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8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聚焦總結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對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評價注重同中共中央已有結論相銜接,體現了中共中央對黨的百年奮鬥的新認識,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將於12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12月號特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慶祥對《決議》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外景(圖:新華社)
文|北京 韓慶祥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審議通過的《決議》又指出:“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可以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要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把握黨的百年奮鬥史。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就是緊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展開闡述的,我們需要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的全部內容及其精髓要義。
談論百年奮鬥史,最基本的,就是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從大歷史觀看民族復興,從歷史長河看民族復興,從寬廣視野看民族復興。
遊客在江西井岡山參觀“井岡紅旗”雕塑(圖:新華社)
從大歷史觀看民族復興
談論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及其主題,首先要談歷史觀,回答以什麼樣的歷史觀看待黨的百年奮鬥史及其主題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總結黨的百年奮鬥史,貫穿的是大歷史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樹立縱深而寬廣的大歷史觀,能將這極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遠、思得更明、悟得更透。
所謂大歷史觀,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從學理上展開來說,就是時間上以長遠視野、空間上以寬廣視野、主題上以完整視野、本質上以縱深視野,來觀察、把握歷史。時間上,它跳出一定歷史階段,把歷史階段放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大歷史長河中來把握,這是長遠史觀;空間上,它跳出一定歷史空間,從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寬廣視野看歷史空間,這是世界史觀;主題上,它跳出歷史片段和細節,用歷史主題把歷史片段和細節統領起來,這是整體史觀;本質上,它跳出歷史現象,走向歷史深處,分析歷史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這是規律史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戰略全局,本身就是大歷史觀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通篇貫穿的,就是大歷史觀。在歷史時間上,它把我們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放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加以展現,高瞻遠矚、豁目開襟,關於四個“歷史時期”及其偉大成就的論述,以及“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闡述,就是如此。在歷史空間上,它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置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歷史框架中進行考量,波瀾壯闊、騁懷遊目。如“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便是如此。在歷史主題上,關於黨的百年奮鬥史的四個歷史時期及其偉大成就的闡述,都是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展開的,綱舉目張、以一持萬。在歷史本質上,縱深談論黨的百年奮鬥史,秉要執本、秉軸持鈞,如提出的“九個必須”。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在直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奮鬥歷程及其成功經驗這一重大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大歷史觀進一步提出三個“為什麼”,即“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基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歷史、理論、實踐等方面回答了“為什麼”。從歷史看,以四個“歷史時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成功經驗及其向世界作出的莊嚴宣告,為回答“為什麼”提供了基本依據。從理論看,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回答“為什麼”提供了核心密碼。建黨精神和精神譜系,是黨所想所行之精華的高度濃縮,是黨百年奮鬥的核心理念,凝結著黨百年奮鬥的靈魂精髓,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內在特質。一百年來,因中國共產黨人具有偉大建黨精神及其由此生成的精神譜系,使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矛盾難題、障礙阻力、艱難困苦、風險挑戰,大都勢如破竹、化險為夷、取得勝利。從實踐看,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的“九個必須”,是黨的百年奮鬥實踐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為回答“為什麼”提供了真實答案。中國共產黨能,就能在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義無反顧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扛在肩上,而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怕犧牲、英勇鬥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就好在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使我們既不走“邪路”,也不走“老路”,又不走“彎路”,從而不斷走向成功。馬克思主義行,就行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目的性、真理性和道義性,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使我們站在歷史正確一邊,掌握歷史主動;行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促進中國成功,它明確告訴我們幹什麼、為什麼幹、怎麼幹,使我們具有行動指南;行在21世紀馬克思主義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合理解釋21世紀“兩個大局”背景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因而能使我們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這有其深層的邏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行動指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旗幟和靈魂,理論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理論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礎,理論上是否科學、成熟和清醒,決定著黨的領導方向和水平。所以,馬克思主義“行”決定著中國共產黨“能”,中國共產黨“能”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紀念館外景(圖:新華社)
從歷史長河看民族復興
從歷史長河看民族復興,就是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放在歷史發展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把握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復興取得了哪些偉大成就、怎樣進一步為實現民族復興注入強大力量、在新征程上實現民族復興的總體方略是什麼等重大問題。
從過去看,談及百年奮鬥史及其主題,必談歷史發展階段,回答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復興取得哪些偉大成就。百年黨史,是苦難中鑄就輝煌、困局中開創新局、曲折中迎來光明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從奮鬥及其本質特徵上,闡述黨百年奮鬥的四個歷史時期及其偉大成就,把一個具有整體圖景也具有不同歷史特徵的100年呈現出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奮鬥體現為為救國而“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奮鬥體現為為立國而“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奮鬥體現為為富國而“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奮鬥體現為為強國而“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從現在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從黨在百年奮鬥歷程鑄就的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當今,我們站在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起點上,由此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的力量。歷史沉澱下來且影響深遠的是精神,精神是對黨的政治品格、本質底色、思想旗幟、初心使命、目標道路、情懷特質的高度凝練和概括。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思想上缺乏引領,在組織上一盤散沙,在目標上方向迷失,在社會上四分五裂,在精神上顯得被動。