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6日,李鉞鋒率調研組,圍繞“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主題,深入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調研。圖為李鉞鋒一行在海南洋浦港國投油儲碼頭調研(圖:台盟中央研究室)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壯闊歷程,書寫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偉大鬥爭、取得偉大勝利的輝煌篇章。回顧台盟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光榮歷史,我們最深的體會是,台盟之所以能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發揮作用,能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親切關懷和無私幫助。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翻開盟史,自孕育萌芽階段,台盟就與中國共產黨結下了不解之緣。1947年2月28日,台灣省台北市人民為反抗國民黨當局的暴政、抗議軍警槍殺市民,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台灣各地人民紛起響應,奪取武器,舉行起義,使全省大部分地區的政權陷入癱瘓。這就是“二.二八”起義。起義失敗後陷入苦悶彷徨的部分參與者,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謀求台灣民主自治的革命活動。這一年11月12日,台盟宣告成立。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後,台盟於5月7日公開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呼籲台灣同胞響應“五一口號”,呼籲“同胞們!趕快起來響應和擁護中共中央的號召”,準備參加“政協會議”、“人民代表大會”和“民主聯合政府”。可以說,台盟創建發展之初,就已經有著鮮明的政治選擇,自覺、鄭重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懷著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美好憧憬和熱切期待,台盟積極投入籌備參加新政協和建設新中國的大潮,為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作為由居住在祖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為主組成的參政黨,多年來,台盟充分發揮親情鄉情優勢,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做了大量具體務實的工作,還提出了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保護閩南文化、助力台灣農民創業園等一系列富有“台”字特色、受到各方面高度肯定的提案,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責任和擔當。
歲月悠悠,初心不改。共商國是、同創偉業的經歷使台盟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日益堅定。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領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更加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堅定了台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信念。
進入新時代,我們要以更加奮發有為的飽滿精神狀態投入到新征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新的力量!
突出成員優勢,夯實參政基礎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之年,在“兩個一百年”的宏偉進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台盟十屆中央委員會履職以來,團結帶領全盟同志,先打基礎、謀長遠,後顯特色、上水平,再抓深入、見實效,新時代台盟工作的主要框架逐漸明晰。今年我們秉持“揚優勢、展思路”的工作主題推動履職再展新貌,為“十四五”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1948年5月22日,香港《華商報》刊載台盟於5月7日發表響應中共“五一口號”的《告台灣同胞書》(圖:台盟中央宣傳部)
一是立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入學習研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和重大問題,如科技與創新、人口與養老、生態與環保等,開展專題性研究、階段性轉化。圍繞“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和人民關心關切,深化與拓展優勢領域,不斷提高協商議政的針對性。
二是著重彰顯“台”字特色優勢。圍繞黨派特色,對接協商任務,緊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加大水環境保護力度、研究“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等重要主題開展參政議政工作。同時開展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和祖國統一的主題調研,強化盟內外合作,為中共中央完善對台工作政策提供重要參考。
三是著眼建言成果深度轉化。拓寬調研成果轉化平台,緊扣中共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政府工作、經濟工作等,加強與地方政府、國家部委、科研院所的協作,推動成果多渠道、多層次轉化。探索社情民意信息、協商議政論壇發言、專家學者建議、參政議政主題交流活動等各類成果的深度轉化,不斷延展成果利用方式與路徑,全方位彰顯台盟參政履職作為與風采。
四是著力推動工作向深向實。在高質量開展好主席帶隊的民主黨派重點考察調研、台盟中央領導牽頭的專題調研、地方組織牽頭的重點課題調研的基礎上,探索設立地方組織主委牽頭課題,更好發揮專業專長,進一步夯實參政議政基礎。同時加強對台盟地方組織的資源支持,認真組織開展全盟重點課題調研,帶動基層組織和參政議政骨幹參與,進一步推動調研往深裡走、往實裡走。
總的來說,我們將進一步激發全盟尤其是骨幹力量和基層盟員履職盡責的熱情與活力,以更加優異的履職成績展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風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編輯:魏小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