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日)天大研究院在《明報》刊登署名文章《中國共產黨引領香港經濟發展》,以下是文章全文。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在舉國歡騰喜慶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重申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事業當之無愧的創立者和領導者,並領導香港“一國兩制”事業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希望香港把握一系列國家戰略舉措,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中央駐港機構負責人首次公開全面論述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在香港各界引起了廣泛而又強烈的反響與共鳴。
經歷了“修例風波”、“黑暴”、“攬抄”、“顏色革命”等社會動盪後,香港經濟快速下滑,整體營商環境惡化,在世界競爭力的排名,急促下跌兩級,僅為第7位。在香港市民普遍感到彷徨和渴望回復繁榮安定之際,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及時出手,將香港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再給予無限支持,協助香港渡過重重難關。然而,香港社會有部分人士對中國共產黨能否引領香港發展資本主義仍持觀望態度。
事實上,這種擔心和質疑完全是不必要的。歸根究底,完全是因為香港社會某些人士沒有客觀地全面了解和認識中國共產黨,並忽略了中國共產黨把一貧如洗的舊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富強文明新中國這鐵一般的事實。一言蔽之:這些人士是沒有讀懂中國共產黨。
作為一個肩負民族復興使命的現代化執政黨,中共勇於自我革新,善於學習先進,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方略。中共立足於獨特的國情和發展階段,創造性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民營經濟、股份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的發展格局。改革開放40多年創造的經濟奇跡表明,中共善於學習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和資源配置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效率,為國民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發展優勢。
中共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這包括不斷完善私有產權保護制度、積極協調勞資關係、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鼓勵企業向現代化治理轉型、引領企業研發核心技術並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中共領導各級政府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培育充滿活力的多元市場主體,大力營造促進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制度環境。
中共善於優化市場競爭環境,令民營企業可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平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中共建立歸屬清晰、權貴明確、保護嚴格的現代產權制度,以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產權。中共不斷開放民營企業市場准入,精簡市場准入行政審批事項,在准入許可、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此外,中共亦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和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得資源要素。
中共致力構築公平有序競爭的營商環境,重視治理效率與品質,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引導扶助,解決問題,為民企發展排除後顧之憂。中共努力建立規範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暢通企業家反映問題、建言獻策的渠道;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健全涉企政策全流程評估制度和調整程式;創新民營企業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意識和能力,要求各級政府編制並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完善對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模式和鏈條。
更值得強調的是,中共善於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消化了金融系統壓力;中央政府擁有非常健康的資產負債表;政府有高度敏感的危機防範意識,勇於承擔最後救助責任;中共有強大的政治意志和行政手段穩定和支持金融機構和市場。迄今為止,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市場和匯率劇烈動盪、特大金融機構倒閉、銀行存款大範圍擠提等現象,較好地避免了嚴重的系統性金融危機。1998年香港金融市場被國際炒家狙擊,中央政府堅持人民幣不貶值,聲明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確保特區政府有足夠資金進入金融市場進行干預,最後成功擊退國際炒家的襲擊。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和選舉制度完善之後,解決經濟社會民生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成為特區政府面臨的首要任務。相對於內地規模龐大、持續增長的非公有制經濟,奉行資本主義的香港的經濟表現已今非昔比。當前香港的發展受困於壟斷性經濟結構和停滯不前的公共政策,中共領導內地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控制金融風險的成功經驗,對香港實現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目標彌足珍貴。
在“一國兩制”安排下,中國共產黨有能力在香港推動落實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引導構建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督促特區政府提高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效能,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制度,實現良政善治,增進全體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歸屬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和對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