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黃俊瑯由一個熱衷社會運動的學生,到選擇赴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並逐漸成長為香港青年內地創業的“引路人”,他的經歷頗具啟發意義。在擁抱灣區、逐夢未來的路上,黃俊瑯不僅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一批年輕人,實現了個人價值的升華。
文|本刊記者 姚潤澤
黃俊瑯(本刊記者 魏小旋 攝)
黃俊瑯出生於1991年,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90後,2014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專業,曾任該校學生會會長。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跨國企業做訓練生,雖然這個工作機會難得,也是他希望的安穩環境,但是做了一年後,黃俊瑯還是決定辭職。“我反思過,覺得這個工作可能不太適合我,我主要還是希望從事跟人溝通的工作,也希望做一點事情。”黃俊瑯說。於是,2015年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黃俊瑯選擇深圳作為創業之地,從經營一個網絡服務平台開始,經過一年左右的運作,成功獲得融資,在香港和深圳引起了較大反響。之所以選擇到內地創業,源於他對內地的再認識。雖然小時候也隨父母到過內地,但始終印象模糊,感覺有點落後。直到大學時一次跟隨學校的交流團到內地參觀考察,他才有了新的觀感。“我的最大感受是前後變化,因為有10年沒回去過,10年變化非常大。”他回憶道,小時候沒有高鐵,從深圳去東莞要坐兩個小時的小巴;現在內地高鐵發達,可能只要15分鐘就能從深圳去到大灣區任何一個地方。“城市發展迅猛、社會穩定、創新創業氛圍濃厚”,黃俊瑯驚喜之餘,也萌生了到深圳創業的想法,“從企業和創業角度來說這些都是重要條件”。
初到內地創業的黃俊瑯,工作和生活上也遇到了許多不適應。去成都出差時,雖然知道當地喜歡吃辣,但是當點了個清炒大白菜竟然也是辣的,直言“頂不住”。還有一次從廈門回港,買了從廈門北到香港的高鐵票,但是當時不知道分廈門北和廈門兩個站,結果跑到廈門站候車,導致錯過那班高鐵。當天已沒有其他班次到港,他只好從廈門打車到潮汕站,再搭乘別的高鐵回港。類似的“水土不服”有很多,對政策不了解、對環境和市場不熟悉⋯⋯黃俊瑯在創業路上走了不少彎路,但他堅持了下來,不但成功度過了適應期,而且逐漸成為熟悉大灣區內地城市政策的行家裡手。
正因為經歷了許多挫折,黃俊瑯更深切體會創業者的艱難,尤其是香港青年隻身到內地打拼的不易。為了讓更多的香港青年可以圓自己的創業夢,他決定和幾名香港專業人士一起打造青年科創谷,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想到內地創業的香港青年,甘當他們的“盲公竹”,幫助他們探路、找路,實現創業夢想。
“還沒創業的,我們希望啟發他;創業中的,我們就看有什麼能幫助他;已經成熟了,我們就考慮有沒有一些資源可以對接……”黃俊瑯介紹道,科創谷的核心功能是服務,了解每個項目在不同時間、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一企一策”的項目孵化和加速發展服務。團隊重點協助進駐科創谷的港澳初創項目,解決好“水土不服”問題,包括工商註冊、稅務、人才招聘、商務活動開展等細節,讓企業騰出更多時間和空間,專注於培養核心競爭力。同時協助初創項目調整和優化商業模式,實現企業更有效率地對接內地和海外市場,實現做大做強。
2019年9月6日,由中山市南區辦事處、香港高鋒集團共同籌建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山市南區國際青年科創谷正式投入運營。這是繼前海、廣州之後,黃俊瑯參與的又一孵化項目。他鬆了一口氣說:“這3個月,我多數時間駐扎中山,忙著籌備南區科創谷,終於見到成效。接下來,又要到各城市之間當‘空中飛人’,搭建不同的創業孵化和加速平台。”
黃俊瑯投身創業孵化和加速工作多年,他的團隊在搭建創業孵化平台領域不斷進取,先後在香港、深圳、廣州、中山、南京、石家莊、成都等地都開辦了科創谷。其中僅前海科創谷一個基地,成立來已經服務超過130個香港創業企業。他坦言,“我們就希望為香港青年布局一個全國性的創業孵化器。下一步還打算在韓國釜山開一個,逐漸走向國際。”從大灣區出發,走向國際,黃俊瑯在成全他人的路上也成就了自己。目前,黃俊瑯是香港高鋒集團的合夥人及副總裁、G-Rocket國際加速器聯合創始人及行政總裁。
近年來,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正在成為香港青年的新選項,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就業,搭上大灣區發 展高速列車。圖為香港青年在深圳創意公司工作(圖:中新社)
學生時代的黃俊瑯也是激情熱血青年,思想也曾簡單易偏激,熱心於社會運動,曾參與“佔中”,但隨著個人不斷成長,對社會特別是對國家日益深入的了解,他逐漸變得成熟與理性。他坦言,“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做過學生組織工作,肯定是有‘熱血’、會‘激進’。但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發現通過溝通、談判形式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好的方法。”他認為,即使在世界範圍,對於不同的政治、社會議題,很少需要通過“打架”或者是以社會動亂方式來解決,那樣也不可能解決。因為在社會混亂的情況下,會導致整個社會福利、民生及經濟問題的出現。“我們提倡通過理性溝通,以溫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爭取社會進步,而不是訴諸暴力。”他直言,相信大部分香港青年都是愛香港,以香港利益為出發,那就應該理解,在一些問題上各方尚未達成共識時,越“鬧”只會產生更多矛盾,只能讓解決事情的大環境變得更加糟糕,社會發展不了。“與其這樣,年輕人不如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些,與特區政府合作,解決一些最核心最急迫的社會問題,讓自己未來的路更好走一些。”