在中國共產黨的力量較為薄弱的建黨初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注重思想引領、組織力量、確定目標、團結人民、鑄就精神,這就凝縮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它分別是從科學認知、目標追求、鋼鐵意志、政治情懷提煉的。“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鬥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種建黨精神和精神譜系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對黨忠誠、家國情懷、社會奉獻、為民奮鬥,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精神上的被動”,鑄就了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大廈,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強大力量。在接近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今天,更需要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前進路上,我們要“滾石上山”“過坎闖關”,由此全黨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唯有如此,我們才具有實現民族復興所需要的咬定目標、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英勇奮鬥的精神品格,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
從未來看,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的征程上,要對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戰略謀劃,回答以什麼方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既闡釋了“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也運用歷史思維,進一步闡述“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才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中“九個必須”和“十條歷史經驗”,就是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闡述的,既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從而走向成功可資借鑒的歷史經驗,也是解答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總體方略。
總體看,一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這是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的領導力量。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二是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這是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的根基源泉。實現民族復興,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三是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是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的思想引領。一定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與《決議》均是全面闡述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四是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五是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是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的堅強柱石。六是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為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七是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是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的精神動力。八是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這是匯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磅礴力量以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法寶。九是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是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政治保證。
這九個方面,使我們對實現民族復興且繼續走向成功,看得更清、追得更遠、思得更明、悟得更透。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圖:新華社)
從寬廣視野看民族復興
從寬廣視野看民族復興,就是把實現民族復興放在世界歷史進程中,來理解和把握實現民族復興的世界意義。
首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有世界意義。
歷史的深處是歷史發展道路。在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是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度,談論中國共產黨所開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回答中國共產黨選擇什麼道路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是確定無疑的,但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有多種選擇。雖然西方最先完成了現代化任務,最先享受到現代化成果,但並不意味著只有西方才掌握打開現代化之門的鑰匙。西方模式只是實現現代化的一種選擇,而非唯一選擇;西式現代性只是現代性的一種版本,而非唯一版本。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選擇。鄧小平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
中國要完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這條道路發展成為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又是“中國式”,也是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基本經驗基礎上生成的,還是在本質上區別於西式現代化道路、又發展了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意義上,來定義“新”的。這四者相結合並取其精髓,可以確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豐富內涵:它符合中國國情;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注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整合黨的領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人民主體力量;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生命至上、美好生活、高質生產、保護生態有機統一起來。顯然,這條道路既吸收了現代化的一切積極文明成果,又把其消極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助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世界意義。它成功將西方的“普世模式”還原為“地域模式”,也證明了通往現代化並非只有華山一條路,所謂“全球化=西方化”“現代化=西方化”不過是西方編造的神話;它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延安市寶塔山(圖:新華社)
其次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開出人類文明新形態,也具有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蘊含現代化文明,為人類文明注入了中國元素,能內在創造和生長出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也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典型的“中國樣本”。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以問題意識為導向,依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日趨成為世界歷史並影響世界歷史,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歷史方位上強調與時俱進,具有開放性、創新性,蘊含向未來開放、向世界開放,並積極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的人類文明元素,有別於西方式的唯我獨尊;在奮鬥目標上,它注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人民性、人道性,蘊含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文明元素,有別於西方式的以資為本;在根本路徑上,注重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有整體性、系統性,蘊含注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的人類文明元素,有別於西方式的“單向度發展”;在領導力量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具有人類視野和世界擔當的政黨,它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具有人類性、普惠性,蘊含共商共建共享的人類文明元素,超越了西方式的零和博弈、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開出一條文明發展新道路,為人類文明進步帶來新曙光。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2月號
編輯:邸倩
校對:李博揚
監製:丁歌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