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委會選舉在9月19日舉行,這是新選舉制度下的首場選舉,也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關鍵一場選舉。這場選舉賦予了香港新優勢和新機遇,對於推動香港社會從“泛政治化”到“非政治化”、特區政治體制從不穩定到穩定的轉變,以及團結社會、聚焦發展以實現良政善治,具有重大意義。
無數事實證明,唯有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選舉制度,才是好的制度。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是有的放矢,是針對香港所存在的嚴重問題而採取的必要必須之舉。回歸以來香港選舉制度的最大漏洞,就是讓反中亂港分子和他們背後的外部勢力能夠通過選舉堂而皇之地進入管治架構。新選舉制度讓反中亂港者出局,重塑了香港的政治格局,也正在逐步改變香港的選舉文化和政治文化。
新選舉制度下,選委會從1200人擴大到1500人,界別分組從四大界別增至五大界別,有利於更好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
新選委會的組成可以說有三大亮點﹕第一,多了地區和基層的代表,有港九新界分區委員會成員、有在劏房長大的、有農民漁民等,最年輕的有二十多歲服務基層的選委。第二,多了優秀人才,既有大學校長,也有香港兩院院士級別的,不論是在教育界的地位,還是學術界的地位,都是香港最德高望重的。第三,多了代表香港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選委,既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更多了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包括海外聯誼會、全國青聯、全國婦聯、僑聯及工商聯,可以說體現了“一國”和“兩制”的有機統一。
由上可見,新選委的代表性和均衡性更加凸顯,也更能反映真實的民意。實際上,從過去一個多月的情況來看,新選制下的愛國愛港參選人都是真正有志於服務香港市民,他們深入社區,聆聽民意,提出高質量政綱,反映對發展的殷切盼望。這樣的選委會,不正正是香港人所期望的?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香港要的“管治者”不單止要愛國愛港,也要德才兼備、有管治才幹,不但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能幹事、幹成事,這也將有利於選出符合“五個善於”的立法會議員和未來特首,讓香港實現良政善治,切實改善經濟民生,並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提升競爭優勢,讓香港重新出發。
事實也一再說明,中央是“一國兩制”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堅定維護者。全球發展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最大機遇在內地。隨着香港實現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總體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選制之下,香港得以獲得寶貴的發展空間,以抓住中央惠港政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必須告別過去嚴重內訌內鬥內耗的局面,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香港不能再蹉跎下去了。
(作者係廣東省政協委員 香港社建中心會長)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