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紫荊文化集團、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盛大開幕。走進展館,一張張彌足珍貴的歷史照片映入了參觀者的眼簾,訴說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鬥征程。剛於7月1日公布獲頒授2021年大紫荊勳章的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先生受邀請出席當日開幕儀式後,在青少年軍導賞員的引領下參觀了展覽,在近千張展覽照片中,被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的老照片就有三幅,引起了在場華人華僑的駐足和交談,盧文端先生更是長時間的駐足和追憶,其中一張照片是陳嘉庚與毛澤東主席的合照。這張照片拍攝於1949年,陳嘉庚先生前往北京會見毛澤東主席,兩人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前合影。當時,新政協籌備會開幕,處處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陳嘉庚先生作為華僑首屆代表和僑界召集人,已下定決心參加新政協籌備會,共商建國大計。
作爲中國僑聯的副主席,盧文端坦言早年亦是深受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赤誠報國偉大人格的鼓舞和激勵,陳嘉庚先生堪稱是全球華僑華人的典範和旗幟,其艱苦拼搏、堅毅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更是年青一代的學習楷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百年之際,盧文端向本社記者細說了陳嘉庚先生一生愛國愛鄉,及在推動華僑團結,傾資興學,抗日救國方面作出重大貢獻,貫穿其一生的兩個關鍵詞就是“救國”和“教育”,尤其是他在抗日戰爭期間領導海外華僑募集巨款及征募機工,以及倡辦集友銀行實行“以行養校”這一獨特且具前瞻的構想,成爲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傳頌佳話及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日救國:實業家領導華僑籌賑 延安之行展信仰曙光
在採訪中,盧文端介紹,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陳嘉庚先生早已在南洋華僑界嶄露頭角,并被推選為福建保安捐款委員會的會長,彼時在新加坡早已坐擁一萬多英畝橡膠園的他亦是一名出色的實業家,是當地華僑中最大的樹膠種植者之一。作為實業家,他認為想要讓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得到改變,應該從根本上團結有實力的華僑的力量。他號召華僑進行抵制日貨的運動,同時籌集了數以百萬計的巨款用以賑濟山東的災民。
提起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盧文端略顯激動。“七七盧溝橋事變”標誌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陳嘉庚先生救國的萌芽因日寇的鐵蹄而成長為參天大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陳嘉庚先生號召全民族抗戰,他被推舉為“南洋華僑籌賑祖國代表大會”(簡稱“南僑總會”主席),他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領導華僑、抗日救國”的歷史重任,為國家抗戰需要的軍費、建設費鞠躬盡瘁四處奔走。據統計,抗戰八年中,南洋華僑捐贈的數額佔華僑捐贈比重最大,强有力支持中國及東南亞的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陳嘉庚先生成爲統領華僑抗敵的傑出領袖。
在回憶陳嘉庚先生號召南洋華僑報效祖國的歷史中,盧文端認為其徵募的3200多名南橋機工回國支援抗戰,1000多名英雄烈士為國奉獻生命,那是一段非常值得可歌可泣的一段史實。據史料記載,1939年,中國沿海港口全數被日軍占領或封鎖,滇緬公路成爲了抗戰前綫獲得戰略補給的唯一國際通道。由於前期駕駛員和維修技工大量缺乏,接收到求助信息的陳嘉庚先生動員技術嫻熟的華僑司機和修理汽車的機工,回國支援滇緬公路的維修。這些無私奉獻的華僑們受到感召之後,滿懷著一腔愛國的熱忱和救國的信念,告別了南洋的親友,隻身投身滇緬公路的建設,並克服重重困難,運送著成百上千噸各類亟需的抗戰必需品,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些歷史讓無數聽者潸然淚下,正是這些南橋機工不計較得失的奉獻,才鑄就了中華民族甚至世界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他們是功不可沒的無名英雄。
