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輝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榮譽會長
數碼化經濟是世界大潮流,在網絡市場中,數碼化商品已逐漸取代實物商品,例如音樂、電影、動漫、照片、文本等,不同格式的數碼化商品在市場中猶如雨後春筍。
數碼化革命 產權保障具挑戰
利用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數碼化商品和資產的存儲、複製、分銷的成本接近零,而在一個無限互聯的世界中,藝術作品可以在不同平台上製作、共享、重新混合等。正因網上內容創作的過程已變得非常簡單,任何擁有數碼設備的用家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成為內容創作者。
數碼化革命為全球商業市場帶來許多新挑戰,例如如何驗證數碼化資產的真實性?如何釐清數碼化資產的擁有權?如何保障原創者的利益?從前在現實世界中,以唱片、磁帶、CD等實體來計算資產量比較容易,但在今天網絡世界中,藝術家如何精準地跟蹤其原創作品的使用量(例如歌曲的播放或下載次數)呢?尤其用家可能是來自第三方提供商的媒體,計算更加困難;又例如在混音創作方面,如何確定哪些作品被用於混音、混音後原創音樂家可獲取多少版權費等,仍然是業界需要重視的問題。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近期在數碼化經濟市場興起,其設計正為上述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案。筆者認為,全球首個成功的NFT應用,非2017年加拿大推出的「謎戀貓」(Crypotokitties)網上養貓遊戲莫屬。該遊戲讓玩家透過「以太坊」(Ethereum)網絡進行加密交易,每個玩家可以使用「以太幣」公開買賣虛擬貓咪,並且可以與另一玩家馴養後代。
表面看來,「謎戀貓」只是一般的網絡遊戲,但技術上它並非那麼簡單,背後所採用的交易方法,充分反映出NFT的實用性,解決上述數碼化資產交易所面對的問題。在功能上,NFT中的「代幣」是一張數碼證書,透過區塊鏈技術,每個代幣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謎戀貓」應用中,一隻虛擬貓咪(資產)便是一個代幣,NFT確保每張證書(代幣)與對應的貓咪維持一對一關係,因此它能證實資產的唯一性,同時,利用加密技術,NFT亦能證實買家對資產的擁有權。
再者,每一隻貓咪都有其獨特性,所以它對應的代幣,也難以與另一個代幣(即另一隻貓咪)直接交換,這限制正是NFT「非同質化代幣」的特質,與「同質化代幣」應用(例如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截然不同。
NFT亦充分利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實踐去中心化交易,以提升交易透明度,令買賣雙方都可以很容易透過追溯「區塊」(帳本),了解每個代幣(每隻貓咪)交易的過程和歷史;而且區塊鏈的加密功能,使「區塊」內容難以被偽冒或刪改,維護代幣(貓咪)交易資訊的可靠性。
NFT交易透明公開 助分配紅利
在「謎戀貓」遊戲操作中,除了販售貓咪外,馴養後代過程也是公開的:雄性和雌性貓咪各自有代表它們的代幣(電子證書),所生的小貓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立代幣,而代幣的「區塊」內容包含其父母的紀錄,令整個馴養過程的透明度提升,讓用家輕易地追蹤每一個交易(混合)過程。
換個場景,「謎戀貓」操作同樣適用於其他數碼資產交易平台。以數碼化音樂為例,系統不但可以利用NFT確保每首原創歌曲的原創者身份,更可以確保混音作品所有參與者的身份,以及各人貢獻之份額。從商務角度,這些紀錄有助各原創者獲得適當的紅利分配。
總言之,NFT可有效追蹤任何數碼化資產的生命周期,從創建、混合、交易、附加元數據、以至分發等不同任務,對數碼化資產管理及商務非常關鍵。不過,NFT並非十全十美,特別在文化處理上,仍然存在不少灰色地帶,例如:
代幣與實體資產 或有錯配
一、許多用家誤以為NFT同樣可以支撑實體資產交易,認為既然NFT能明確一對一地記錄目標資產的特性,因此不論虛擬或實體資產也可適用。但事實並非如此,原因是NFT系統可以確定代幣的唯一性,但如代幣所對應的是實體資產,系統無法證實該資產(例如藝術作品)的真偽,因此可能曾經被更換或模仿過。由此可見,虛擬世界的證書(代幣)和現實世界資產是有機會錯配的,如此該代幣便會變得一文不值。
二、NFT技術可用作證實數碼化資產的唯一性。NFT利用資產(例如虛擬貓咪)的原創資訊,例如原創的作家、地點、時間或其他特徵等作為「種子」(即「鑰匙」),進行資產加密,確保代幣和資產的一對一關係,以及此關係的獨特性,增加解碼難度。換句話說,用家要利用同一條鑰匙才能解碼,開啟自己的資產(作品)。
但如果多年後相對的解碼器被更新了,那麼現有的資產還能還原嗎?實際上,這是一個典型的「數碼檔案」問題,因此長遠而言,NFT解碼科技和其加密資產必須一同存檔,避免檔案之後「返魂無術」,可是這問題並未獲得業界關注。
資產「碎片化」 買家權益成疑
三、工商業界近年充分利用「碎片化」(Fragmentation)商業模式推行NFT買賣,數碼化資產被分割成多片碎片(Fragment),並利用獨立代幣對應各個碎片,分拆出售。有中文大學校友組織日前便推出NFT籌款活動,把一幅中大圖象切割成100格小圖,利用NFT每格出售。
「碎片化」的確可以擴大參與,但只擁有一塊碎片的買家,又可以擁有母圖多少的權利呢?他能利用這一片的權力參與二次創作嗎?再者,一旦相關的NFT網絡停辦了,在沒有統一NFT標準的情況下,那些被「碎片化」的母圖能夠被還原,重見天日嗎?NFT平台停辦絕非天方夜譚,且看年初推出的「魷魚貨幣」,推出後不久便倒台,令投機者虧蝕不扉。
欠國際標準 影響資產流通
四、NFT並沒有國際標準,今天市面常用的NFT標準包括「以太坊」ERC721、Flow、Solana等,例如「謎戀貓」便是建基於ERC721,反映利用NFT的資產難以跨平台使用,窒礙資產流通性。
近期,「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全球鋪天蓋地,Roblox、前稱Facebook的Meta、微軟、騰信等國際創科巨擘均計劃大力發展,「元宇宙」將會創造人類未來的虛擬世界,數碼化資產交易將會大行其道,而NFT必然會大派用場。然而,要保障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政、商界對上述NFT漏洞絕對不容掉以輕心。
▲ NFT可有效追蹤任何數碼化資產的生命周期,對數碼化資產管理及商務非常關鍵,不過仍有不少灰色地帶。圖為今年3月以逾6900萬美元成交的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法新社資料圖片)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