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黃碧嬌
生活如常,是全社會以至全人類的共同願望。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即使中國已是全球數一數二控疫最強的國家,仍免不了偶有零星個案出現。但各國長期封關、封城,亦不是長遠之計。國際社會最近便出現追求「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兩種截然不同的控疫方向,香港又應如何選擇呢?
在疫苗面世之前,幾乎全球都採取了嚴格的控制社交距離措施,封城、封關對民眾生活造成不便之餘,也對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和損失。日子一久,民眾亦難以堅持。基本上除了中國及港澳台地區,沒有多少個國家試過真正個案歸零。不少國家只要新增個案稍微放緩,便迫不及待放寬措施,然後群眾開始聚集,個案再次爆發,再次封城,沒完沒了。
而疫苗的出現,令這些國家大可以放棄清零,轉為全力鼓勵民眾打針,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能。最近,新加坡就宣布放棄清零的防疫目標,改為與病毒共存,逐步解封撤限;而英國早已表明會撤銷大多數防疫措施,令社會復常。
至於香港,我們一向追求清零,以求與內地通關。靠著全社會的努力,我們最近亦做到了超過30日本土零確診,可見我們是有能力跟內地一樣做到清零的。但從現實來看,新冠病毒難有絕跡之日,只要世界恢復往來,病毒必定會重臨香港社會。因此,與病毒共存可能會是全球長遠策略,但我們現時是否有條件放寬限制呢?明顯沒有。香港現時的疫苗接種率只有接近4成,遠遠落後於其他高接種率地區。更何況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絕不能疏於防範。現在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盡快令本港達到7成接種率,否則一切都只是空話。
(文章觀點儘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副理事長
編輯:張桔馨
審稿:黎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