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兆,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第十屆全國人大港區代表,兼任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顧問及香港銀行華員會名譽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香港福建商會永遠榮譽會長。他1960年被派駐香港,服務中銀集團及香港金融業已長達半個多世紀。2003年,林廣兆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16年,林廣兆再獲頒授“金紫荊星章”,嘉許語中有這樣一段:“林先生長期致力參與公共及社會服務,憑藉在銀行界超過五十年的豐富經驗,林先生積極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地位,卓有建樹。”
呼籲愛國愛港團體
承接民間辦學重任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作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並多次強調“愛國者治港”原則。如何培養和儲備“愛國愛港”人才,是年近九旬的林廣兆甚為牽挂和操心的事情。他告訴記者,“愛國者治港”是一個長期的治港方略和目標,而如何培養和儲備“愛國愛港”人才,則是當下最為迫切的任務之一。
林廣兆居港逾60年、一直活躍在香港金融界和社團界,對培養 “愛國愛港”人才頗有心得。很早之前他就留意到,香港的現實情況是,中小學、幼兒園等啟蒙教育場所多由天主教、基督教等教會辦學,另有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名校,真正由旗幟鮮明的愛國團體創辦的學校則寥寥可數。
2000年,香港教育界宣布取消中學中史必修課。林廣兆開始著急了,他知道一旦學生沒有機會接受系統化中國歷史教育,對國家和民族的認識必將出現空白,產生缺失。因此在他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副會長期間,與時任會長的陳有慶先生,就曾有過推動香港中華總商會創辦愛國學校的想法。但當時與特區政府協調辦學用地就花了好幾年,直到香港中華總商會換屆仍毫無所穫。2014年非法“佔中”事件及2019年“修例風波”發生後,林廣兆深感當年錯過了推動香港中華總商會創辦愛國學校的機會,他認為中總辦學,可以為民間辦學起到很好的帶頭和示範作用。
林廣兆建議,先發動社團力量,協調到辦學用地和場所之後,再由中資機構或投資或贊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香港的百年大計,也是國家的百年大計,各界愛國愛港社團應該也值得參與其中。”
1996年1月,中銀向香港機場管理局提供82億港元貸款,參與融資興建新機場。林廣兆(左三)代表中銀簽約
對如何協調辦學用地和場所,林廣兆建議接受之前的教訓,現在發動民間辦學,先不要著急去和政府協調辦學用地,因為有很多程序和制約,很難一下子解決這些問題。他建議先調研香港現有的民間辦學狀況,“全面了解一下,現有學校有哪些辦得不好的,可以一起合作;有哪些已經辦不下去或不想辦的,可以轉讓過來;另外應該還有一些之前辦過學但目前已經荒廢的校園,可以修葺或重建後投入使用。這樣一來,愛國愛港團體民間辦學行動可以迅速展開,無需被辦學場所及用地所制約。”
在林廣兆看來,在香港發起民間辦學最成功的例子之一,當屬旅港福建商會。早在1926年,福建商會就開始在港創辦“福建中學”,近百年來一直堅持愛國教育理念,並在港首創每周一升國旗儀式先例,一直被其他民間愛國學校效仿。2009年,福建中學以接收方式完成了對經營不善的基督教臻美學校的兼併,使之成為福中的第四間系列學校。林廣兆認為,這種接收方式各得其所,是一種最集約的資源整合模式,可作為當下愛國團體民間辦學的模式之一。
林廣兆還建議內地名校及優秀教育機構來港辦學。“目前內地駐港機構越來越多,派駐香港的中資機構人員亦日益增多。這些中資機構人員家庭,很多都希望子女繼續接受內地模式的教育。因此,在港開辦內地模式的學校,實際上有很大市場需求,也是當務之急。另一方面,內地來港辦學的學校和機構都有豐富的內地教育經驗,在引導學生學好課內知識之餘,也懂得如何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民族歸屬感。”他強調,不論是愛國愛港社團創辦的學校,還是內地教育機構來港創辦的學校,都是落實中央“愛國者治港”原則、培養認同國家與民族、建設國家與香港的“愛國愛港”人才庫。
60年前派駐香港
廣獲華僑信任支持
雖然林廣兆與記者侃侃而談的是民間辦學經驗,但他最為人熟知的身份還是香港金融界老行尊,被尊稱為“中銀長青樹”。
