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流到2015年9月。吳志華陪同林鄭月娥到北京出席活動。當時,他任香港康文署副署長,林鄭月娥任香港政務司司長。回程那天,廣州大雨滂沱,航班延誤。兩人在北京與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喝咖啡閒聊,單霽翔說想在香港建一座“故宮”,林鄭月娥隨即回應說“這是非常好的主意”。吳志華憶述:“當時在旁不敢發聲,心想不可能,像做夢一樣。”
幾個月後,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書面請求。第二年的12月23日,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正式與故宮博物院就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香港西九文化區正式撥出一塊專供建館的土地。從最初設想、籌建,到辭去原職,正式擔任“香港故宮”首任館長,吳志華全程參與見證。五年多過去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進入落成開館倒計時階段。吳志華站在館外苗圃公園的草坪上,看著這座即將落成的“香港故宮”,感慨道:“至今仍覺得,像做夢一樣。”
吳志華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前
香港角度演繹“紫禁城”
我和吳志華的對話在草坪上展開。幾個年輕人在樹下野餐,小孩在追逐嬉戲,狗狗在奔跑。蟬鳴聲,詮釋著夏的酷熱。吳志華指著不遠處說:“2017年,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來到西九文化區。當時這裡還是一片工地。工作人員就在那裡搭建了帳篷,為主席介紹‘香港故宮’建設工程。我很幸運,能在現場見證這個重要歷史時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2018年5月展開工程;2019年4月,大樓主體開工建設;2020年11月下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大樓主體結構封頂儀式;工程預料於今年年底竣工,明年5月將有800多件文物從北京故宮運抵香港,並於明年6月底落成開幕,作為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賀禮。我們繞著“香港故宮”建築而行。博物館主體為倒轉梯形,整體外觀設計借鑒中國傳統器物,並採用中空天井,地下大堂有自然光滲入。吳志華說,建築參照了紫禁城中軸水平遞進的空間布局而設計,例如博物館三個中庭空間垂直遞進,將不同樓連成一體;天花板則以現代線條和材料,凸顯紫禁城琉璃瓦的特徵。大樓兼顧現代及傳統文化元素,現代建築設計體現三大文化元素,包括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及當代香港都市文化。博物館佔地約一萬平方米,樓高七層。吳志華介紹道,博物館將有9個共涵蓋7,800平方米的展廳,用於介紹故宮歷史文化,展示精選的故宮博物院書畫、器物和古籍等藏品。“其中一號常設展廳名為‘走進紫禁城’,將介紹紫禁城建築、明清宮廷生活,故宮藝術收藏,以及故宮的建院和傳承文化工作。而‘紫禁城的十二時辰’展廳則以帝王一天生活為主題。”建築內另有一個400座位的演講廳,以及中庭和平台。其他設施還包括教育活動室、餐廳、紀念品店等,並將提供大量公共空間供市民休息。吳志華接受本刊專訪
“北京故宮”與“香港故宮”是“兄弟”
根據香港與北京簽署的合作備忘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分別從文物展覽、數字多媒體展示、故宮學術講座、故宮知識講堂和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營銷5個方面展現故宮博物院及其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故宮’的開幕重磅展覽之一是‘馬的藝術’,屆時我們將展出約100多件與馬有關的故宮文物,以及16件法國羅浮宮藏品。”吳志華解釋,中西方歷史文化,藉著“馬”進行對話,展現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獨特定位。“香港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國際大都市,我們要利用香港的特殊人文、地理及歷史背景,用自己獨特的角度與方法,去演繹故宮文物與中華文化。”吳志華說,香港和北京雙方達成共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屬於故宮博物院,是香港西九文化區興建的博物館。我問他,那兩者屬於什麼關係?他說:“是兄弟!我們攜手合作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全力支持我們,第一年會有800件展品借給我們展出,往後會定期更換。研究、出版、文創產品、專業培訓上都會全力支持香港故宮發展。”他托了托眼鏡,強調說:“很多人以為,‘香港故宮’是北京分館,其實不是。我們有自己的團隊、策展方向、營運方針,但我們與北京有很緊密的合作。”他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未來將獨立運作,與故宮博物院的營運完全分開,但北京將在多方面為香港提供支持。“故宮答應會‘不設限地’讓我們香港挑選展品,待我們挑好後,北京會根據我們提出的展覽構思提出意見。”故宮博物院的研究人員還會幫助香港挑選“出宮”的文物。香港挑選了880件。國寶文物“中選”後,還要經過專家嚴格的“文物體檢”。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有許多國寶級文物,據了解,即將來港借展的文物中,就有166件屬於“一級文物”。故宮博物院現任院長王旭東表示,將在學術支撐及文物展覽等方面給予香港故宮館最大的支持,為香港同胞提供一個了解中華文化和文明發展脈絡的場所,並期待利用香港優勢,促進故宮文化走向國際。