盧文端說,提起陳嘉庚先生爲國奔波的一生,不得不提起陳嘉庚先生和共產黨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就要回溯陳嘉庚先生1940年受邀到訪延安的經歷,這段經歷成爲了他一生中確定信仰的轉折點。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在延安窑洞中的會晤,正是陳嘉庚先生當年到訪延安的重要目的。當年,已經年過六旬的他不顧外界的質疑執意前往延安,他們就著一餐粗茶淡飯,開誠布公、暢所欲言、促膝長談,並達成了一致的世界觀——主張國共合作團結,聯合海内外華人華僑一起救中國。盧文端說,共產黨樸素節儉的作風,堅毅不拔精神的艱苦奮鬥精神,不懼生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等事跡深深感動了陳嘉庚先生,而共產黨人堅定“團結人民救中國”的信念與陳嘉庚先生的救國理念不謀而合,相同的信仰交集讓陳嘉庚先生堅信“希望在延安,只有共產黨才可以救中國”。
傾資辦學:獨具一格辦集友銀行“以行養校” 滋養與共產黨同齡的廈門大學
盧文端介紹,陳嘉庚先生一生為國,有無數個社會角色,他除了是辛勤耕耘的實業家、具聲望的華僑領袖,更是一名教育家。
1912年,陳嘉庚先生懷著興學培養人才的宏願,從新加坡回歸故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學校(統稱集美學校)。他捐資辦學的高峰是在1921年,無巧不成書,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年份。陳嘉庚先生痛感福建文化教育的落後和人才的匱乏,他決定投資並一手創辦廈門大學,即使在1929年至1934年期間受到世界經濟大蕭條的影響,陳嘉庚先生的商業王國面臨全面收盤的困境,但他都沒有停下過資助辦學的步伐。 甚至晚年,陳嘉庚回到中國定居,親自督導戰後廈門大學的修復、集美學校的辦學,在去世前仍念念不忘,囑咐“辦學一定要繼續下去”。
陳嘉庚先生十年如一日心繫教育,一生傾資辦學,據資料顯示,其興學歷史長達67年之久,創辦和資助的學校多達118所,遍布海內外。陳嘉庚出資辦學的費用在上世紀20、30年代來看是一筆天文數字,其一生辦學時間之長、創辦及資助教育之多,堪稱中國近代史中第一人。盧文端進一步介紹,陳嘉庚先生為使自己創辦的集美學校有一個長期而穩定的經費來源,以獨具一格首創“以行養校”的理念倡辦集友銀行,希望以銀行盈利補助支持集美學校教育經費。該籌辦理念得到一班熱心教育事業的東南亞華僑商賈大力支持及響應,於1943年在福建省臨時省會永安成立集友銀行,及後在1947年在香港註冊開業,以延續教育興國的願景。
心繫鄉梓:七十余載傳承嘉庚精神 履行社會責任大擔當
70年以來,集友銀行的創行初心不曾改變,繼承和弘揚陳嘉庚先生興學愛國的精神,在致力做好金融服務的同時,持續以銀行盈利支持教育,多年來,集友銀行派發予集美學校股息及紅利超過港幣24億元,用於支持教育。此外,集友銀行於1989年在廈門捐資設立以陳嘉庚先生命名的基金會,頒發獎學金和助學金逾港幣1000萬,獎勵資助上萬名教職員、優秀學生和貧困學生。
為更好地服務社會,集友銀行又於2018年在香港成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繼續致力回饋教育、鼓勵科研、扶弱濟貧,履行社會責任和樹立正向能量。公益基金為勉勵教師敬業樂業、提高教育品質,鼓勵學子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促進集美學校各院校教育教學品質提高的同時,也為集美區的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2018年,為祝賀集美大學建校100周年,集友銀行聯同閩都中小銀行教育發展基金會,向集美大學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作為教學及研究經費,繼續傳承及弘揚“嘉庚精神”。
作爲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的主席,盧文端大力讚揚集友銀行在去年延續至今年的疫情期間作出的貢獻。他提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集友銀行聯同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和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發揮海內外資源優勢,凝聚僑心、匯集僑力,通過“集力抗疫.