有需要時也會下場參與滅火支援。煙火特遣專隊的高級消防隊長蘇漢邦說,“煙火特遣隊的每一位教官需要經過一個室內煙火特性訓練的課程,經過這個長達三個星期的教官課程,我們才有資格成為室內煙火特性訓練組的教官,才可以擔任煙火特遣隊的角色”。
2019年初,屯門內河碼頭發生了一場火災,當時18個運載易燃煤碳粉的貨櫃發生連環大火,火勢迅猛,加上很多粉塵四處飄揚,情勢複雜危險。煙火特遣隊收到指令到場協助評估,現場考慮了諸多因素,包括粉塵爆炸的風險、對周邊居民的影響以及如果貨櫃跌落海床對海洋造成的污染等。最後921名消防處人員不分晝夜參與灌救和支援,終於把火撲熄。
滅火過程驚心動魄,背後的艱辛令人動容,而作為香港最危險的行業之一,消防員的工作更是出生入死。2008年旺角嘉禾大廈發生五級大火,4名死者中包括殉職的2名消防員;2016年淘大工業村時昌迷你倉發生四級火警,焚燒108小時才撲熄,2名消防員不幸殉職。說起過往這些事故,梁偉雄語氣十分沉重,“有同事受傷或是殉職,對其他同事的打擊非常大。以往我們覺得男子漢沒問題,但原來發覺心理輔導非常重要。所以早幾年,部門成立了心理輔導組,有臨床心理學家。當有事故發生,無論是市民還是自己同事,都會由臨床心理學家馬上去了解有什麼需要。”“我整天和同事們說,作為部門首長,我的第一志願就是希望所有同事平平安安。”梁偉雄補充,消防職責中尤其是滅火、救援的工作,絕少工作是單獨完成,一定要團隊合作才可以做到。所以整個消防工作生涯中,從訓練開始就高度重視團隊精神。“為什麼總是說兄弟班,因為在每次行動中,你的個人安危是靠你的同事互相照顧,才可以保證到。所以建立起這個兄弟情,對於效率和安全至關重要。這一點我相信我的同事都非常了解,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特色,就是消防同事之間的感情特別好。”
不懼疫情,秉持信念服務市民
採訪中直擊人心的,是消防處救護主任陳霆鈞短短的一句話,“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嚴峻,但救護人員團隊一直沒有懼怕過疫情,在執行任務時都無所畏懼,堅守信念服務市民”。
24小時風裡來、火裡去,形容的是消防處救急扶危的前線救護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救護服務需求已經十分龐大,根據消防處年報資料,2019年救護總區一共處理了超過約82萬宗召喚,每天平均2,252宗。2020年救護召喚有約69萬宗,當中緊急救護召喚佔了64萬宗,而香港救護車的服務承諾時間是接到緊急救護召喚後的12分鐘內抵達現場地址,去年服務承諾時間達成率為94.1%,得到了市民的認可。
更具挑戰的是過去一年裡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救護員們一直站在抗疫最前線,冒著被傳染的風險運送新冠肺炎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或是運送密切接觸者前往檢疫中心。消防處去年處理了7,557宗確診新冠肺炎的召喚,涉及2,652名救護人員及37名消防人員,當中205人因曾處理病人而被安排接受檢查及病毒測試,其中3名受感染的救護人員接受治療後已康復出院;因曾處理病人而被送到檢疫中心接受檢疫觀察的人員則共有80人。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是救護員們面對新冠個案的運送和救治的大無畏精神,是明知有危險“仍向虎山行”的使命感。
全方位救援,保障市民安居樂業
為提升部門應對大型緊急事故的行動能力,消防處在2009年成立坍塌搜救專隊, 24小時候命,處理嚴重的事故包括建築物倒塌、山泥傾瀉、隧道拯救、飛機事故、涉及重型車輛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交通事故等,是消防處的王牌救援隊伍。坍塌搜救專隊的高級消防隊長文家平介紹,“我們的宗旨是以傷者為本,希望在最短時間內為傷者提供最適切的救助。”
王牌坍塌搜救專隊共有170名隊員,由特種救援隊的特選消防和救護人員組成,隊員在周年體能測驗中皆取得最高等級。除了本地訓練外,坍塌搜救專隊也不定期遠赴新加坡、法國等地進行包括坍塌搜救、公路交通意外的高階拯救訓練,此外專隊和內地消防救援部隊關係十分密切,經常互相取經,彼此分享救援技巧。2019年北京成立國家坍塌搜救隊,消防處就特別派員前往參考內地的搜救訓練模式。文家平隊長說,每一次去內地交流都獲益良多:內地在坍塌搜救方面具有實踐經驗,而香港車多路窄,在交通意外方面的拯救經驗比較豐富。有句講法叫做“天下消防是一家”,梁偉雄說消防這個行業距離感很近,和內地消防隊同行們聯絡,就算沒見過面,但一聽到大家都是消防隊伍,很自然就有許多共同語言,因為面對的困難大多數都很相似。汶川大地震時,香港消防處就派出一支40多人的救援隊前往四川工作了一個星期,支持內地同胞。
消防處另一支王牌救援隊伍是高空拯救專隊,主要職務是在獨特的高空環境執行救援任務,例如摩天大樓的懸吊式工作台、纜車、塔式起重機、建築地盤棚架等。高空拯救專隊的王德輝隊長腰上綁著不下幾十種大大小小的專業工具,遠看像一條巨大的鎖鏈纏在腰上。王隊長說,專隊成立的目的是應付一些複雜的高層樓宇事故,其次是要處理纜車系統事故,吊船甚至是天秤事故。平時隊員們主要是應付有人跳樓的日程訓練,近年來還多了很多山嶺拯救的任務。
摩天輪、海洋公園的過山車、昂坪360纜車,甚至是南丫島大風車的頂部,都是高空拯救專隊的訓練場地。王德輝隊長進一步解釋,高空拯救的特點是要視乎千變萬化的環境,因此不能固守方向和策略,要盡量去不同的環境和地方持續訓練,而為了讓大家接觸不同的環境,有時還會在凌晨12點展開操練,目的是讓隊員習慣在漆黑的環境下仍然可以架設安全系統,讓拯救成功進行。香港特殊的城市高樓環境和地質地貌訓練造就了這支國際級別的高空拯救隊專隊。
在整個訪問中,梁偉雄處長講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團隊,“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大型火災救援令你們印象最為深刻?其實我倒不覺得那是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我們的團隊精神,一個兄弟班一起出勤,撲滅一場火,救了人回來,大家一起吃宵夜,一起開心慶祝,這些留在我腦海裡的感受至今都是最深刻的。”梁偉雄微笑著說。
編輯:魏小旋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