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敬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國政府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一國兩制”的理論和政策首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付諸具體實施。在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顯然影響的是世界,在這24年間,香港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結束了英國殖民統治長達150多年的歷史。
國家統一大業,20世紀80年代初,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從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大局出發,積極發揮我們中國古人的“春秋智慧”,即利用創新變通的觀念和方法去解決我們的改朝換代的過度難題。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和平統一祖國的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這一構想自執行至今,已經表現出並將繼續表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朝氣。香港的順利回歸在這方面起到了示範的作用。
“一國兩制”方針有如下特點:
1、形成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完整配套方案。
2、在解決香港問題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從1982年憲法關於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條款。香港基本法到駐軍法等具體法規及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使香港問題的解決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3、在解決香港問題時,沒有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發生重大爭執。
“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祖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故鄧小平自1982年提出“一國兩制”以來,“一國兩制”的光芒已經照亮了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其影響已擴及全世界。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是一種新思維,旨在把港澳問題作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把國際上通用的“和平共處”原則用之於國內。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想,是對人類社會科學理論的一個嶄新的重大貢獻。“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的構想,把和平共處原則用之於解決一個國家的統一問題,有利於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和平國際環境和國內管治制度。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一國兩制”開始真正實施,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狀,體現了高度的靈活性。在香港回歸中國五周年之際,曾經直接參與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英國前副首相傑佛瑞·豪(Geoffrey Howe)在接見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一國兩制”方針是史無前例的驚人之舉,在解決香港問題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一國兩制”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在一個國家裡實行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的理論構想,這在國際史上也沒有先例。“一國兩制”提出在社會主義國家內,在國家的主體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前提下,允許局部地區實行資本主義治理方式,這是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重大貢獻。同時,在國家結構形式上吸收融會國家的長處和特點,豐富了傳國家的治理體制。
回顧過去,香港一直面對亞洲區內及區外国經濟體之間的激烈競爭,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一方面受惠於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亦同時保留很多傳統優勢,對香港非常有利。在“一國”的優勢下,香港的發展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內地的龐大市場亦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兩制”的保障下,香港可以繼續實行回歸前的資本主義制度,同時能夠學習祖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留本身的法律和資本體制的同時,並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持貨物和資金自由流動,因而吸引更多外地企業來港發展業務,令香港亦成為內地和外國之間商務往來的一個重要平台,彼此互惠雙贏。
這些年來有賴基本法,香港企業可以透過CEPA下的各種優惠政策開拓內地市場,令各行各業瞭解內地營商情況和把握商機,充分促進兩地商貿發展,突顯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大力支持,亦將兩地間的文化差異日漸收窄,商業文化也愈趨接近,使香港人在內地營商更容易掌握。
在基本法的框架下,香港能積極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機遇。而國家提出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經濟策略,香港作為地區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可以與國家一同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商貿合作,開拓商機。此外,香港也可以透過“一國”的優勢,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發揮香港融資和資產管理的專長,提供專業服務,與國家接軌,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並於2015年首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屬下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文件“一帶一路”中提出,於2017年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於2019年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祖國以“國之所需 + 港之所長”,藉此希望加强香港與珠三角及內地合作的共融構思,既為香港自身帶來巨大的發展,又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給予香港利用有助大灣區內整體企業在融資、投資、公司管理等方面的商務專業;並於提升整體大灣區內的生活品質、教育水準、醫療健康水準,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前來生活與工作的消費性專業,為大灣區建設提供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為祖國擔當著“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由此可見祖國對港澳同胞的關顧和恩典。
我們的祖國洗刷百年恥辱,提升“國際威望”,使我們這顆“東方之珠”更加發光發亮,從地緣關係上看,香港回歸會因我國強大直接加強香港在亞太地區的地位,進一步在國際地位上行穩致遠,在政治和經濟發展中,擁有更多、更好、而且也更加靈活的機遇。這種效應,今後將會持續出現,而且是一種“放大效應”。
前瞻未來,真正完全的國家統一和徹底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是對全中國人民現代歷史的目標和盼望,現在香港問題已經成功順利地解決,祇要有牢記著150多年的歷史及其經驗,不忘初心,發揮愛國精神,相信未來祖國還會繼續帶領全國、全港、全澳人民走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係社區、建造及工程專業發展中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