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科技部答紫荊雜誌: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

日期: 2021-07-27 來源:紫荊
字號:

WechatIMG495.jpeg

紫荊雜誌記者提問(圖:國新辦官網)


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7月27日北京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7月27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在會上提問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近年來,科技創新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下一步,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還有哪些考慮?


WechatIMG497.jpeg

新聞發布會現場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回應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認真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藏糧於地方面,主要是通過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等國家科技項目,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效耕作面積上作文章。主要是四個點:一是把黑土地等優質土地保護利用起來,二是把可利用的鹽鹼地改造出來,三是把紅黃壤等中低產田地力提升起來,四是發展立體農業和海洋農業,向空間要土地,向海洋要食物。

蘭玉杰介紹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改造了鹽鹼地580餘萬畝,黃河三角洲超過10萬畝的鹽鹼地變為了“噸糧田”,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示範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超過1億畝。在藏糧於技方面,主要是通過實施“七大農作物育種”國家科技項目,突破了玉米單倍體育種等新技術,創制了系列新品種,比如說魯原502等小麥新品種,還比如研製了智能高效的稻麥聯合收割機等新裝備。通過這些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等科技成果的供給,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強支撐。

關於科技助力脫貧攻堅,蘭玉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重要論述,深入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建立完善了部際協調機制,東西協作機制如科技援疆、援藏、援青、支寧、入滇、興蒙等,還有部省市縣“四級聯動”工作機制,點面結合,我們非常堅定地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精準脫貧之路,充分展示了科技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產業、根在創新、要在合唱的特色。

蘭玉杰詳細介紹了“點面結合”。一是在點上著力。科技部五個定點扶貧縣中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習近平總書記點贊柞水縣“小木耳大產業”。科技部支持柞水縣打造科技扶貧“333”新模式,第一個“3”,就是建立木耳技術研發中心、木耳大數據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三個創新平台;第二個“3”,就是建立30個木耳示範基地,帶動300個專業合作社;第三個“3”,就是實現木耳產業年產值近3億元,將全縣60%的貧困戶吸納在木耳產業鏈條上,充分體現了“凡是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也就是說,通過科技的力量,使鄉村特色產業包含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更大的就業容量和更好的生態質量,切實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農民收入、實實在在的產業貢獻和實實在在的社會財富。

二是在面上推動。我們動員全國科技系統,圍繞貧困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累計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3.76萬項,投入資金200多億元,選派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建立了7.7萬個科技幫扶結對,建設了1290個創新創業平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5萬餘項,湧現出以科技特派員李玉、趙亞夫為代表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

對於下一步科技如何支撐鄉村振興發展,蘭玉杰表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是科技進步,鄉村振興的過程就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征程中,科技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蘭玉杰稱,下一步,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和“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就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聚焦兩大戰略,就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行動,具體說就是“五個一批”——部署一批引領性國家科技項目、強化一批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培育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企業、組織一批科技人才上山下鄉、轉化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充分體現“凡是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科技部答紫荊雜誌: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