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中央惠港政策密集出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圍繞把握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接受了媒體聯合採訪,並回答了紫荊雜誌記者的提問。《紫荊》10月號刊登訪談文章,介紹林鄭月娥對香港把握“十四五”機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接“前海方案”、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思考與看法。
文|本刊記者 左婭 李博揚
林鄭月娥坦言,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的經濟發展其實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很多事情都因為政治的問題放緩了。“現在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局”,她說,實施了香港國安法,完善了選舉制度,又迎來了“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前海擴區方案,“香港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很好”。
把握“十四五”機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三個重要元素
“十四五”規劃從多個領域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是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機遇。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納入國家規劃並非首次,但“十四五”規劃有關香港的內容最豐富、對香港的支持力度也最大。抓住國家“十四五”規劃機遇,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三個重要元素。
一是必須認識國家的規劃,才看得到香港的定位。這方面,國家非常重視香港特區政府的提議,在今年8月派出了高規格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到港進行系列宣講,令香港各界對國家規劃有了深入了解。
二是既然了解了國家的規劃,就要善用國家給予的支持。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可以看到,中央在很多方面給予香港高度支持,同時也對香港提出了要求。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必須堅持“一國兩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增強港人對憲法和基本法的認識,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三是作為特區政府,必須不斷鞏固提升香港的優勢。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香港未來仍有提升空間,比如需要更多的土地開發,需要更進取的鼓勵金融發展、支持創科發展的政策,可能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我們有把握,也有信心未來可以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林鄭月娥說。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點促進“人、物、資金、信息”暢通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口。在林鄭月娥看來,融入大灣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做好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這“四流”的流通。
林鄭月娥表示,人流方面,希望未來通關可以採取更為創新的模式。香港市民已經感受到“一地兩檢”非常方便,未來港深口岸的提升都將以“一地兩檢”為目標,在此基礎上還要研究有沒有更方便的通關模式,例如新開通的粵澳青茂口岸採取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等,“未來香港大概也會隨著這個方向去做”。
物流方面,好的基建很重要。去年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的貨運後,現在已能夠達至“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布局。日後還可更多應用科技手段提高通關效率。
資金流方面,9月10日正式啟動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就是金融互聯互通一個很好的例子,“希望未來在保險方面也能進一步聯通”。
數據流通方面起步較慢,也比較敏感。林鄭月娥認為,往後要進行科技創新,就必須讓數據也流通起來,“我相信下一步我們也是在數據流通方面可以多做一些事情”。
對接“前海方案”:以創新思維發展港深合作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港深兩地的關係尤為特別。在深圳經濟特區慶祝建立40周年時,林鄭月娥曾為本刊撰寫署名文章,將港深兩地關係形容為“獨一無二的雙城故事”。此次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林鄭月娥再次強調:“這個雙城故事會歷久常新,會隨著兩地的發展,在總體的國家規劃下,找到一個新的合作定位。現在我們就正處於這個時刻,因為有了前海的擴區,因為香港解決了過往一段時間的政治的問題。我們必須要用好這個契機來打造一個新的雙城故事。”
前海“擴區”,是指最近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由原來的不到15平方公里,擴展至超過120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一個半香港島。擴區後的前海合作區距離香港新界西北部只有約4公里,住在新界西北部的港人到前海上班並不算遠,未來香港的專業服務也可以更多面向前海。
林鄭月娥表示,對接“前海方案”重在“四通”。一是基建聯通,軌道交通建設和口岸優化提升很重要。二是政策貫通。林鄭月娥舉例:比如令兩地人員往來更方便,包括令外籍人士往來兩地更便利;又如深圳能否多開放一些服務業領域,讓香港的專業人士不需要經過重新考試就可以在前海執業?這方面有些領域已經實現,未來希望可以用“負面清單”的方式管理,令更多領域受益。三是機制互通,目前港深已有19個專班來處理相關合作事宜,未來兩地要繼續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四是民心相通,林鄭月娥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無論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是加強跟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聯繫,都必須讓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感受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有國家的意識,願意到內地發展。”