10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宣布解散,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會長的黃俊瑯指出,學生組織在大學裡有獨特定位及歷史價值,除了承擔服務同學會員的工作外,亦積極參與大學發展事務,同時還是同學成長的一個重要地方。他認為應該保全學生會,通過溝通、商討的方式訂立學校與學生會的良性關係,讓學生會發揮正面的積極作用。“無論是社會議題,或者是政治議題,我都秉持著通過溝通溫和理性的方法去爭取一些進步。”黃俊瑯補充道。
近年來,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正在成為香港青年的新選項,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就業,搭上大灣區發展高速列車。圖為香港青年在深圳創意公司工作(圖:中新社)
“香港青年應該把握住國家發展的歷史機遇。”黃俊瑯肯定地說,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很龐大的經濟載體,能夠滿足香港青年無論是在就業還是創業方面的發展需求。他分析道,當前,內地無論在土地運營、稅收優惠、產業合作、人才交流、人才待遇等方面,都向香港青年、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培育和發展空間。對於不少香港青年對整個大灣區政策不了解,或了解片面,或只知道個名字、不了解具體內容和申請流程,“這就要通過我們這些香港青年機構去解析給他們知道。”黃俊瑯說。他把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當成自己的職責。
“香港是一個經濟環境發展得很完善的地方,在這個國際化平台上我們青年人應該發揮它的優勢,把眼界擴展開來,比如擴展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這樣人生將擁有更多的機會,你可以在整個大灣區就業、創業、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不是限於香港。”黃俊瑯表示,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因此抓住國家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可以著眼廣闊的國際市場。
為了讓香港青年更順暢的融入整個大灣區,黃俊瑯團隊不斷開展各種交流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每一年他們都會組織三、五十名香港青年到內地體驗實習,加深對內地的了解。活動深受香港青年歡迎,經常是幾百、上千人爭搶幾十個名額。“定期舉辦一些活動,目的就是讓香港和內地創業青年結識彼此,並成為夥伴,這樣工作和生活都會進展得更加順利。”黃俊瑯介紹,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經驗不同,各有優勢,把有國際視野的香港青年和熟悉內地市場的內地青年放到一起,加上國家的大政策,會有一個很好的融合和發展。此外,黃俊瑯團隊還組織一批創業導師定期為創業者們開展相關培訓,以及舉辦各種活動讓創業青年們交流、分享各種創業項目。“在這過程中,我們也見證了很多青年,包括我自己的同輩的一個性格的改變,有一個成長的機會。”黃俊瑯欣慰地說。
今年9月,中央推出具針對性的惠港青年八條措施,包括為香港青年提供實習、赴內地交流和就業機會,推出創新創業項目支持計劃,在多項全國性青年科創賽事中優化拓寬香港賽道等,力求破除藩籬,打通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最後一公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中央加強力度給香港青年提供優惠措施,它銜接了就業、創業、生活三大領域,相信未來5到10年,去內地發展形勢大好。”黃俊瑯表示,雖然過去三大領域也有一些政策,但是感覺有點散,現在中央統籌起來,發揮的功效更大。他建議,特區政府要跟內地相關部門保持溝通,充分利用好政策,出台相應的措施確保更多香港青年更積極也更加便利到內地發展。“我們未來也會推出一些計劃,引導更多的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創業,這是我們原則性的目標。”
他同時希望,香港的青年也要努力走出去,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眼界,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再多的宣傳也不及個人親身去體驗”,他建議青年朋友多到內地走走看看,實地了解,親身體驗,加深對國家的認識,主動擁抱國家發展,這樣才能在歷史洪流中激流勇進,實現人生價值。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1月號
編輯:李博揚