林廣兆1934年出生於福建漳州平和縣,1952年入職中國人民銀行,1958-1959年先後被提升為中國銀行漳州支行副行長、行長,1960年被中國銀行選中派駐香港。上世紀60年代初的香港,經濟剛剛起飛,收入提升、人口激增、物業交投旺盛,銀行業也隨著發展迅猛。當時的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需要一批懂閩粵方言、可以服務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的年輕從業人員。中國銀行總行到福建廣東考察合適人選,林廣兆被選中,成了總行第一批派駐香港的員工之一。
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居住條件也很艱苦,4-5人擠在10來平方米房間裡,人齊的時候連轉身都困難。大夏天也沒空調,在屋裡只能靠搖大葵葉扇降溫。林廣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很快他就調整了狀態,並時刻提醒自己:總行和國家對自己這麽信任,自己作為派駐香港的排頭兵,一定要做出一番建樹,讓總行和國家放心。於是他報名學習粵語和英語,積極參加各類同鄉會和商協會,並利用節假日和業餘時間堅持在社團裡做義工。憑藉福建人一股“愛拼才會贏”的闖勁,林廣兆很快得到香港一些社團領袖及東南亞華僑的支持,他由此積累了大量人脈資源,融入了香港社會,工作得心應手,業務蒸蒸日上。
2001年10月23日,在中銀香港成立酒會上,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與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劉明康共同主持亮燈儀式
那段時期,東南亞排華嚴重,很多華僑都把資產轉回香港,林廣兆成了他們最信任的銀行業務能手。一些福建老華僑甚至一下飛機,就把全副身家十幾二十萬港元現金直接交給林廣兆,讓他存妥之後再把存單交回給他們。當年的十幾二十萬港元是什麼概念?林廣兆解釋說,那時候香港北角的房價,一套兩室一廳也就2萬港元左右。十幾二十萬港元,在當時幾乎可以買下近10套北角的房子。這麼多現金沒憑沒據就交到林廣兆手裡,可見在這些華僑的心目中,林廣兆的可信任程度,完全不亞於自己的家人。
援建大型基礎設施
助力內地改革開放
1978年內地迎來舉世矚目的改革開放,林廣兆時任中銀集團港澳管理處業務部主管,負責信貸業務。在當時香港與內地金融政策尚未完全互通情況下,基於對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信心,以及對內地政府發展基建和實體經濟的支持,林廣兆在總行相關指示下積極穩妥地推動所屬各行開展內地業務,援建內地大型基礎設施,大力推動內地政府發展實體經濟。他認為:支持國家改革開放,香港中銀集團要敢為人先。如果不投融資給內地政府建設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外商無法在內地投資興業、帶動就業及改善民生,國家改革開放或將成為一紙空談。
在他的影響和推動下,香港中銀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承擔國家改革開放投融資重任。統計資料顯示,1979-1992年,中國銀行通過“三貸”(外國政府貸款、政府混合貸款和買方信貸)、商業貸款和發行國際債券共籌措資金168.4億美元,佔同期國家實際利用外資的88%,是同期外商直接投資額的1.5倍,成為國家對外籌資主管道。香港中銀集團及林廣兆對此作出了重要貢獻。
香港回歸祖國後,為更好發揮集團優勢,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和國家對外開放,1998年中國銀行總行啟動重組香港中銀集團計劃,並將時任中銀集團港澳管理處副主任的林廣兆派到寶生銀行兼任董事長,主導以寶生銀行為載體的香港中銀重組及上市計劃。從重組到更名到上市,寶生銀行及更名後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相關法律文件簽署,主要出自林廣兆之手。
2002年7月25日,中銀香港成功上市,開啟了歷史新篇章。林廣兆直言意義重大:“為國有金融企業利用海外市場融資敲開了大門,亦為中國民族金融資本與其他資本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同台競技揭開了序幕。”
見證中銀發行港幣
參與痛擊金融大鱷
對於中銀集團如何獲得港幣發鈔權,以及與香港金管局聯手痛擊國際金融大鱷等大事記,林廣兆至今記憶猶新。據他回憶:1982年中英政府就香港回歸問題展開談判。與此同時,已躍居香港第二大銀行集團的中銀集團,也陸續化解了80年代的港元匯價危機、股災、銀行擠提等事件,地位直線上升。如能在中英過渡時期參與發鈔,對穩定人心和香港金融市場都有好處。於是,1993年4月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修改章程,允許“在港澳地區的分行依據當地法令可發行或參與代理發行當地貨幣”。同年7月,香港立法局通過法案,承認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發鈔合法性。1994年5月,中國銀行正式發行港幣,成為香港三大發鈔行之一。