林鄭月娥說,香港特區政府未來要做到“四新”。一是空間要拓新。要意識到120多平方公里的前海,都是香港發展可以利用的空間。二是觀念要更新。特區政府除了做好服務提供者和監管者,還要做好促成者和推廣者。三是政策要創新。四是機制要革新。“我希望未來香港和深圳、香港和前海的合作,都以比較創新的思維來發展。”林鄭月娥說。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應有更長遠規劃
金融業是香港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佔GDP比重超過20%。韓正副總理在會見林鄭月娥時明確表示,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過去一年,有些西方政客和媒體抹黑香港,說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會影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此,林鄭月娥回應:“我們是不怕別人抹黑的。我們要看事實。海外很多金融機構對香港還是充滿信心,也希望在香港未來金融事業發展上‘分一杯羹’。不少金融機構打算在香港擴大業務,增聘人員,已經有海外銀行稱在年底前要增聘600人。這些放到我們眼前,就說明香港還是一個很重要的金融中心。”
林鄭月娥表示,用好國際金融中心定位,符合國家在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開放。當前需研究和探索的,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下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一是未來可以繼續深化金融互聯互通,香港成為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離不開中央的大力支持,未來特區政府將繼續和中央有關部委保持緊密聯繫,探討今後再有何種互聯互通的金融產品可推出市場;二是用好香港作為國家金融業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相關政策,有序、有規模地開展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一些資產管理業務;三是在國家降低碳排放的遠大目標下,如何在綠色金融方面發揮香港的作用也值得考慮。
為推動上述工作,未來特區政府將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加大海外推廣力度,同時出台一些具體措施吸引海外資金進入香港做資產管理;另一方面著力培養更多尖端金融人才,為大學生創造更多實習交流的機會。“希望往後香港的規劃能看得比較長遠一點。”林鄭月娥說。
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港深聯手大有可為
韓正副總理在會見林鄭月娥時還提到,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加入了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內容。林鄭月娥透露,中央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支持,是應香港特區的要求,“或者說是我本人極力去爭取的”。
香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創新科技發展,4年來投入超過1,100億港元,在科研、人才培育、普及科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林鄭月娥看來,香港基礎研究水平很高,這是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優勢,而如果將這一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尤其是深圳的產業配套優勢相結合,將迸發無限活力。她說:“未來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主要聯手深圳。現在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深圳和香港聯手建設‘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有了跟深圳的聯手,往後香港的科技創新大有可為。”
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考慮新設文化相關政策局
“十四五”規劃綱要還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具有獨特優勢: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香港人都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中國人,同時香港又長期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因而擁有匯聚東西方文化的獨特優勢。”林鄭月娥說,她於是就跟中央提議,用好香港的這個獨特優勢,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我們能利用香港的平台把中華文化帶到世界,講好中國的故事。”林鄭月娥說,香港西九文化區很快將有兩個世界級的博物館落成,分別是M+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為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憑藉著國際關係網,香港已與海外很多著名的博物館或演出團體建立聯繫。“這些著名藝術機構將來不僅可來港演出,還可走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和澳門。”林鄭月娥說。
最近,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多名選委建議特區政府成立文化相關的政策局。對此林鄭月娥表示,她留意到成立文化相關的政策局已在社會上形成共識,是廣得人心的意見。
目前,特區政府的文化工作分散在民政事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者負責博物館和文化演出,後者負責電影電視和廣告出版等。“至少這兩部分應該結合起來,另外要考慮是否將體育和旅遊納入。”林鄭月娥說,“希望社會上就此多些討論。”
