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後住過板間房和公屋,一共二十幾年。為了完成小時候要帶爸爸媽媽離開公屋、改善生活的承諾,大學畢業後連續3年每天做3份兼職,終於儲到第一筆首期,買了居屋,改善家人生活。”“我周文港重視承諾,無論對家人、對大家。”這是周文港參選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委界廣告的開頭幾句話。
周文港是一位80後的經濟及教育政策學者,現在嶺南大學任教。大學畢業10多年來,分別在工會、商會、智庫及多間大學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現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曾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本次專訪中,周文港回顧了他從板間房出發的奮鬥經歷,表達了對家國的感情依歸,詳細介紹了他本次參選帶來的“生態循環”政綱。
文|本刊記者
2018年,周文港以香港代表身份出席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大會並發言
長達三年的“兩份全職”
從出生起,周文港和父母家人一起,住了20多年板間房和公屋。板間房由一個村屋間隔而成,村屋四五百呎,隔成三間房,每間100多呎。周文港一家幾口住在其中一間,和另兩間的住戶共用廚房廁所。11年後,舉家搬入公屋,條件稍有改善,但彼時的公屋不像現在,窗口處安裝的並非擋風擋雨的玻璃窗戶,而是鐵欄,風雨直接從寬闊的縫隙穿進來。家裡就用膠板把窗口擋住,但風雨稍大就會移位漏水,積水量大,晚上需要起床擦去。後來,鐵欄換成了鋁窗。
周文港出生時,父母已經四五十歲。不像一般家庭中最小的孩子通常享盡寵愛、沒有家業壓力,周文港讀書認真,打工勤力。或許也有天賦加持,他是姐弟中唯一的大學生,也是老家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更不用說後來也成為家族中第一位博士,還撐起了搬入私樓的家業。
少時,父母上班後,周文港就和姐姐出門。有時回收空瓶買零食解饞,有時跟著姐姐賣麵包賺錢。那時居住的公屋附近經常有人們喝完隨手丟掉的空可樂瓶、維他奶瓶,姐弟們就撿起來洗乾淨,拿到士多店換錢——空玻璃樽回收5毛錢一個。姐弟們愛吃5元一杯的菠蘿冰。父母給2元零用錢,還差3元,就要去士多店換6個空玻璃樽。在年幼的姐弟心裡,這是生活的日常,甚至是樂趣。
讀書辛苦,但周文港打工更勤力。他小時候就對父母家人承諾,“我一定帶你們走(離開公屋),你們放心。但是要給我時間”。
中學期間,他送外賣,在加油站做加油員。大學期間照舊堅持打工,做學生助理、研究助理、兼職劇場帶位員,等等。“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做”,最高峰同時做四、五份,每份大約賺1千多元,至少能完全負擔學費,還能餘一些補貼家用。讀博士期間,周文港同時打三份工,白天從事政策研究工作,晚上到夜校教中學的中文、中國歷史等。每周有三個晚上只能在11點到家後才吃晚飯,連續三年,胃也是那時開始吃壞了。他說,那種半工讀的程度基本相當於兩份全職工作。
從大學到直讀博士期間,周文港優異的學習成績令他能獲得全額學費貸款,還能有一些獎學金。這筆總額高昂的貸款,全部由自己打工或兼職負擔。“最高峰欠了差不多四、五十萬的貸學金。可以分10年還的,但是3年我就搞定,最後一次全部還清。而且還儲到了買樓首期。”
周文港買下居屋的時間較早,那時樓價是一百多萬,一成首期就是十幾萬。說到此,他不無謙虛地補充,“在這種(樓價較低的)環境下搞定了”。記者問,會不會擔心年輕人認為眼下香港樓價已數倍飆升,你當時能儲到首期沒有參考意義?周文港說,現在屯門、元朗等地的兩房單位大約四五百萬,首期也是一成,就是四五十萬。現在每貸一百萬,月供大約五千多。如果首付付掉一兩成,那麼月供大約1萬5。若是兩夫妻每人月薪2-3萬,應該能夠負擔的起。最重要是這第一步的“上車”一定要做到。有了這第一步,慢慢就越來越往上走。“這不是我胡說八道,我親身經歷了怎麼從板間房、公屋、居屋、私樓這樣一步一步走上來。”“不能躺平,你必須奮鬥。”
