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中車集團已成功打造出世界首套最高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和最高時速400公里高速動車組,並成為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企業。中車集團實現“領跑”跨越的秘訣是什麼?未來將如何繼續推進高質量發展?本刊記者就此專訪了中車集團黨委常委、副總裁王軍。王軍自1985年參加工作起一直從事鐵路機車車輛和高速列車的研發、製造和技術管理工作,參與和見證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引領的全過程。他告訴記者,面對一個個挑戰,別無他法,只有一個選擇:無畏向前!
文|本刊記者 魏東升 馮琳
9月10日,王軍作為科技工作領域代表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中新社)
車輪飛馳,不覺經年。從“萬國機車”到“復興號”動車組,從普通鐵路到高速鐵路,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一次次科技的進步,一次次速度的飛躍,既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在這不凡的歷程中,中車集團代表中國科技創新力量的扛鼎者,也一路淬煉成為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企業。
中車集團黨委常委、副總裁王軍,是中國高速列車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的主要建設者與領軍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以及詹天佑铁道科學技術大獎等。從業36年來,王軍一直奮戰在中國普速、高速、高原、高寒等鐵路科技創新與產業化一線,為實現中國高速列車技術由落後追趕到國際引領的反超、中國中車產業規模躋身世界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行業首位、中國鐵路六次大提速、青藏鐵路、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磁浮交通等重大工程作出突出貢獻。
高鐵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
記者:從1952年新中國自主設計第一台蒸汽機車“八一號”下線,到如今中車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您如何看待近70年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事業的整體發展成就?
王軍: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領航擔當,可以說中車的奮鬥史即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業的發展史。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共有機車4,069台,分別來自9個國家30多家工廠,機車型號多達198種,被稱為“萬國機車博物館”。從1952年我國第一台蒸汽機車“八一號”下線開始,到1958年成功研製第一台幹線內燃機車“巨龍號”、第一台電力機車“韶山1型”,1969年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列地鐵列車……中車逐步構建起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體系和製造體系,能夠自主研製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客車、地鐵、貨車等各類產品,滿足了我國軌道交通運輸的需要,成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動車組停靠在武漢動車段的存車線上,準備進行檢修和保溫作業(圖:新華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煥發出新的生機。中車開始進行內燃化、電氣化改造,研製生產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機車、客車和貨車,推動機車車輛實現更新換代,為我國鐵路六次大提速提供了裝備支撐。與此同時,我國鐵路貨車實現時速由70-80公里向時速100-120公里的升級換代、載重也由60噸級升級到70-80噸級。從2004年開始,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開啟了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艱辛歷程。
經過近4年努力,2008年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同年,和諧型系列大功率機車研製成功。以此為標誌,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開始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中國高鐵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到2020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79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9%;其中,時速300-350公里的高鐵運營里程1.37萬公里,佔比為36%;時速200-250公里的高鐵運營里程2.42萬公里,佔比為64%。投入運營的高速列車近4,000組,佔世界高速列車總數三分之二,實現了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創造了時速420公里交會試驗世界紀錄。
從“和諧號”創造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到“復興號”樹立世界高鐵運營新標杆,再到“綠巨人”進藏入疆,近4,000列高鐵列車奔馳在祖國廣袤大地上,鑄就“大國重器”,實現從追趕到領跑的偉大跨越,成為中國遞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2015年新中車集團成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視察中車,勉勵我們持續領先領跑,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永遠掌握主動權。總書記點讚道,“‘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範例就是高鐵”。
在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競爭格局中
實現“領跑”跨越
記者:與歐美日等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對比,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業的實力和水平如何?您認為中國在此領域能在國際上取得跨越式“超車”發展的秘訣是什麼?