林鄭月娥說,未來會進一步加強前海方案等惠港政策的宣介。等到疫情過去,也會安排更多團體、更多香港的青年到前海、到深圳、到大灣區其他城市考察。只要工作推動到了,市民自然會感受到惠港政策的好處。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0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編者按:最近,中央惠港政策密集出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圍繞把握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接受了媒體聯合採訪,並回答了紫荊雜誌記者的提問。《紫荊》10月號刊登訪談文章,介紹林鄭月娥對香港把握“十四五”機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接“前海方案”、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思考與看法。
文|本刊記者 左婭 李博揚
林鄭月娥坦言,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的經濟發展其實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很多事情都因為政治的問題放緩了。“現在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局”,她說,實施了香港國安法,完善了選舉制度,又迎來了“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前海擴區方案,“香港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很好”。
把握“十四五”機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三個重要元素
“十四五”規劃從多個領域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是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機遇。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納入國家規劃並非首次,但“十四五”規劃有關香港的內容最豐富、對香港的支持力度也最大。抓住國家“十四五”規劃機遇,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三個重要元素。
一是必須認識國家的規劃,才看得到香港的定位。這方面,國家非常重視香港特區政府的提議,在今年8月派出了高規格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到港進行系列宣講,令香港各界對國家規劃有了深入了解。
二是既然了解了國家的規劃,就要善用國家給予的支持。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可以看到,中央在很多方面給予香港高度支持,同時也對香港提出了要求。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必須堅持“一國兩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增強港人對憲法和基本法的認識,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三是作為特區政府,必須不斷鞏固提升香港的優勢。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香港未來仍有提升空間,比如需要更多的土地開發,需要更進取的鼓勵金融發展、支持創科發展的政策,可能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我們有把握,也有信心未來可以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林鄭月娥說。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點促進“人、物、資金、信息”暢通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口。在林鄭月娥看來,融入大灣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做好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這“四流”的流通。
林鄭月娥表示,人流方面,希望未來通關可以採取更為創新的模式。香港市民已經感受到“一地兩檢”非常方便,未來港深口岸的提升都將以“一地兩檢”為目標,在此基礎上還要研究有沒有更方便的通關模式,例如新開通的粵澳青茂口岸採取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等,“未來香港大概也會隨著這個方向去做”。
物流方面,好的基建很重要。去年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的貨運後,現在已能夠達至“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布局。日後還可更多應用科技手段提高通關效率。
資金流方面,9月10日正式啟動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就是金融互聯互通一個很好的例子,“希望未來在保險方面也能進一步聯通”。
數據流通方面起步較慢,也比較敏感。林鄭月娥認為,往後要進行科技創新,就必須讓數據也流通起來,“我相信下一步我們也是在數據流通方面可以多做一些事情”。
對接“前海方案”:以創新思維發展港深合作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港深兩地的關係尤為特別。在深圳經濟特區慶祝建立40周年時,林鄭月娥曾為本刊撰寫署名文章,將港深兩地關係形容為“獨一無二的雙城故事”。此次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林鄭月娥再次強調:“這個雙城故事會歷久常新,會隨著兩地的發展,在總體的國家規劃下,找到一個新的合作定位。現在我們就正處於這個時刻,因為有了前海的擴區,因為香港解決了過往一段時間的政治的問題。我們必須要用好這個契機來打造一個新的雙城故事。”
前海“擴區”,是指最近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由原來的不到15平方公里,擴展至超過120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一個半香港島。擴區後的前海合作區距離香港新界西北部只有約4公里,住在新界西北部的港人到前海上班並不算遠,未來香港的專業服務也可以更多面向前海。
林鄭月娥表示,對接“前海方案”重在“四通”。一是基建聯通,軌道交通建設和口岸優化提升很重要。二是政策貫通。林鄭月娥舉例:比如令兩地人員往來更方便,包括令外籍人士往來兩地更便利;又如深圳能否多開放一些服務業領域,讓香港的專業人士不需要經過重新考試就可以在前海執業?這方面有些領域已經實現,未來希望可以用“負面清單”的方式管理,令更多領域受益。三是機制互通,目前港深已有19個專班來處理相關合作事宜,未來兩地要繼續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四是民心相通,林鄭月娥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無論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是加強跟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聯繫,都必須讓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感受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有國家的意識,願意到內地發展。”
