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 邵鴻
2019年5月10日至13日,邵鴻率調研組赴陝西省鎮安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圖為5月11日,邵鴻一行走訪鎮安縣木園村貧困戶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包含著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肝膽相照、攜手前進的同心奮鬥史。作為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九三學社為什麼自覺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九三先賢們在多年探索和奮鬥中自覺自願的選擇,是九三學社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是九三學社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共識。
九三先賢們各有不同的人生路程和個性特點,但他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愛國。熾熱的愛國之情,是九三人最根本的情懷、最一致的共性和最強大的人生動力。許德珩先生是五四運動的著名學生領袖之一,負責起草《學生界之宣言》並參加示威遊行。五四當天被北洋政府逮捕後,他在獄中寫下詩句以表心志:“鋤奸不惜死,愛國亦千秋。”這正是九三前輩們愛國主義精神的心聲和典型體現。褚輔成先生志存報國,五十多年無敢間息,在遺囑中仍不忘叮囑後輩:“余既以身許國,不事生計,爾輩深體余志,忠心為國,余目瞑矣。”1942年,馮玉祥先生詩讚張雪岩先生“不但品格高,更是愛國漢”,這也是對所有九三先賢的人格概括和禮讚。
面對近代以後的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九三先賢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拯救祖國。但如何救國,即以何為目標又以何種方式來實現救國?九三先賢們最初選擇的答案,是民主與科學。可以說,為愛國而追求民主與科學,是九三學社的緣起,也是九三學社創建時的精神旗幟和核心價值。在九三學社創始人中,有一批五四運動的親歷者。在北京直接參加五四運動的就有許德珩、潘菽、初大告、陳劍鞘、黎錦熙、王造時、黃國璋、孟憲章等人,在全國各地參與運動的也有不少。五四運動所高舉的民主與科學旗幟,是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目標和追求。同時,在創社的24名理監事中,至少有20人留學歐美日本,有相當一部分是已有成就的科學家。追求科學救國、教育救國、民主救國,是他們自然而然的選擇。
但是,民主與科學本身並不能自動達致民主發達、科學昌明的理想社會,西方的經驗模式在中國水土不服。盧於道先生回憶:“回國之初,滿以為自己所學的科學知識可以為強國所用,終日埋頭於教學與科研工作。可是事與願違,我們偉大祖國的神聖領土被日本帝國主義蠶食鯨吞。”實踐證明,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正確的道路選擇,沒有能夠正確掌握和運用科學理論、領導人民走上正確救國道路的政黨,民主、科學只能是一種美好的理想。正是在屢屢碰壁的現實教育下,九三先賢們日益認同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的目標和道路。當然,具體到個人,這個轉變過程有早晚先後。早在九三學社成立之前,一些前輩如許德珩、潘菽等已經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積極投身新民主主義革命。許德珩先生在“九一八”事變後就發出感慨:“槍口對住了你的頭,你還弄什麼科學?”潘菽先生是在1930年代營救長兄潘梓年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從而“擺脫了純學術的道路,決心跟著共產黨,投身於抗日救國的革命洪流中。”也有一些九三前輩如施復亮、王造時等,是在九三學社成立後,在與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合作過程中,在國民黨當局的迫害鎮壓下,認清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個真理,徹底放棄走中間路線的幻想,走上新民主主義道路。
自1945年創建到1949年1月發表宣言擁護中共“五一口號”,九三學社共發表宣言、聲明12次,積極支持和呼應中共主張,積極參與和推動爭取民主、反對獨裁鬥爭,積極參與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等運動,爭取北平和平解放。1947年,中共中央城工部將九三學社列為對爭取民主運動有所貢獻,“到抗戰結束後仍堅持民主奮鬥”的中間黨派之一。正因為如此,九三學社得到中國共產黨和社會各界認可,得以參加新政協,參與協商建國。在此後不同的歷史時期,九三學社始終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九三先賢們的抉擇,既反映了千千萬萬愛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也體現了愛國必然走向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追求民主科學必然走上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歷史規律。
當代中國,正步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作為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九三學社如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特色優勢,在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們必須有所作為,也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2020年10月10日至13日,邵鴻率調研組赴河南、江西就“推動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課題開展調研。圖為10月12日,邵鴻一行在江西應用科技學院調研
一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切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廣泛凝聚共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弘揚愛國、民主、科學優良傳統,引導廣大社員和科技工作者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夯實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二要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積極履職盡責、議政建言。聚焦科技領域中的重要問題,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獻智出力。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科學理念,善用科學方法,注重從科技角度切入,認真參與政黨協商和政協協商,開展民主監督,不斷提高建言資政精準性實效性。以參政黨高水平履職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和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三要充分調動廣大社員和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他們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及時反映廣大社員和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活力,支持和鼓勵他們瞄準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執著追求、攻堅克難,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助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編輯:趙欣
校對:魏小旋
監製:姚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