監製:姚潤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香港仔黃俊瑯由一個熱衷社會運動的學生,到選擇赴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並逐漸成長為香港青年內地創業的“引路人”,他的經歷頗具啟發意義。在擁抱灣區、逐夢未來的路上,黃俊瑯不僅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一批年輕人,實現了個人價值的升華。
文|本刊記者 姚潤澤
黃俊瑯(本刊記者 魏小旋 攝)
黃俊瑯出生於1991年,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90後,2014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專業,曾任該校學生會會長。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跨國企業做訓練生,雖然這個工作機會難得,也是他希望的安穩環境,但是做了一年後,黃俊瑯還是決定辭職。“我反思過,覺得這個工作可能不太適合我,我主要還是希望從事跟人溝通的工作,也希望做一點事情。”黃俊瑯說。於是,2015年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黃俊瑯選擇深圳作為創業之地,從經營一個網絡服務平台開始,經過一年左右的運作,成功獲得融資,在香港和深圳引起了較大反響。之所以選擇到內地創業,源於他對內地的再認識。雖然小時候也隨父母到過內地,但始終印象模糊,感覺有點落後。直到大學時一次跟隨學校的交流團到內地參觀考察,他才有了新的觀感。“我的最大感受是前後變化,因為有10年沒回去過,10年變化非常大。”他回憶道,小時候沒有高鐵,從深圳去東莞要坐兩個小時的小巴;現在內地高鐵發達,可能只要15分鐘就能從深圳去到大灣區任何一個地方。“城市發展迅猛、社會穩定、創新創業氛圍濃厚”,黃俊瑯驚喜之餘,也萌生了到深圳創業的想法,“從企業和創業角度來說這些都是重要條件”。
初到內地創業的黃俊瑯,工作和生活上也遇到了許多不適應。去成都出差時,雖然知道當地喜歡吃辣,但是當點了個清炒大白菜竟然也是辣的,直言“頂不住”。還有一次從廈門回港,買了從廈門北到香港的高鐵票,但是當時不知道分廈門北和廈門兩個站,結果跑到廈門站候車,導致錯過那班高鐵。當天已沒有其他班次到港,他只好從廈門打車到潮汕站,再搭乘別的高鐵回港。類似的“水土不服”有很多,對政策不了解、對環境和市場不熟悉⋯⋯黃俊瑯在創業路上走了不少彎路,但他堅持了下來,不但成功度過了適應期,而且逐漸成為熟悉大灣區內地城市政策的行家裡手。
正因為經歷了許多挫折,黃俊瑯更深切體會創業者的艱難,尤其是香港青年隻身到內地打拼的不易。為了讓更多的香港青年可以圓自己的創業夢,他決定和幾名香港專業人士一起打造青年科創谷,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想到內地創業的香港青年,甘當他們的“盲公竹”,幫助他們探路、找路,實現創業夢想。
“還沒創業的,我們希望啟發他;創業中的,我們就看有什麼能幫助他;已經成熟了,我們就考慮有沒有一些資源可以對接……”黃俊瑯介紹道,科創谷的核心功能是服務,了解每個項目在不同時間、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一企一策”的項目孵化和加速發展服務。團隊重點協助進駐科創谷的港澳初創項目,解決好“水土不服”問題,包括工商註冊、稅務、人才招聘、商務活動開展等細節,讓企業騰出更多時間和空間,專注於培養核心競爭力。同時協助初創項目調整和優化商業模式,實現企業更有效率地對接內地和海外市場,實現做大做強。
2019年9月6日,由中山市南區辦事處、香港高鋒集團共同籌建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山市南區國際青年科創谷正式投入運營。這是繼前海、廣州之後,黃俊瑯參與的又一孵化項目。他鬆了一口氣說:“這3個月,我多數時間駐扎中山,忙著籌備南區科創谷,終於見到成效。接下來,又要到各城市之間當‘空中飛人’,搭建不同的創業孵化和加速平台。”
黃俊瑯投身創業孵化和加速工作多年,他的團隊在搭建創業孵化平台領域不斷進取,先後在香港、深圳、廣州、中山、南京、石家莊、成都等地都開辦了科創谷。其中僅前海科創谷一個基地,成立來已經服務超過130個香港創業企業。他坦言,“我們就希望為香港青年布局一個全國性的創業孵化器。下一步還打算在韓國釜山開一個,逐漸走向國際。”從大灣區出發,走向國際,黃俊瑯在成全他人的路上也成就了自己。目前,黃俊瑯是香港高鋒集團的合夥人及副總裁、G-Rocket國際加速器聯合創始人及行政總裁。
近年來,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正在成為香港青年的新選項,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就業,搭上大灣區發 展高速列車。圖為香港青年在深圳創意公司工作(圖:中新社)
學生時代的黃俊瑯也是激情熱血青年,思想也曾簡單易偏激,熱心於社會運動,曾參與“佔中”,但隨著個人不斷成長,對社會特別是對國家日益深入的了解,他逐漸變得成熟與理性。他坦言,“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做過學生組織工作,肯定是有‘熱血’、會‘激進’。但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發現通過溝通、談判形式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好的方法。”他認為,即使在世界範圍,對於不同的政治、社會議題,很少需要通過“打架”或者是以社會動亂方式來解決,那樣也不可能解決。因為在社會混亂的情況下,會導致整個社會福利、民生及經濟問題的出現。“我們提倡通過理性溝通,以溫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爭取社會進步,而不是訴諸暴力。”他直言,相信大部分香港青年都是愛香港,以香港利益為出發,那就應該理解,在一些問題上各方尚未達成共識時,越“鬧”只會產生更多矛盾,只能讓解決事情的大環境變得更加糟糕,社會發展不了。“與其這樣,年輕人不如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些,與特區政府合作,解決一些最核心最急迫的社會問題,讓自己未來的路更好走一些。”