林鄭月娥說,香港特區政府未來要做到“四新”。一是空間要拓新。要意識到120多平方公里的前海,都是香港發展可以利用的空間。二是觀念要更新。特區政府除了做好服務提供者和監管者,還要做好促成者和推廣者。三是政策要創新。四是機制要革新。“我希望未來香港和深圳、香港和前海的合作,都以比較創新的思維來發展。”林鄭月娥說。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應有更長遠規劃
金融業是香港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佔GDP比重超過20%。韓正副總理在會見林鄭月娥時明確表示,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過去一年,有些西方政客和媒體抹黑香港,說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會影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此,林鄭月娥回應:“我們是不怕別人抹黑的。我們要看事實。海外很多金融機構對香港還是充滿信心,也希望在香港未來金融事業發展上‘分一杯羹’。不少金融機構打算在香港擴大業務,增聘人員,已經有海外銀行稱在年底前要增聘600人。這些放到我們眼前,就說明香港還是一個很重要的金融中心。”
林鄭月娥表示,用好國際金融中心定位,符合國家在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開放。當前需研究和探索的,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下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一是未來可以繼續深化金融互聯互通,香港成為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離不開中央的大力支持,未來特區政府將繼續和中央有關部委保持緊密聯繫,探討今後再有何種互聯互通的金融產品可推出市場;二是用好香港作為國家金融業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相關政策,有序、有規模地開展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一些資產管理業務;三是在國家降低碳排放的遠大目標下,如何在綠色金融方面發揮香港的作用也值得考慮。
為推動上述工作,未來特區政府將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加大海外推廣力度,同時出台一些具體措施吸引海外資金進入香港做資產管理;另一方面著力培養更多尖端金融人才,為大學生創造更多實習交流的機會。“希望往後香港的規劃能看得比較長遠一點。”林鄭月娥說。
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港深聯手大有可為
韓正副總理在會見林鄭月娥時還提到,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加入了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內容。林鄭月娥透露,中央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支持,是應香港特區的要求,“或者說是我本人極力去爭取的”。
香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創新科技發展,4年來投入超過1,100億港元,在科研、人才培育、普及科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林鄭月娥看來,香港基礎研究水平很高,這是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優勢,而如果將這一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尤其是深圳的產業配套優勢相結合,將迸發無限活力。她說:“未來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主要聯手深圳。現在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深圳和香港聯手建設‘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有了跟深圳的聯手,往後香港的科技創新大有可為。”
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考慮新設文化相關政策局
“十四五”規劃綱要還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具有獨特優勢: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香港人都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中國人,同時香港又長期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因而擁有匯聚東西方文化的獨特優勢。”林鄭月娥說,她於是就跟中央提議,用好香港的這個獨特優勢,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我們能利用香港的平台把中華文化帶到世界,講好中國的故事。”林鄭月娥說,香港西九文化區很快將有兩個世界級的博物館落成,分別是M+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為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憑藉著國際關係網,香港已與海外很多著名的博物館或演出團體建立聯繫。“這些著名藝術機構將來不僅可來港演出,還可走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和澳門。”林鄭月娥說。
最近,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多名選委建議特區政府成立文化相關的政策局。對此林鄭月娥表示,她留意到成立文化相關的政策局已在社會上形成共識,是廣得人心的意見。
目前,特區政府的文化工作分散在民政事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者負責博物館和文化演出,後者負責電影電視和廣告出版等。“至少這兩部分應該結合起來,另外要考慮是否將體育和旅遊納入。”林鄭月娥說,“希望社會上就此多些討論。”
林鄭月娥說,未來會進一步加強前海方案等惠港政策的宣介。等到疫情過去,也會安排更多團體、更多香港的青年到前海、到深圳、到大灣區其他城市考察。只要工作推動到了,市民自然會感受到惠港政策的好處。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