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黨堅定為民謀福祉精神
歷經百年發展更趨成熟
說起伍淑清,人們或會聯想到“美心集團”,還有“美心集團”是在國家改革開放時期在內地創辦的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正是有了改革開放,讓伍淑清有機會接觸到內地,懷着一顆中國心為國家發展獻力。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之際,年逾古稀的伍淑清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經過長年接觸內地,自己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有一種堅定的信仰、理想、方向。一代又一代的領導人傳承着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歷經百年發展中更趨成熟。所以才說,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人民,中國人民支持中國共產黨。”
伍淑清(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記者|沈清麗
伍淑清1948年在香港出生,年輕時負笈英美留學,第一次接觸內地已是1978年。她回憶當年情景說:“我很好奇,我到了內地會看到什麼?”從香港一早坐火車到羅湖,再經廣州乘搭飛機,用了近八個小時終於到達成都,“當地已是晚上,到處一片漆黑,沒有電力供應,感覺很落後。”
改革開放北上 洽談航空食品
1978年底,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政府決定建立中美直通航線,而彼時美方要求必須有航空配餐。中國民航局與伍淑清父親、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接洽,伍沾德答應到內地做航空食品。
此後,伍淑清多次代表父親到北京商談,儘管文件審批過程耗時費力,父女二人堅持配合做好工作。1980年4月,美心集團和中國民航局成立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同年10月,從美國三藩市起飛的客機飛抵北京。
伍淑清回憶這次與中國民航局的合作:“應承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好,因為航空配餐對中美直通航線非常重要,有機上配餐飛機才能起飛。”
伍淑清早前出席由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紫荊文化集團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拿出自己收藏的報紙,與展板上的“001號”文件合影
難忘鄧公魅力 講話簡潔明瞭
有了這次合作作為開頭,伍淑清自此熱心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她第一位接觸到的中共領導人正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伍淑清憶述:“1984年6月,鄧小平先生在北京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我也在場聆聽他的講話,鄧小平先生講話簡潔明瞭,令人印象深刻。”
1988年伍淑清進入全國政協,做過3屆委員、3屆常委,在長達30年的政協委員生涯中,令她更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發展。她說:“中共領導人做事認真、熱心、謙虛,講話簡潔、明瞭、到位,很值得敬重。”
正因為長期接觸內地,伍淑清很有底氣、充滿自信地說:“我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都是我和他們長期合作得出的認識。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之所以不同於外國的政黨,在於共產黨的執政理念能夠為每一代領導人傳承延續,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如今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種思想在不斷傳承發展中變得更加成熟。”
她說:“共產黨執政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代表着全體中國人民利益。正是一代又一代領導人都是為人民謀幸福,才得到了中國人民的支持;也是有了中國人民的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不斷發展、繁榮富強。”
如今,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奮鬥,領導國家實現和平崛起,達成小康社會。對於下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伍淑清說,相信中國共產黨會堅持思想和方向,並且培養更多有志氣、有活力的青年黨員,以擁有愛國心、抱有中國夢,共同實現偉大願景。
民間外交使者 講好“中國故事”
西方媒體對中國共產黨有諸多抹黑,令一些人會因為無知而對中國產生反感、抗拒。伍淑清自1978年起,就已經開始對外宣傳自己的國家。她笑說:“我很早就開始對外講好‘中國故事’了,通過香港平台和香港人的交流方式,幫助外國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真實情況。”
助外國人了解中國實況
伍淑清作為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終身榮譽理事,多年來在此平台上從事民間外交工作,幫助很多外國人到中國走走看看,體驗社會民情。回憶起1976年4月1日,伍淑清首次接觸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網絡時,她正在幫助成立香港世界貿易中心俱樂部。在俱樂部成立數周後,她拜訪位於美國紐約的協會總部。不久後,時任紐約和新澤西州港務局世界貿易部主任杜蘇里,於1976年7月1日率代表團來港訪問了俱樂部。