王軍: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進入21世紀後,我國高速鐵路經歷了跨越式發展,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快速崛起,在全球競爭格局中也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同時,在國家政策和基礎設施投資的驅動下,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迅猛,已經形成了自主研發、配套完整、設備先進、規模經營的集研發、製造、試驗和服務於一體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體系,整體研發能力和質量水平大幅提升。特別是以高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裝備已成為我國先進技術出口的名片,得到國際市場客戶的認可好評,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結合中車的發展來總結我國軌道交通裝備業在這一快速發展過程中取得成功的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得益於我國的新型舉國體制,全國“一盤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二是以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為代表的鐵路網建設,提供了一個超大的市場需求,拉動高速鐵路交通裝備實現跨越式發展;三是中車目前是我國唯一一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化集團,因此能夠實現行業統籌布局、統籌發展;四是中車具有完整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開放互動平台和一套科學的創新機制;五是中車建立了“開放、協同、一體化、全球布局”的科技創新體系,提出“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裝備一代”產品研發路線;六是企業培養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
總的來看,中車能夠實現從弱到強、從追趕到領跑、從本土企業到跨國企業的重大跨越,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創新引領,始終堅持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和自主創新相結合,並形成了中車人“敢於擔當、舍我其誰,勇於創新、志在必得”的創新精神。這是中車成為“央企典範”的寶貴經驗,更是中車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奮鬥的深刻啟示。
9月22日,在廣西柳州市柳江區,動車組列車從稻田旁駛過(圖:新華社)
“十四五”努力實現科技創新
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記者:目前,中車集團不僅在全球範圍內產業規模巨大,而且在技術方面已經成功打造出世界首套最高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和最高時速400公里高速動車組。這是否已達到我國軌道交通裝備業發展的頂點?“十四五”時期,中車還將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實現科技創新的高質量發展?
王軍:今年7月,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意味著我國經過近20年的持續研究和技術積累,基本建立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統的自主研製能力,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術和自主可控的產業配套能力。但這絕不是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7月20日,由中車集團承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圖:新華社)
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一張“金名片”,“十四五”期間中車應當也必須擔負起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努力實現科技創新的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為此,中車將從現階段“市場需要產品,產品滿足市場,產品帶動技術”向“技術驅動產品,產品引導市場,市場檢驗技術”轉變,通過技術驅動產品升級,實現持續的創新引領和市場引領。
在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十四五”期間中車將積極開展高速磁浮的工程化研究,包括磁浮系統的一體化規劃、低成本建設等。中車還將開展基於既有高鐵線路時速400公里高速智能動車組的研製,力爭在實現時速400公里高速運營的情況下,噪音、人均能耗等指標保持甚至優於現有高速列車的水平。
在提升基礎研究和技術原創能力方面,中車將持續整合內外部創新鏈能力,強化整體布局,科學謀劃建設技術學科體系和產品數字化研發平台,推進科技創新能力高質量發展。加強與中車產品相關的新材料、新工藝、智能化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融合,並加強應用基礎技術研究。同時要積極影響、培育、引導上下游產業鏈發展,確保產業鏈安全,力爭做好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產業鏈鏈長。
軌道交通裝備的核心要素不僅僅是速度,更安全、更智能、更綠色同樣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對更快捷、舒適、安全的運輸裝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這也是我們軌道交通裝備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十四五”期間,為了滿足客戶對產品安全、智能和全生命周期服務的需要,中車將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北斗等先進技術,從產品的設計、製造、運營、維保等全流程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此外,為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中車也制定了自己的雙碳行動計劃來降低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主要通過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的應用來提升產品能效、降低能耗、提高材料回收利用比率。除了軌道交通這一核心業務,中車在風電、新能源商用車、新材料等領域也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實力,並在環境治理、氫能產品等方面也開展了相關業務,這些新興產業也都能夠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
以優異產品服務香港民眾
記者:廣深港高鐵自2018年開通後持續服務廣深港人民,伴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中車將如何進一步參與大灣區內的軌道交通建設運營?
王軍:2010年11月,港鐵公司啟動廣深港高速動車組項目的招標工作,中車四方公司成功中標。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正式開通,讓廣深港之間實現1小時通勤,為粵港人民的便捷交流構建起了橋樑。截至今年10月,廣深港高鐵共計輸送三地乘客2,326萬人次。
近日,大灣區最快地鐵——由中車株機公司與廣州地鐵集團聯合打造的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已正式開通運營,這是我國首條時速160公里的全地下市域快線,乘客的體驗反饋是“又快又穩,感覺像是坐高鐵!”此外,由中車廣東公司研製的新一代城際市域動車組也將於明年起為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提供服務。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落地實施,為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中車將充分發揮在軌道交通裝備的優勢,繼續致力於提高科研、技術、服務水平,拓寬軌道交通產品在國鐵、城際、市域等市場的運用,推動深入參與大灣區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合作,推動大灣區軌道交通安全、綠色、智能化發展。
記者:兩地民眾家喻戶曉的慈善項目——香港“健康快車”,被稱為“火車上的慈善醫院”。我們了解到您曾負責第一列“健康快車”的研製工作。除此之外,中車與香港方面還有哪些交流合作?未來是否會為香港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建設提供支持與服務?