10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宣布解散,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會長的黃俊瑯指出,學生組織在大學裡有獨特定位及歷史價值,除了承擔服務同學會員的工作外,亦積極參與大學發展事務,同時還是同學成長的一個重要地方。他認為應該保全學生會,通過溝通、商討的方式訂立學校與學生會的良性關係,讓學生會發揮正面的積極作用。“無論是社會議題,或者是政治議題,我都秉持著通過溝通溫和理性的方法去爭取一些進步。”黃俊瑯補充道。
近年來,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正在成為香港青年的新選項,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就業,搭上大灣區發展高速列車。圖為香港青年在深圳創意公司工作(圖:中新社)
“香港青年應該把握住國家發展的歷史機遇。”黃俊瑯肯定地說,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很龐大的經濟載體,能夠滿足香港青年無論是在就業還是創業方面的發展需求。他分析道,當前,內地無論在土地運營、稅收優惠、產業合作、人才交流、人才待遇等方面,都向香港青年、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培育和發展空間。對於不少香港青年對整個大灣區政策不了解,或了解片面,或只知道個名字、不了解具體內容和申請流程,“這就要通過我們這些香港青年機構去解析給他們知道。”黃俊瑯說。他把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當成自己的職責。
“香港是一個經濟環境發展得很完善的地方,在這個國際化平台上我們青年人應該發揮它的優勢,把眼界擴展開來,比如擴展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這樣人生將擁有更多的機會,你可以在整個大灣區就業、創業、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不是限於香港。”黃俊瑯表示,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因此抓住國家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可以著眼廣闊的國際市場。
為了讓香港青年更順暢的融入整個大灣區,黃俊瑯團隊不斷開展各種交流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每一年他們都會組織三、五十名香港青年到內地體驗實習,加深對內地的了解。活動深受香港青年歡迎,經常是幾百、上千人爭搶幾十個名額。“定期舉辦一些活動,目的就是讓香港和內地創業青年結識彼此,並成為夥伴,這樣工作和生活都會進展得更加順利。”黃俊瑯介紹,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經驗不同,各有優勢,把有國際視野的香港青年和熟悉內地市場的內地青年放到一起,加上國家的大政策,會有一個很好的融合和發展。此外,黃俊瑯團隊還組織一批創業導師定期為創業者們開展相關培訓,以及舉辦各種活動讓創業青年們交流、分享各種創業項目。“在這過程中,我們也見證了很多青年,包括我自己的同輩的一個性格的改變,有一個成長的機會。”黃俊瑯欣慰地說。
今年9月,中央推出具針對性的惠港青年八條措施,包括為香港青年提供實習、赴內地交流和就業機會,推出創新創業項目支持計劃,在多項全國性青年科創賽事中優化拓寬香港賽道等,力求破除藩籬,打通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最後一公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中央加強力度給香港青年提供優惠措施,它銜接了就業、創業、生活三大領域,相信未來5到10年,去內地發展形勢大好。”黃俊瑯表示,雖然過去三大領域也有一些政策,但是感覺有點散,現在中央統籌起來,發揮的功效更大。他建議,特區政府要跟內地相關部門保持溝通,充分利用好政策,出台相應的措施確保更多香港青年更積極也更加便利到內地發展。“我們未來也會推出一些計劃,引導更多的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創業,這是我們原則性的目標。”
他同時希望,香港的青年也要努力走出去,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眼界,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再多的宣傳也不及個人親身去體驗”,他建議青年朋友多到內地走走看看,實地了解,親身體驗,加深對國家的認識,主動擁抱國家發展,這樣才能在歷史洪流中激流勇進,實現人生價值。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1月號
編輯:李博揚
監製:姚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