友愛同行”活動聯動其母行廈門國際銀行力量,克服全球防疫物資告急、訂單擱淺等重重阻力,向武漢10家醫院、湖北省其他地市12家醫院捐贈數批次總計逾百萬件醫用防疫物資,為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集友銀行始終心繫港人福祉,持續支持本港抗疫之“戰”,在去年3月份面對香港的疫情反覆之際,集友銀行聯同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和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向香港醫管局捐助一批價值逾100萬港元的醫療防護物資,為奮戰在本港抗擊疫情前線、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送上防護衣,以及為兒童送上口罩;同時,分別向香港紅十字會、香港明愛等非牟利機構捐贈口罩,希望通過最短時間為本地醫療機構和特殊學校學童、社區老人等弱勢群體提供關愛和呵護。除了支援抗擊疫情,今年以來,陳嘉庚基金聯誼會聯合其創辦成員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馬來西亞吉隆坡雪蘭莪中華大會堂、菲律賓廈門聯誼會、廈門市陳嘉庚教育基金會和閩都中小銀行教育發展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第一屆國際中學生陳嘉庚常識比賽,將“嘉庚精神”延伸到世界的舞台。
傳承與延續:此生無悔入華夏 吾輩奮發當自强
120年前,清政府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20年後的2021年,同樣也是辛丑年,中華民族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遠。100年前,南湖的一艘小船上,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00年後,當年受到中國共產黨啓發的陳嘉庚先生,其愛國精神、誠毅精神、奉獻精神、自強精神、清廉精神及創新精神依然在華夏土地,以及在全球華僑群體中延綿不絕。在他的一生中,貫穿著經歷著不同的歷史時代,而在每個時代的烙印裏,不曾缺席的是他“忠公誠毅闖”的不屈不撓,其“嘉庚精神”及實際行動是無數華人華僑奮發圖强為民族崛起而不懈努力的縮影和寫照,是他們赤誠之心的最佳證明。
70多年前,嘉庚先生振臂一呼,號召身邊志同道合的親友創辦了集友銀行,集天下之友,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學子,實現“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的偉大理想。這是一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的故事,更是一個“不忘初心、相互成就”的故事。70年後的今日,時代的號角已然響起。盧文端認為,集友銀行唯有不斷發展壯大,立足華僑金融和創新服務,才能夠有充分的能力繼續回饋社會。
集友銀行近年緊跟時代脈搏,繼續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以粵港澳大灣區高質建設及深港兩地進一步加強跨境合作為有力契機,貫徹落實以大灣區為“橋頭堡”,幅射內地重點城市、深度規劃“北上南進”策略,朝向東南亞地區為發展戰略,發揮“陸港”两地機構優勢,以及境內外機構的協同優勢,以創新為發展、以跨境跨界為抓手,大力推進跨境投融業務便利化,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覆蓋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融合發展,充份發揮“華僑金融”的優勢,積極推動華僑金融服務及跨境跨境業務正是履行著嘉庚先生對於實業的篤定,在著眼於做好金融服務的同時,不忘初心,繼續投身教育事業的發展,延伸慈善公益的觸角,全方位延續和踐行“嘉庚精神”。
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早在1918年,陳嘉庚先生就在新加坡講過:“世界無難事,唯在毅力與責任耳。”相信正是這份對誠毅與信仰的執著伴隨他一生屢創新巔峰,帶領著無數華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迎接中國的新曙光。浩瀚星空中,有一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於1990年被命名為“陳嘉庚星”,直到今日依然照耀著逐夢人前行的步伐。如今,走過七十餘載的集友銀行的每一位成員都始終不曾忘記民族忠魂嘉庚先生“以行養校”的夙願,謹記投身教育和公益事業的使命,不僅在中國各地,甚至在東南亞和世界其它角落繼續弘揚“嘉庚精神”,實踐著陳嘉庚先生一生的承諾。
盧文端先生與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鄭威先生(左一)合照
盧文端先生與現場擔任導賞員的香港青少年軍合照
本次圖片展覽中有展示1940年陳嘉庚先生率領回國慰勞視察團在重慶與歡迎者合照的實況,以及1949年新政協籌備會期間,毛澤東與陳嘉庚等人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前合影。
編輯:魏小旋
校對:邸倩
監製:連振海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