自加入世貿中心協會以來,香港世貿中心俱樂部一直是全球世貿中心前往中國的門戶,也成為協助世貿中心協會在中國地區拓展網絡的紐帶。隨着世界貿易中心協會在各地召開全球年會,世貿中心協會為中國各城市代表團出席全球年會提供了重要平台。
伍淑清表示,這種交流極具價值,我們利用香港平台和香港人的交流方式,幫助外國人到內地,接觸內地官員,助他們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發展情況。“從1978年開始,我已經開始這樣做。但是,不是你一句我一句就叫相互溝通,而是要能夠了解別人為何抗拒的理由,再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去進行溝通、解釋。”
雖已年逾七十,伍淑清依然堅持不懈地開展工作,她說:“我們做中國人,首先要有中國心,才有中國夢。有了一顆堅強的中國心,即使別人如何對待你、如何欺負你,你都能自強不息,充分裝備自己。”
中文家書寄母意 家教熏陶不忘本
伍淑清和父親伍沾德最為人推崇的,是濃濃的家國情懷。說起愛國心,伍淑清引述作家冰心作品《母愛》一段話:“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着臉問說:‘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伍淑清說:“這是母愛的偉大,祖國是母親,愛國,只因我是中國人。”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伍淑清,至今仍記得8歲那年,來自北京的中史老師講過這樣一段歷史:有日本老師讓日本學生吃下兩種梨子,然後告訴學生,甜的梨子是來自中國山東,酸的梨子是來自日本,大家想吃甜的梨子就要去打中國。“我在教會學校所學到的中國歷史只到1911年,我後來自己看書,才知道1911年到1945年的中國歷史,知道日本侵略、欺負我們中國人。我當時就對自己說,身為中國人,一定要爭氣。”
對於如今在港落實“愛國者治港”,她深表贊同。她認為,香港特區的公務員應當清楚認識自己為何要做一名公務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的一部分,因為‘一國兩制’才有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香港特區一名公務員,若不能尊重國家,那如何做好公僕。”
倡入職公僕北上體會國情
對於愛國者的培養,她說,以前港英時期,英國政府一段時間就會送公務員到牛津大學,去學習外國人的思維和生活。在香港回歸祖國後,自己曾建議新公務員入職後三個月應先到內地了解國情,比如到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先進修兩星期,了解國家的政治架構;然後由東三省開始,走訪中國每個省份,由省領導為他們介紹各省風土人情。“這樣公務員就上了一堂中國歷史課、地理課,能夠了解內地和香港的關係,視野自然會不同。”
談到對香港年輕人的愛國教育,伍淑清則多次強調家教的重要性。憶起在英美求學時,自己給媽媽寫家書,媽媽一定要她寫中文,讓她記住自己是中國人,不能忘本。“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如今香港一些年輕人不懂愛國,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問題,也是家庭問題、社會問題。”
愛國才能全心全意愛事業
她提到上月訪港的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的愛國心,“很多內地科學家自然而然有這種愛國心,這是時代和環境的熏陶,只有熱愛國家,才能全心全意愛崗位、愛事業。”因此,香港必須營造出愛國教育的環境和氛圍,多做家長的工作。“要讓家長先有認識,讓家長明白這樣做對孩子更好,家教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勉青年早日北上 灣區覓人生路向
伍淑清勉勵青年盡快到大灣區學習。圖為有份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畢業生(資料圖片)
伍淑清在香港回歸後通過香港中華青少年歷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安排1,000名學生北上認識國情,至今已有百餘團、約1萬名學生到內地交流。說起香港年輕人的未來,她說,香港要緊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央提供很多優惠政策給香港,香港人應充分利用這些優惠政策到大灣區拓展事業。“如果我現在是年輕人,我會盡快到大灣區,學習什麼都好,這樣我才會知道內地的市場運作。”
伍淑清透露,最近自己帶了兩個從事環保和綠化生活的北歐企業,來港成立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隨後再帶他們到深圳成立公司。“現在大灣區的企業需要有經驗、有條件的人才幫助他們利用香港走向外國,而外國企業也想利用香港平台走進灣區。”
企業家灣區發展空間大
她強調大灣區近兩三年來急需人才,香港人要盡快把握機會,充分利用中央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她認為三四十歲的香港青年企業家不妨考慮到大灣區創業,香港的市場只有700萬人,未來灣區的市場接近1億人,空間很大,是企業家創新企業的難得機會。“我覺得三四十歲的人很適合到灣區創業,因為不怕失敗,沒有誰是在開始創業就能成功,失敗可以再來,但他們要盡快把握機會和發展空間。”
她續說,灣區亦不應只側重於青年創業,還有很多人都可以到灣區拓展事業,如從事室內設計、旅遊、酒店等各行各業的人士。
她舉例自己認識一個在香港浸會大學修讀翻譯的學生,因為香港需要翻譯的人才有限,所以甫畢業就到大灣區,馬上找到心儀的工作;亦有一個在浸大修讀中國哲學的學生,之後選擇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修讀碩士和博士,再回到深圳擔任大學講師,這些人都成功在大灣區找到人生的定位。
來源:香港文匯報
https://res.bau.com.hk/history/images/YV8xX2FhMmFhY2I4ODJhMTQzOWViYmY4MDM3YTM0MTE3ODk3.jpeg
https://res.bau.com.hk/history/images/YV8xX2FhMmFhY2I4ODJhMTQzOWViYmY4MDM3YTM0MTE3ODk3.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