由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辦的“內地與港澳青少年STEAM創客挑戰賽”,促進內地與港澳的教育及青少年學生交流合作
國家,國家,國是家的載體
周文港愛看電影,從小到大一直特別喜歡劉德華。那時青年對明星的欣賞普遍熱切直觀——留自己喜歡明星的髮型,青年周文港就是其中之一,留著劉德華在電影《黑金》中角色的髮型,還有意模仿過同款灰色襯衫。
15歲時,劉德華的《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上映。“當時劉德華扮演的是國軍空軍,在電影裡是打日本,最後都沒打贏人家,男女主角差點被拆散了,悲劇收場。”“那時候年紀小,看完就跟自己說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總要給人家欺負,總要打敗仗?真的是心情慷慨激昂!”據他說這是自己可感的愛國情懷的啟蒙。“一直有人問我,究竟是誰帶領你進愛國陣營?是劉德華的電影帶我進來的。”
因為愛家,所以更愛國。周文港對家庭、鄉土的重視,可能源自父母和家族。周文港在香港出生、成長,全家定居在此,但每年都回老家。通高鐵後,他每月都回,也常常帶上孩子。早兩年,為了方便經常帶孩子回去,他在老家買了一套商品房。“我不管以後他們(經常)回不回去,反正他們老爸我還在的時候,就要跟我回去。先有牢固鄉土觀,才能有牢固國家觀。”
周文港不認可自己靠半工讀還掉所有剩餘學貸、還儲到居屋首期的三年。“辛苦本身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一回事兒,但那三年雖然賺到錢,我覺得愧對了爸爸。我爸爸當時已經八十幾歲了,我和父親關係非常好,父親每天晚上等我回去。但是等我回到家時,我已經很累了,說不上幾句話。雖然沒過幾年買到了私樓,但沒過多久父親就走了。就等於我選擇了三年無法和爸爸享受天倫之樂。現在再想有也沒機會了……”因此,周文港現在特別重視家庭。“現在我只要沒有特別要緊的事,禮拜天基本不聽電話,陪兒子女兒做功課和天倫之樂。”“當然這陣子因為參選,周日也會‘身不由己’。”他笑說。
“我覺得家庭最重要。國家,國家,國是家的載體。”“所以現在,我覺得為自己奮鬥的差不多了,我想回歸到我要當一個為國家做貢獻的‘劉德華’,為香港、為國家而奮鬥。用我這十幾年的政策研究經驗,通過這個參政理政的機會和平台,貢獻我的香港、我的國家。”
涵蓋經濟、教育、青年的“生態循環”政綱
周文港的政綱分為三大主題:經濟、教育和青年。他說這三者是一個“政策生態循環”——要重建青年向上流動的階梯,需要這樣一個互相影響、互惠促進的“閉環”,才能真正推動改變。
周文港認為,香港加強和內地的“內交”非常重要。“內地現在有‘1314’,‘13’就是擁有3,300萬名、擁有300萬以上流動資金的中產群體,主要在沿海地區,‘14’就是已經擁有為數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現在全世界都在爭取內地這個中產市場,為什麼香港不好好爭取呢?”“我舉個例子,2018年全球經濟活動比較正常、還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當年內地有66萬人出國留學,其中36萬人去了美國,3.6萬去了加拿大,來香港的只有不到2萬。這個機遇不要小看,這66萬留學生每年所創造的產值和影響力非常大。香港不用貪多,只要把能握住其中一小部分,尤其是對香港未來人才的供給以支持經濟發展需要,就能在很多方面做很多事。”
