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倡設「專教督委會」 定十載規劃推長遠發展
近年「致力」反中亂港、煽暴縱「獨」的「教協」,早前宣布解散,令烏煙瘴氣的教育界露出曙光,各界齊聲叫好。而在「後教協」時代香港教育界如何凝聚力量,推動香港教育重回專業正軌,亦是社會的關注焦點。專注香港教育政策評論、專題研究及經驗分享超過25年的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認為,當下香港教育應該從「頂層設計」着手,改革教育諮詢組織制度,理順現時教育政策鬆散、推行進度緩慢的問題。他提出應該成立直接隸屬於行政長官的「專責教育督導委員會」,訂定例如五年教育發展策略或十年教育規劃,以推動香港教育長遠發展,才能鞏固現有優勢,讓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是亞洲的教育樞紐。
何漢權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強調,香港教育界若要重新出發,必先重新規劃教育界的「頂層設計」,以單一機構統籌香港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出政策、推動改革。他笑言,新學年推出的公民及社會發展科的框架值得借鑒:「『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教育是其中一個重點,『一國』與『兩制』不能分開看待;亦要將香港、國家及世界視為生命共同體,惟有教育界抓緊以上目標,才能團結向前。」
他表示,香港教育涉及過百萬名持份者,特區政府可以成立「專責教育督導發展委員會」,當中有來自教育團體、辦學團體、學校議會及學科團體代表、大學學者、前線教師、意見領袖等人才,既可廣泛反映教育界聲音,亦可在教育專業技術層面工作,例如研究教育政策、倡議新措施、協助學界整合前線實踐經驗,為香港教育制定策略性發展。
督委會應與教局互相配合
教育統籌委員會是現時香港最宏觀的教育諮詢組織,過去千禧年教改的方向亦是由其敲定。何漢權認為,「該會近乎是義務性質,任由政府『擺陣』」,來自社會各界的委員自然沒空間與時間投入有關工作,以致成效不彰。
他表示,新的督導委員會應直接向特首負責,並為該會安排辦公室地點、薪金等,要求其與教育局互相配合,才能發揮功用,「若委員會單純只是諮詢義務性質,『上心』程度自然較低。」
他說,不少國家及地區均有制定五年、十年為一個階段的教育發展策略,惟香港欠缺類似規劃,以致推行政策態度鬆散、進度緩慢。他認為,督導委員會可為香港教育現況進行研究,並參照內地、海外地區的教育政策,藉以鞏固現有優勢,填補不足。他舉例,香港學生優勢在於兩文三語能力、國際視野等,「但學生除了英文,能否額外選擇德文、法文或日文?」
他又提到,該會曾提出「一校一醫護」的駐校醫護概念,以應付香港學生的醫療需要,「香港總說醫護人手不足,甚至將此倡議視為『天方夜譚』,但未來10年、20年,甚至是30年能否達到?這究竟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
吸引灣區學生來港就讀
至於學生人口下跌,何漢權認為這也是香港教育界迫切面對的問題,「香港的大學、中學及小學的教育配套都屬於世界先進水平,我們可以考慮吸引大灣區內地地市、以至世上不同地方的學生來港念書」,但至於如何推廣、推動這些有利香港發展的議題,就必須讓督導委員會進行詳細研究,「面對全球激烈的競爭情況,香港教育只會不進則退!」他強調,只要香港能夠鞏固現有優勢,再配合新的政策發展,相信香港能夠成為大灣區,乃至亞洲的教育樞紐,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