1997年香港回歸第2天,由於受亞洲金融風暴波及,香港金融亦開始受到衝擊。在香港抵禦金融風暴的整個過程中,中央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始終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在與國際炒家生死決戰的關鍵時刻,香港特區政府與中銀集團等機構高層,共商防禦國際大鱷對外匯和股市的衝擊的對策,香港中資機構亦全力以赴支持特區政府護盤行動,成為香港戰勝金融風暴襲擊的堅強後盾。
林廣兆仍然清晰記得當時情景:中銀集團數十名外匯操盤手執行指令,不分晝夜,輪流在國際匯市上與炒家交鋒。關鍵時刻,中資及本地資金入市,24家籃籌、紅籌上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加上中國內地減息等利好消息,香港股市開始強勁反彈,港元匯價也隨即恢復穩定,最後終於迫使國際大鱷倉惶出逃。“應該說,在1995-1998年的整個亞洲金融危機中,唯一頂住國際資本大鱷進攻而沒有經濟崩潰的,就只有回歸後的香港了。”林廣兆自豪地說。
情繫鄉梓無私奉獻
歷盡千帆初心不忘
旅居香港60年來,林廣兆一直以福建社團為家,正直坦誠、勤奮務實、任勞任怨、寬容大度的人格魅力,贏得了社團上上下下的信任和敬重。對家鄉,林廣兆眷念於心,念茲在茲。他常說,從小喝家鄉水長大,事業有成回饋家鄉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多年來他充分發揮自己在港影響力,帶領香港福建鄉親成立了香港漳州同鄉總會、旅港福建商會等社團組織,團結鄉親力量,支援家鄉建設,引進雄厚資金和技術力量幫助家鄉修公路、建電廠,支援經濟開發區建設等,為改善民生、創造就業、造福鄉梓作出了貢獻。
2008年,林廣兆得知家鄉平和縣正在籌建一所高質量完全中學,立即帶頭捐款50萬港元,並影響和帶動了香港漳州同鄉總會和許多熱心教育事業的香港同胞慷慨解囊,先後為學校捐款捐物2,000多萬港元。另外還籌集了700多萬港元設立教育基金,用於獎教獎學。為感謝林廣兆的貢獻,平和縣將這所學校命名為“廣兆中學”。他還先後發動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捐建平和縣醫院、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圖書館等數十個重大項目,極大改善了家鄉的教育、醫療、文化環境。
2008年11月,林廣兆回家鄉看望福建平和廣兆中學師生,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
在香港,林廣兆亦不遺餘力推動中銀公益事業蓬勃發展。上世紀90年代,他代表中銀集團出任中銀公益基金會董事,並一直參與行政和決策事務,為基金會出謀劃策,策劃公益活動,發動各類籌款,為香港弱勢社群及基層社區受惠者爭取了最必需援助,令中銀集團及中銀公益基金深入香港民心,備受社會信賴。
堅辭高薪續當義工
兩度獲授紫荊星章
2001年林廣兆榮休。上級極力挽留他擔任香港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幾次堅辭不下,林廣兆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又肅然起敬的“條件”:不接受副董事長每年數百萬薪酬及高額花紅待遇,只領取原單位退休金。
來來回回“談判”了兩個多月,上級最終接受了林廣兆的“條件”。林廣兆笑道:“一個人能為國家和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相當於將自己匯入時代的大海,可以成為推動歷史和社會滔滔向前的一份力量,這樣我覺得人生才有意義。我已經有退休金,錢給再多我也沒有用。能在第二線繼續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我已經很開心。”
從2001年榮休至今20年退而不休的“義工”日子裡,除了出差,林廣兆每天都堅持早晨6點起床,6點半至8點行山,9點半到辦公室上班,為中銀國際推進市場化改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作出新貢獻。同時,他還將很多時間投入到社團工作中,經常組織和帶領愛國愛港社團與內地及台灣進行文化經濟交流,影響並發展了大批青年骨幹加入愛國愛港陣營,成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維護“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社會中堅力量。2016年,他不顧年事已高,在“反港獨撐釋法大聯盟”中,作為金融界代表發動了逾4萬人參加和平集會,向各界表達市民對反“港獨”和支持釋法的強烈意願,並反復向大家宣講:“國家與香港的關係,就是國與家的關係。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感動了無數港人。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