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就要立足眼前,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住房問題是香港民生的老大難,而劏房中的婦女兒童境況更加堪憂。特區政府必須跟上內地思維,及早找出有效方法,緩解燃眉之急。
文|九龍婦女聯會
香港劏房戶婦女兒童現況
按政府統計處2021年數據,香港現有約22萬多基層市民住在劏房,其中約近10萬婦女、3萬小童,人均居住面積為6.6平方米﹙71平方呎﹚,住戶入息中位數為15,000港元﹙全港中位數為33,000港元﹚,每月租金中位數為4,800港元,租金佔總收入的32%。不少劏房環境惡劣:在不足一百呎的斗室內,廚廁一室、欠缺窗戶、通風不暢,衞生和安全保障欠奉。稍有不慎留下火種,混合雜物導致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嚴重危及住客安全。事實上,這類悲劇在香港劏房頻發,今年7月釀成一母兩兒喪命的大埔劏房火災,便是一個令人難以釋懷的例子。
儘管劏房狹小、雜亂、危險,租金卻持續上升。現在的劏房月租,動輒五千港元起跳,平均呎租比部分半山豪宅更貴。造成“細”和“貴”這個怪現象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為某些劏房位處著名校網,基層父母為了子女教育,寧願“挨貴”蝸居劏房,一些劏房業主更是見狀坐地起價;有的是因為劏房鄰近上班地點,為求方便而租住等等。問題癥結還是因為公營房屋供不應求,以致一眾基層家庭“上樓”無望。基層家庭只能繼續忍受水漲船高的劏房租金,生活窘況,令人心酸。
5月20日,香港立法會議員與居民交談,了解她的住屋需要
疫情加劇劏房婦女兒童的苦況
過去一年半,疫情下學生無法回校,被迫在家學習。長時間蝸居斗室,這對無論劏房媽媽還是兒童來說,都是一場嚴峻的挑戰,生活苦上加苦,箇中細節,令人心碎。
對劏房媽媽們來説,由於子女長期在家,她們需要全天候照顧子女起居飲食,根本無法外出就業。沒有收入,只有支出,令家庭負擔更形沉重,入不敷出繼而導致關係緊張。不僅如此,我們還了解到,為數不少的媽媽由於長期與子女在劏房內,因子女功課、沉迷网絡等原因“作困獸鬥”,令她們在繁重的清潔、煮食和家務中倍感精神壓力,情緒陸續出現問題。今年3月,有劏房互助聯會的調查更發現,超過七成的劏房媽媽在疫情下出現抑鬱傾向。在政府支援不足的情況下,她們坦言找不到疏導情緒的出口,有時更不禁責駡子女,損害親子關係。
而對子女而言,劏房和疫情對他們的影響更可能是終生的。不少醫學報告和文章近年均提到,兒童在劏房居住成長,某種程度上會窒礙他們身心健康。首先,劏房空間小,難以添置書桌椅子,兒童需要趴床溫習,有礙他們建立正確坐姿;其次,狹窄的環境令兒童無法耍樂運動,影響骨骼發展之餘,居住環境惡劣,使他們感覺低人一截,變得內向自卑,不愿社交;再者,劏房欠缺窗戶,兒童容易感染疾病或患上皮膚病;最後,疫情下學童需要在家上網課,但劏房兒童偏偏欠缺一個靜心學習的地方,學習進度容易落後於同輩,一旦學業成績不理想,又隨時影響日後升學,延續隔代貧窮問題。在本會最近一次的焦點訪談中得知,婦女壓力很多是來源於住屋問題。因為家庭經濟、婆媳關係及單親家庭等原因,無奈之下選擇劏房作為一個容身之地。內裡故事,令人神傷。有多年因與婆家共住公屋未能上樓,感到寄人籬下的來港媽媽,一家四口租住劏房,擠在一張床,上舖兒子睡,夫妻和女兒睡下舖,幾年來夜無安枕,因為四呎床,不能平躺只能側睡;有單親母女,因劏房鄰居品流複雜,日夜提心吊膽;有因衞生條件惡劣,長年累月與虱、虫、鼠、蟻為伍的媽媽訴說等了六年仍未上樓;更有反映劏房喉管陳舊,水電師傅不敢接單維修;還有媽媽因情緒問題,需見精神科醫生解決抑鬱症的問題⋯⋯凡此種種都是十分令人揪心。
緩解劏房婦女兒童窘境的六項建議
今年7月,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明確指出:“當我們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一國兩制’在香港會是一種怎樣的光明景象?⋯⋯特別是現在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為此,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特區政府必須精準施策,規劃與發展同步,迅速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縮短基層市民“上樓”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令“細”、“貴”的劏房成為歷史。我們認為有六項措施實屬必要:
一、增加針對居住在劏房的婦女及兒童的適切支援,例如提供更多公營托兒服務,完善和增加“區本計劃”的名額安排,讓婦女可放心投入職場,改善經濟能力。
二、加快翻新空置校舍,改建成臨時住屋,過渡性讓劏房基層住戶居住。
三、政府內成立跨部門單位,集發展局、運房局、房委會等與覓地建屋有關的部門,儘早敲定協助劏房戶“上樓”的政策方針。
四、政府積極尋土覓地,開拓建屋用地(例如落實明日大嶼計劃)及開闢郊野公園邊緣地帶,加快公屋基建速度,縮短基層市民“上樓”時間,進而解決他們的貧窮問題。
五、加強執法和劏房的租務管理。劏房戶的惡劣環境和租金的昂貴令基層家庭苦不堪言,政府應儘快推行劏房戶租金津貼及租務管理,包括續租加幅限制降至10%,續租權“2+2”,同時制定業主濫收費用的罰則,以及水電監察檢查,監管維修,嚴把安全關。
六、劏房家庭因為經濟拮据,不能讓兒童報不同興趣班,窒礙了孩子多元化及全人發展,由此造成機會的不平等。建議政府充分重視兒童權益和發展,向基層兒童派發多元興趣學習券,向社會購買服務,以期培養兒童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住有所居是基本人權,安居才能樂業,社會才會安定。要根治劏房居住問題的難度無疑很高,但誠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我們深信,只要特區政府抱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訂明覓地建屋路線圖,規劃與發展同步,團結社會大眾,加快公屋建設,劏房問題即使再頑固,也會有得到妥善解決的一天。屆時,婦女不用再為住房而苦惱,兒童也能在健康安舒的環境下成長,全社會定能更凝心聚力,為香港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0月號
編輯:邸倩
校對:魏小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