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陳亨達:“一帶一路”未來5年發展秉持綠色、開放、廉潔理念

日期: 2021-11-17 來源:紫荊
字號:

文|陳亨達


自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已走過八個年頭,與沿線各國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相當豐富。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與172個國家或國際組織簽署206份合作文件,與15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42個國家建立投資合作工作組。2021年是“十四五”時期的首年,“一帶一路”的建設亦會踏上新台階,向高質量發展。

 

雖然倡議2013年提出,但具體建設“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白皮書在2015年才公布。經過“十三五”(2016-2020)期間的建設後,今年開始的“十四五”(2021-2025年)將有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

 

今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發表。全文逾7萬字分為19篇合共65章,當中關於“一帶一路”的是第41章“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未來5年發展,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秉持綠色、開放、廉潔理念,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安全保障,促進共同發展。《綱要》提出從四方面發展高質量“一帶一路”,即加強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經貿投資務實合作、架設文明互學互鑒橋樑。

 

與“十三五”比較,“十四五”的“一帶一路”由“建設”去到“發展”階段,理念亦由“親誠惠容”變成“綠色、開放、廉潔”。“親誠惠容”是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周邊外交的方針。“親”是親近友善;“誠”是誠心誠意;“惠”是互惠互利;“容”是包容。踏入“十四五”,除了“親誠惠容”外,亦要講理念原則,“一帶一路”發展必須是可持續,包括“綠色、開放、廉潔”三大元素。

 

理念及融資強調可持續

 

早在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已提出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及“要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他認為,發展需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既回應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不同聲音,亦彌補由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的不足。

 

除了理念外,“一帶一路”融資模式亦需有可持續元素。“十三五”期間,“一帶一路”項目以建立多元化融資模式為主,但有項目因東道國無力還債而以資產經營權抵償,導致近年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是否“債務陷阱外交”的討論時有出現。雖然已有多家歐美研究機構甚至世銀經濟學家不同意這說法,但仍有政客以此炒作。

 

因此,《綱要》強調“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原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資金來源由“多元化融資模式”擴至“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發揮“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絲路基金等作用,支持多邊和各國金融機構參與投融資,避免東道國累積債務。

 

除了着力點轉變外,“十四五”規劃亦因“一帶一路”建設已有多年,一些新的方向將在“十四五”期間出現。首先,國與國合作要“加強安全保障”。根據以往經驗,由於沿線國家眾多,但發展水平差異大,相關領域風險頻生,安全問題明顯,“走出去”的中企要強化風險防範意識,提高防控能力。

 

首次提出數字經濟合作

 

其次是“構築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是伴隨全球分工而發展出來,是跨國企業在全球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果。兩條鏈去年因疫情衝擊失效,尤其是疫情初期,企業停工停產,全球經濟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令國際貿易及投資大幅萎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在兩條鏈加強合作分工,防止再現危機。

 

“一帶一路”倡議強調要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十三五”期間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環保、生及中醫藥等8個領域合作;到了“十四五”,將專注公共生、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藝術五方面深化合作,其中數字經濟是首次提出。

 

2017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數字絲路有助克服沿線國家的文化差異、信息不對稱及互信問題,中國將推動沿線國家在信息基礎設施、貿易、電子商務等合作。截至去年底,中國已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2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中國去年跨境電商貿易額1.69萬億元,增長31%。

 

雖然“一帶一路”源於歷史,但卻是屬於未來。它已走過“大寫意”階段,正向着高品質方向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說需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各方才能合力完成這幅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作者為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


編輯:趙欣

監製:連振海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陳亨達:“一帶一路”未來5年發展秉持綠色、開放、廉潔理念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