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屆東京奥運,美國以113面獎牌居首,中國僅以一面金牌之差成為第二。奧運獎牌戰一直以來都是大國之爭,近幾年已變成中、美、俄等國之間的博弈。
體育本身是一門超大產業,根據國際市場分析公司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報告,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導致2020年的全球體育產業市值下滑,與2019年相比下跌了15.4%,但仍然維持在1,400億美元之高位,並預測2025及2030年的全球市值將會分別地高達6,000億及8,000億美元,極具潛質。體育產業的收入主要來自「觀賞性運動」(Spectator Sports)及「參與性運動」(Participant Sports),而奧運會比賽項目(例如足球、田徑等)屬於前者。
一項營利運動之首要條件是能吸引觀眾,而且愈多愈好,具吸引力的運動比賽自然能夠招徠大量贊助資金、廣告收入、商品銷售等。因此,各國努力爭奪獎牌的目的,除了「宏揚奧林匹克體育精神」,亦是為了賺錢。奧運獎牌無疑是吸睛的,得獎者令人羡慕,這些因素有助推動奧運的可觀性和收入,所以各國不惜大灑金錢,積極培訓傑出運動員,爭取參加奧運並奪得獎牌,藉此推動自身體育產業。
關注不多削收入 影響培訓配套
緊接奧運的殘奧會亦已圓滿結束。中國對殘奧同樣非常重視,共獲得207面獎牌,在獎牌榜上名列榜首,金牌數目更比第三位的美國多一倍。今屆東京殘奧一共有539項比賽,產生不少於1,617面獎牌,由來自161個國家或地區共4,537名運動員競爭;而奧運則有11,656個來自205個國家或地區的運動員參與339項比賽,爭奪不少於1,017面獎牌。兩者相比之下,殘奧運動員奪獎的機會略勝一籌,可是贊助商、商品公司、廣告公司甚至一般觀眾對殘奧興趣不大,殘疾人體育界的收入亦因而相對較少,影響殘疾運動員的培訓及配套,這是可悲的事。然而,筆者認為這些運動員是十分值得社會支持的。
從電視中看到,特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東京殘奧運動員,包括用口持球拍的埃及殘奧乒乓球選手哈馬竇(Ibrahim Hamadtou)懷着「永不言休」的毅力勇戰到底;英國17歲游泳小將查莉斯(Ellie Challis),雙手只有上臂、下半身只有臀部及很小部分大腿,首度出戰殘奧便力壓同組所有對手,以首名完成賽事;失去左腿的香港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奪得銅牌,這些令人動容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們每一位的表現不單令殘疾人士讚歎,亦令全世界普羅大眾為之振奮。無奈在商言商,在殘奧較少人關注的情況下,獎牌的吸金能力遠低於奧運,若然大家比較一下多少家電視台播放兩者的賽事,便不難想像關注度是如何懸殊。
港府應增津貼 看齊健全運動員
據報道,本港殘疾運動員的資助額低於健全運動員,例如殘疾運動項目的精英資助評核準則是根據過去兩年成績作考慮,由每月資助3,240至27,000港元不等,而精英訓練資助評核準則是每月4,200至41,030元左右。
由於今屆港隊拿下5面獎牌,比上屆少,業界估計以這成績作參考殘疾運動員明年的資助可能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殘疾運動員不單奪獎為港爭光,他們也是殘疾人士的偶像,為殘疾人士帶來希望和正能量,所以筆者認為政府及各界應當給予支持。筆者但願業界的估計不會實現,希望更多市民關注他們,從而吸引更多贊助商,亦希望政府可以增加殘疾運動員的津貼,與健全運動員看齊。
▲ 殘疾運動員不單奪獎為港爭光,也為殘疾人士帶來希望和正能量。圖為港隊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於殘奧奪得銅牌。(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黃錦輝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榮譽會長
欄名 : 評論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