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漢權
愛國,這個教育重要課題,放於回歸後一國两制下的香港,二十多年易去,社會各界對一國的前設,確實有所輕忽。在一個公開論壇上,筆者有些簡要的看法。
一國之民,愛國,本是天經地義。但在華洋雜處快進入二個世紀的時間廊,國際城市的國際化的價值觀早已盤據根深,加之,西風吹來後現代思潮的「什麼也不確定」「變幻是過程也是目的」的大潮,風高浪急,未有遏止;上世紀的自由主義,白頭宮女,早已紅顏落,泛我的唯一主義,集體是障礙、國家是機噐的調子,是唱個不停,附和者眾。愛國是天經地義之說,已經不能視為當然,一些法津、一系列政府政策,可針對敵視國家的、別有用心的外部及內部勢力的煽惑,收緊散漫的現狀,但要從認知到認同,到有意欲付諸行動的,實踐一國之民,應盡「天經地義」的愛國責任,最重要的,還是必須紥根教育。這個教育是不焦躁、但不能懶惰、更不能迥避。一國两制下的香港,必須建構香港、國家與世家生命連體的教育課程與內容,要國史、國學(中華文化)、國情、國安,以及國語(普通話)的「五國」並融,逐級而上。
愛國教育,是油然而生的認同感、連繫感、擁有感,以至產生「我們感」,是彼此同心的教育互動,永不止息的過程。人是感情的動物,在香港推動愛國家的教育本有穩建的起步點。尋回歷史上香港與祖國的百般情、千般愛的永續關聯,顯然重要。獅子山下,東江水流,中華大地,悠悠赤子心,休戚與共,血緣、歷史、文化、習俗、生活習慣永遠相牽。香港絕大部份的居民,數算三代,問自己從哪裏來?
但很可惜,全港學生的學籍記錄上,有鄭重的一欄,要填上「籍貫」嗎?這是「我」的血缘所在,是我的祖先之地,更是尋根間祖的精神與動力的源流,聽著唱著「我的祖國」,是情理兼備,鏗鏘有力。這樣,對錢穆先生提出「一國之民,當對自己國家的歷史要有基本認識、對自己的國家要有温情與敬意」能產生心領神會的一份情義,永留心中,千軍萬馬不能奪去。
教育局是否應該向全港學校申明,籍貫要義,尋根問祖,我的祖國。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