王軍:“健康快車”是經特別設計建造的專門從事慈善醫療活動的流動的眼科列車醫院,源起香港回歸時贈送給內地的禮物。目前“健康快車”共有四列,由中車四方公司負責研製。我也有幸作為項目主任設計師主持了第一列“健康快車”研製工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那天,我還在香港參加了第一列“健康快車”的交車儀式。
香港回歸以來,中車與港鐵公司更是保持著良好的長期深度合作關係。除了廣深港高鐵項目外,2015年又在國際競標中成功中標香港市區線地鐵車輛採購項目,項目共93列車(744輛),是港鐵史上最大規模的新列車採購,也是中國境內最大的一筆地鐵車輛訂單。目前,車輛正處在陸續交付和調試階段。因香港市區線項目執行出色,港鐵公司分別於2020年8月和2021年6月,授予我們“安全表現獎”和“質量金獎”。
未來,中車將一如既往地深入參與香港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繼續以優異的產品服務香港民眾。不久的將來,大批由中車提供的現代化列車,將融入香港人民的生活中,給他們帶來更便捷、更舒適的出行體驗。另外,中車與港鐵公司也在開展多項前瞻性合作,以智慧列車為基礎,以健康管理和清潔能源等新技術為支撐,中車將積極運用多年來在列車新技術研發和清潔能源方面的積累,為港鐵優化車輛運營貢獻中車智慧、為香港早日實現碳中和貢獻中車力量。
產業報國勇於創新 星光終不負趕路人
記者:您主持了我國高速列車多項重大工程項目的研發,一路參與並見證了“和諧號”“復興號”高鐵的研製與誕生。您個人在科研道路上有什麼感受?有哪一瞬間令您難忘?
王軍:自1985年參加工作後,我一直從事鐵路機車車輛和高速列車的研發、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非常有幸,我趕上了中國鐵路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參與和見證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引領的全過程,在創新團隊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攻堅克難,完成了“和諧號”“復興號”高速列車的系列化研製。36年來,我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以產業報國、勇於創新為己任,希望能讓中國高鐵跑得更快、行得更穩,乘坐更舒適、出行更便利。
3月28日,由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打造的“熊貓專列”正式載客啟程。“熊貓專列”均為兩人間或四人間的臥舖包間,全列覆蓋5G無線網絡,配備有獨立衞生間、恆溫淋浴、移動點歌和影音娛樂系統、餐酒吧和棋牌室(圖:新華社)
中國高鐵建設自2004年全面啟動至今,短短的十餘年時間內,走過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其實,在每一代高鐵產品研製過程中,都會遇到方方面面的難題,技術掌握、產業化建設、體系形成尤其難。 2008年啟動的“和諧號”CRH380A的開發就很有代表性。高速動車組是高精尖技術的集大成者,隨著速度的攀升,技術難度呈幾何級數增大。而時速380公里動車組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必須也只能依靠自主研發。系統集成、輕量化、抗蛇行運動失穩、抗高速脫軌等一系列挑戰性問題擺在面前。從細節來看:有技術層面的,比如氣動頭型設計優化的問題;有產品層面的,比如大斷面鋁合金型材開發的問題;還有產業管理層面的,比如人才、供應鏈、產業能力建設等等。
CRH380A型動車組研製,是我們經歷的當時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科學研究試驗:450餘項仿真計算、1,050餘項地面試驗、2,800餘項線路試驗,實現了系統集成、頭型、輕量化車體、轉向架等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尤其是2011年12月3日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間的先導段聯調聯試和綜合試驗中,動車組跑出時速486.1公里的運營線運營車世界最高試驗速度!這份成果來之不易,星光不負趕路人,勝利屬於所有中車人。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1月號
編輯:魏小旋
校對:邸 倩
監製:魏東升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