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香港版畫藝術的發展路向

日期: 2021-06-02 來源:紫荊
字號:

畫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可複製性,但有些人會因為這一特性覺得它們的藝術價值不及孤品作品高。然而每種類型的創作也有難以被取替的技巧與視覺美感,而且多數藝術家為了維護版畫價值,不會無限量地複製,甚至會銷毀印版,這造就了版畫的獨特價值。

640.png

版畫除了講求圖像藝術的呈現,創作過程更是與印藝科技密不可分。由上世紀初的「新興木刻運動」開始,這種結合刻印的藝術逐漸流行,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本地的版畫創作亦產生更多變化,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啟「版畫藝術圖像展20/20」。以二十個問題作引旨,通過二十組展品引領我們窺探香港早期至近期的版畫發展,以及為版畫的專業創作過程進行多方位的展示。

640-1.png



版畫的種類及獨特性

版畫的製作先由做印版開始,藝術家會選擇「凹、凸、平、孔」其中一個方式刻蝕板塊,繼而為板塊上色,最後再印在畫紙上,最終作品才會現於人前,比馬上就能看到畫面效果的傳統繪畫方式需要更多的時間。


凸版

凸版是最原始的版畫技術,原理是用雕刻工具在板材上刻除不要的部分,而需要印刻出來的部分則保留,成為受墨的位置。最後凸出來的畫面會以顏料或油墨上色,經壓印在畫紙後,最後成品方才躍然紙上。唐國徽先生的街景作品就用了凸版技術,藝術家先在膠版繪上圖案,在用雕刻刀刻走空白部分,最後添上油墨,一道亮麗的風景展現了畫家對城市細緻入微的觀察。

640-2.png

《中環街景》凸版:麻膠版

 61 × 168cm 1982年 唐國徽


凹版

凹版畫多用銅板為材料,通過在金屬板上進行雕刻、腐蝕,添加油墨到窪痕處,運用凹版壓印機施力,從而產生出圖像。展覽展出本地著名藝術家鍾大富先生一幅凹版畫《眾妙之門》,藝術家先在銅版上塗上一層防蝕劑,再用工具雕刻出線條,於雕刻處加上酸,銅版上就會形成深淺有致的痕,因此最後印製出來的版畫深淺分明,縱然畫面上只呈現出灰黑色的線條,觀眾卻能在畫面的明暗對比之中,窺探出大自然神秘的韻律,這種以單一色彩的層次來表現物件質感的版畫作品實屬難得。

640-3.png

《眾妙之門》凹版:銅版蝕刻

 78.5 × 107cm 1989年 鍾大富


平版

平版畫是用油性材料在版上塗繪的方式,反覆塗抹上含酸性的阿拉伯溶膠,使板材產生化學反應,溶蝕表面,利用油水相排斥的物理性質,有圖像的區域會接受油墨上色,而沒圖案的區域則會排斥油墨。平版畫的視覺效果更具自由流動的筆觸,與中國傳統山水畫一樣具有靈動而活潑的感覺。

640-4.png

《女人與狗》平版:石版

 69 × 50cm 1980年 李東強


孔版

孔版畫又名網版,藝術家多會以鏤空印模的方式製作印版。過程會先在網紗上塗上一層感光劑,將畫有圖案的菲林放在塗有感光劑的網紗上,其後啟動曬版機,經過幾分鐘的照射後,網面會被曬出鏤空的圖形,然後用水槍沖走網紗上的感光劑。最後,通過刮刀大力擠壓顏料穿過網孔,圖案隨之而成。這是一種運用了遮擋與鏤空的光學原理製作印版,手法較其他版畫方式不同,不存在左右顛倒的複製畫面問題。

螢幕快照 2021-06-02 上午9.37.26.png

《憶》孔版:絲印

 70.5 ×78.5cm 1980年 潘玟諾


香港版畫的早期發展

於20至40年代起,有一批南來藝術家因逃避內地戰亂而來到香港,他們開始以木板、刻刀等刻畫出當時民生百態,成為本地首批創作版畫的先行者,及後這些藝術家如黃新波、梁永泰、陸無涯等人更籌備了「人間畫會」,又發行藝術刊物,積極推廣木刻版畫及其他藝術活動,而這段時期所創作的作品亦成為紀錄香港戰後環境的寶貴資料。

