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生前曾多次教育我要為國家和香港謀福祉,我一直牢記在心。”唐英年的語氣透露著懇切與篤定。除了擔任全國政協常委,參加很多政協工作之外,他目前還擔任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以及江蘇社團總會會長的職務,以巨大的熱情投身不同領域的事務之中,身體力行踐行著父親的教誨,為國家、為香港作出了傑出貢獻。近日,本刊記者圍繞他所從事的各項社會事務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文|本刊記者 高峰 特約記者 章君奕
香港友好協進會肩負新重托
唐英年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記者: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經立法會三讀,於5月31日正式刊憲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有關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的登記,必須由香港友好協進會統一提交。作為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您對綜合條例裡的這種授權表述有何感想?
唐英年:這是中央和特區政府對香港友好協進會﹙友協﹚的高度信任和重托。我們將會積極工作、全力配合,按照相關要求,細緻、負責任地做好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友協目前正按照相關條例,協助人大政協界別選舉委員會當然委員進行新登工作,以確保選委會順利產生。
記者:香港友好協進會因何可以在兩地有這種地位和影響,被賦予這樣的重任?
唐英年:這要從友好協進會的創會歷史說起了。香港友好協進會成立於1989年3月,由九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發起成立。成立以來,無論在回歸前推動香港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和回歸後維護香港安定團結、繁榮穩定等方面,香港友好協進會始終秉持愛國愛港的創會宗旨,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積極發聲出力、參政議政,始終發揮核心堡壘和主力軍作用。
香港友好協進會的會員構成是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為主體,還包括部分社團領袖、政壇名宿、工商翹楚和專業精英等。雖然人數不多,800人左右,但可以說是名流匯聚、精英薈萃,每位會員都非常優秀,在全港或本行業具有重要影響。
記者:友好協進會匯聚香港英才,是一個重要的溝通聯絡、凝聚力量的平台。請問協進會是如何協調不同意見,達成共識的呢?
唐英年:協進會800位左右的成員,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有不同的思想和訴求,所以協進會在凝聚共識方面需要做大量繁重細緻的工作。我們會通過召開會議、一對一對話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來溝通協調以便達成共識,形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有益社會發展的建議。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顆互諒的心,都是從為香港好、國家好的意願出發去求同存異,對此我感到很欣慰,也非常感謝每一位成員作出的努力。
3 月 12 日,香港友好協進會舉行“撐人大決定 完善選舉制度 落實愛國者治港”街站活動,唐英年出席並接受媒體採訪
記者:香港友好協進會的職能和定位是怎樣的?
唐英年:香港友好協進會迄今已成立32年。多年來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港澳辦、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中聯辦等有關方面的關心支持下,香港友好協進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凝聚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等愛國愛港人士的重要社會團體,構建成為一個具多重職能的“活動平台”、“學習平台”和“工作平台”。
這種平台作用可以概括為六個方面:為會員提供一個關心港事國是,參政議政,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的平台;為會員提供一個解讀中央精神,研究國家大政方針,把握國際局勢,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的平台;提供一個學習宣傳“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基本法貫徹落實,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兩地交流合作、協同發展的平台;提供一個協助市民特別是青少年認識國情港情,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平台;提供一個聯繫各國、各地區駐港機構,開展友好交往,拓展公共外交的平台;提供一個促進兩岸四地交流合作,攜手前行、和諧共榮,促進祖國統一事業發展的平台。
香港被賦予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
新定位
記者: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您作為香港西九文化局主席,怎麼理解國家賦予香港的這種新功能?
唐英年:這是首次將香港的文化地位寫進國家規劃,是對近代以來香港中外文化薈萃之地特質的認同。“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對香港意義重大,不僅有助於推動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助於提高中華民族文化在香港本地特別是青年中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最終有利於“一國兩制”方針的貫徹落實,促進民心回歸,保持香港社會的安定團結。
2019 年,唐英年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起為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揭幕
記者:香港應該如何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
唐英年:作為中國與世界文化聯通的一個紐帶,香港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為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的傳播橋樑,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因此香港應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硬軟體優勢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同時,香港還應做好與大灣區的文化交流、文化共融工作。
記者:西九文化區將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唐英年: 西九文化區的發展目標就包括促進香港長遠發展為國際藝術文化大都會;促進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並加強香港與內地及海外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促進並加強不同政府或非政府的團體或組織與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等。
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正在有計劃的將內地各地區、各民族的傳統劇種引進香港,幫助市民更多了解國家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藝術種類,開拓視野、增加認同,並加以推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國際的。
另外西九文化區的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預計最快明年7月就能對市民開放。屆時會有約880件展品運抵本港,是自192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創立以來,出借藏品數量最龐大的一次,包括不少相當珍貴的文物。相信通過我們精心策展,這些古老的文物將在香港這一國際大都會煥發出當代魅力。
西九文化區非常樂意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平台,也正積極為中西方文化交流與本地文化產業創新等創造更多條件、提供更多養分。
家族愛國愛港傳統薪火相傳
記者:您的祖籍是江蘇無錫,唐家是當地名門望族。您的家族素來有愛國愛港的傳統,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唐英年:我的祖父唐君遠是一位愛國實業家,是無錫、上海協新毛紡廠的創辦人,為中國紡織業尤其是精毛紡工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上世紀20年代,面對中國的紡織市場幾乎被擁有先進設備和技術的日商壟斷的形勢,他積極改革體制、開拓新領域。雖然抗戰期間被迫停產,但戰爭勝利後,祖父立即主持上海、無錫兩地工廠的全面復工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祖父主動接受國營經濟領導,率先申請公私合營,積極經營企業,後曾任全國政協第三至六屆委員、上海市政協第五至七屆副主席等。
唐英年家庭合影。前右二為唐翔千先生,後左四為唐英年,後右四為唐慶年,前左一為唐嘉盛
父親唐翔千出生於無錫,長在上海,1950年來港創立織布廠,被譽為“香港紡織大王”。他對國家始終充滿感情,除了回內地投資紡織業外,也在1985年左右開始投資電子產業。父親晚年精力主要傾注於兩地的公益事業,特別是“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他是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弟弟慶年目前是江蘇省政協委員,兒子嘉盛即將擔任無錫市政協委員。
記者:您的家族是最早投資內地的香港企業,現在發展如何?
唐英年:我們家族一直秉持“實業興國”的宗旨,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在祖父的鼓勵下,1979年父親千里迢迢赴新疆考察,後來創辦“新疆天山毛紡織品有限公司”,成為新疆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1981年父親與上海紡織局合作成立“上海聯合毛紡織有限公司”,是國家工商局頒發的“滬字第00001號”營業執照,成為第一家滬港合資企業。1985年起,我們開始投資電子行業,先後在廣東、江蘇等地設廠,發展的很好,已在業界佔有重要地位。
我從海外回港投身家族企業,很早就常去內地公幹,那時交通很不方便。看到今天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深感自豪。
記者:聽說您現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社會事務上,是這樣嗎?
唐英年:可以這樣說。我現在除了擔任全國政協常委,參加很多政協工作之外,還擔任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以及江蘇社團總會會長。這些方面的工作,佔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我樂在其中。父親生前曾多次教育我要為國家和香港謀福祉,我一直牢記在心。這些工作是服務國家、服務香港、服務家鄉的,再忙再累也要盡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