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國家文物局答紫荊雜誌: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系

日期: 2021-07-06 來源:紫荊
字號:

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7月6日北京報道: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7月16日-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7月5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微信图片_20210706234148.jpg

新聞發布會現場


微信图片_20210706234157.jpg

紫荊雜誌記者提問(圖:國新網)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在會上提問道,目前,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情況如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管理對傳承中華文明具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國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司負責人張磊回應道,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申報37處世界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是涵蓋了我國“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各個發展階段和各個發展領域的傑出代表成果,也展現了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文化傳承、獨具特色的精神追求以及一脈相承的生態智慧。通過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向世界生動展現了中國曆史文化和社會發展進程,促進了中華文明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互通與互信,增進與各國人民的理解與尊重,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獨特貢獻。

“為保護好、傳承好這些全人類寶貴財富,我們不斷推進世界文化遺產地能力建設,健全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完善法律法規,出臺規範性技術文件,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系。”張磊介紹,中央財政專門設立了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實施了故宮、長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布達拉宮、大足石刻等一批重大的文物保護工程,充分注重科技手段的運用與創新,借助多學科、跨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保護研究,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和理論實踐同步發展。

張磊認為,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了旅遊的新引擎,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效提升民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實現了遺產價值的全社會共享。與此同時,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遺產中心、國際專業機構和有關國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成功舉辦了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陸續出臺了多個重要文件,積極開展中外合作的文物保護工程和合作考古項目,為構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框架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增進了國際同行對東方文化遺產保護的哲學和傳統的理解和吸收。

張磊指出,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實證中華文明輝煌成就的物質見證,是價值最突出、內涵最豐富的傳統文化結晶,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底蘊和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我們將不斷提高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整體水平,使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惠及民生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張磊表示。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國家文物局答紫荊雜誌: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系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