螢幕快照 2021-06-02 上午9.37.41.png

後到60至70年代,本地藝術家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影響,對新物料、新媒材的探索上有更多啟發,不再受限於原來的創作模式,並嘗試以現代藝術手法融入傳統版畫技藝上,開展了本地版畫創作中,中西元素並置的一大路向。最早期的版畫多以具象的事物作主題,但到了60年代起,藝術家開始以較抽象的形式製作版畫,如韓志勳的作品則用了表現主義等抽象幾何的圖形,並融合了東方書法、詩詞、哲學的概念,盡顯中西交融的獨特藝術風格。

640-5.png

中國傳統的版畫技術是水印木刻,利用具透明感的水性顏料作印刷,使得水、顏料、紙相互渲染,視覺效果近乎水墨畫。60至70年代起出現「新水墨運動」,提倡在現代抽象形式中加入水墨元素,並延伸至版畫創作上。

640-6.png

除了在原有的創作藝術形式上創新,本地版畫家亦開始嘗試突破固有的平面創作形式,一些版畫家本來也從事雕塑創作,於是便有了用不同物料製作版畫的嘗試,他們鑽研不同媒材的特性,用鑄紙板、金屬板、凹凸板製作成浮雕般的作品,呈現出層次感、光暗度更分明的視覺效果,使得原來的平面作品更顯立體,版畫創作亦漸趨成熟。

640-7.png



本地版畫的近代創新

後至90年代,版畫創作碰上科技迅速發展的趨勢,本地藝術家開始運用影印、電腦繪圖、立體打印等技術,將版畫與其他媒介相互配合,呈現出版畫藝術的全新面貌。持續發展至今,香港版畫工作室在推廣版畫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向大眾推廣這門藝術外,亦協助不少新世代版畫藝術家展示他們的作品,並通過國際間的交流,將香港的版畫藝術推及到世界各地。

640-8.png

瑞獸藍印布

而香港版畫工作室的創辦人之一馮浩然就曾帶領學生團隊,在馬頭角一帶以瑞獸命名的十一條街道考察,探索這地方的社區發展歷史,並在區內的車房收集零件,組裝成十一隻瑞獸,再運用感光劑與太陽的配合,創作出印上造型獨特的瑞獸藍印布。配合現場的燈光效果,作品更顯氣派,也凸顯版畫技術的多種可能性。

640-9.png

現在越來越多大專院校將版畫納入課程,使得新一代能接觸到這門藝術,今次展覽除了包含一些資深藝術家、版畫課程導師的作品外,也展出了不少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全面地展示香港版畫藝術的發展進程。

640-10.png

近年來越來越多藝術家將版畫技術融匯到不同創作媒介中,版畫不再屬於遙不可及的一門藝術,也不是只出現在在展覽裏的藝術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的設計藝術。本地插畫家梁偉庭、麥震東、楊學德等用版畫技術印出插畫般的風格,不論在用色或層次感上亦不亞於水彩或油畫的靈動。

640-11.png

近年流行一股「文青」風格,更帶動文創設計的盛行,人們開始追求帶有個人創意及文化理念的生活物品或設計產品,以致不少創作者也採用版畫技術,親手製作富有個人特色的藏品。比起電腦印刷或科技大量生產的物品,這種具溫度的手作更得年輕人歡心。

640-12.png

此次展覽從版畫的發展初期至現代的版畫創作,一覽無遺地展示了香港版畫的發展與歷史。不論在專業製作技巧或美學的呈現上,也讓觀眾加深對這門藝術的認知。乘著這股風潮,相信版畫的藝術將會受到更多大眾追捧,並在生活中越發普及。


來源:藝術香港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香港版畫藝術的發展路向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