用他的話形容:“香港建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不支持誰支持?我們希望透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個平台,展示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文明成果,讓文物對話、文明對話、人與人對話,最終達到相互尊重的目的。”吳志華說:“‘北京故宮’是‘香港故宮’的強大後盾!他們在多方面都有著豐富寶貴的經驗,但我們在創新和生活化演繹文物故事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一起把故宮的瑰寶,以國際級的水平和創意,展示給大家看。”矗立於維多利亞海濱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圖片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提供)
展現五千年中華文明成就
“香港故宮”以“故宮文化”命名,而非“香港故宮博物館”或“香港故宮文物博物館”。吳志華解釋,那是因為故宮文化乃中國文化的縮影。“很多人問,‘香港故宮’陳列‘北京故宮’的展品,為什麼要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其實是有很深的含義的。故宮文物不僅僅是宮廷文化,更蘊涵著中華五千年文化豐富內涵。所以,這裡不僅僅要展示故宮文物,更要展現文物背後的文化。我們希望,觀眾透過了解故宮文化,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傳統。”過去,香港特區政府曾多次與故宮博物院合作。2007年,《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在香港展出,宋朝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成為最受歡迎的展品。2010年,《清明上河圖》化身動畫,來香港展覽,古代繁榮市集活現眼前,而當年幕後策展主理人就是吳志華。2017年,香港搭建大型場景,一比一還原故宮養心殿原貌。參觀者可以走進養心殿,近距離接觸皇帝墨寶,體驗皇帝的生活。吳志華曾是公務員,官銜至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但作為在博物館策劃及管理方面擁有超過30年經驗的博物館專家、歷史學家及藝術行政人員,吳志華毅然選擇放棄公務員的安穩工作,加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並擔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他說,原因只有一個:“我熱愛歷史文物,以此為終身職志。所以我選擇離開數十年的崗位,挑戰自己。博物館是千秋功業,能開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是人人都有的機會。”吳志華表示,明年開館後香港團隊將有100多人,但現階段只有約60人,搞文創、做圖書、策展等等,一人承包多人工作,為的就是講好中國文物故事,宣傳好故宮文化故事,令古代文明更立體化、活化,並走入現代生活。“北京是中國的古都,香港是現代世界之窗,這間博物館將成為中西文化兼容的立足點,展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成就。”吳志華說,思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發展,其實是思考香港文化與中國文化及世界文化的關係,關係到香港整個城市的發展。“香港與內地都是根源自中華文化,香港文化是一體多元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彼此共融和互動,中華文化才有創造力。”
連結古今中外 尋找“在地”意義
有期待,有機遇,當然也面臨挑戰。吳志華提到,營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面對三大挑戰:如何詮釋古代和現代的關連、中西文化文明對話的橋樑、古代生活和香港本地生活的攸關。“如果要把文物文化聯繫現代人,就要為舊文物賦與新生命。其次,香港要扮演好中西文化的橋樑,把中國文化和藝術,與世界文化和文明進行對話。第三,是以香港視角解釋故宮文物,尋找‘在地’的意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定位,是以當代及全球視野去講中國文化歷史的故事。但作為座落於香港維港旁的“香港故宮”,吳志華說,更肩負著另一重責任。“這將是香港人重要的文化資源。我們要以香港角度,展示最好的文物。我們要做好文創產品的開發,並希望將來會有內地文物專家來港交流,讓香港本地年輕人跟他們學習,從研究、文物修復到展覽,為香港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他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後還要以故宮為本,放眼世界,發展成為促進中西對話的文化平台。“亞洲、歐洲,以至全世界的東西,只要有相關的文化議題,都會是我們進行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明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目送最大規模的一次國寶“出宮”來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也將正式落成開館。吳志華說,自己有一個一直不敢說的心願:把“香港故宮”變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館。說罷,他再次望向“香港故宮”,看著他的“夢”一步一步邁向成真。這是他的夢,也是香港人的夢。
編輯: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