與何濼生教授(中)和黃友嘉博士(左)一同參加國家住建部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及金融學院合辦的土地房屋論壇
“工業分4個階段,工業1.0等於機械化,工業2.0是電氣化,工業3.0是信息化,工業4.0是智能化。而現在內地的港資製造業基本都是工業2.0。怎樣從2.0過渡到3.0、4.0,教育是根本點。”“香港做好產業升級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不只是靠智能化,而是靠人才。”
“我們國家現在最需要什麼?是把國家製造業、尤其高端製造業中的技術含量搞上去。這就要靠做好STEM教育、未來培養出更多科技創新有關人才。這其中尤其要做好‘官產學研’四方合作,而不是當官的只看著自己‘份內’的事,產業界的只埋頭做產業,學校的‘關起門’埋頭做研究……而是這四個環節相互之間要打通,打通資源、優勢互補。”周文港提出建立一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創新教育體系,將長期拖慢香港創科發展的“各自為政”打通為“官產學研”“四方合作”。
他談到,現在香港高等教育中的很多制度,特別是對專家學者和科研人員等規管太過時。“在香港高校,專家學者或科研人員如果在校外從事任何有償活動,若酬金超過了工資的幾成(有些地方是三成)——譬如年薪100萬,那麼三成就是30萬——超過30萬的部分,當中的70%要上交給學校。這就嚴重打擊一個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再有,如果你發明了一個東西,這個東西的知識產權不一定是你的;而且如果你把自己的發明商品化,你能否拿到這個產品的所有權,或者學校是否鼓勵你去做這個項目,都成問題。”
他談到另一個制約香港創科發展的普遍問題是申請公帑資助的手續繁瑣冗長、規定過細。“比方說最簡單的申請一個優質教育基金,從申請到有結果基本要接近一年,而且報表非常多,每一條都要根據它的規矩來填寫,使用資金的規矩也非常嚴格——不是說給你100萬,你就可以支配,而是每一個item(條款)都管得很‘死’,而且都有一個上限”,嚴重打擊科創教育領域專業人士的積極性,“而在深圳可能一下就搞定了”,香港的人才可能因此而大量流失到了深圳。“所以從香港的大學內部到公共政策、科創政策,都很需要改進。這是我政綱裡面提到的,要大力促進‘官產學研’四方合作。”
此外,他還致力推動社區及社會福利資源分配機制的優化。他說,香港政府對於慈善事業的恆常資助,基本從港英時期開始就被幾大社會服務團體“壟斷”。很多愛國愛港的社區、社會福利團體,像勞工、同鄉、基層、社區、漁農、港人內地團體等,拿不到資助,很難開展社區工作。“這是一個長期不公平的狀況。”“而如果這些資助能給到愛國愛港慈善機構,我想也能讓受惠者感受到愛國愛港團體的溫暖和善意,幫到更多香港人建立對內地的情感聯繫、了解國家,有利於‘一國兩制’的實踐。”
周文港是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委會界別參選人,該界別其他參選人還有盛智文、陳月明、李浩然、林琳、黃元山、劉智鵬、譚岳衡、黃梓謙、李鎮強、江玉歡、曾瀞漪、梁美芬、陳紹雄、鄧飛、吳傑莊、林順潮、陳仲尼、林振昇、梁毓偉、陸瀚民、馮煒光、孫偉勇、陳家珮、容海恩、簡慧敏、陳沛良、林智遠、黃國、陸頌雄、蔡永強、麥美娟、陳凱欣、郭玲麗、陳凱榮、葛珮帆、張國鈞、刁勝洪、馬逢國、管浩鳴、謝偉俊、洪雯、屠海鳴、林筱魯、何君堯、孫東、陳曼琪、盧維思、蘇長榮、吳宏偉、黎棟國。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2月號
編輯:趙 欣
監製:周馬麗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我先後住過板間房和公屋,一共二十幾年。為了完成小時候要帶爸爸媽媽離開公屋、改善生活的承諾,大學畢業後連續3年每天做3份兼職,終於儲到第一筆首期,買了居屋,改善家人生活。”“我周文港重視承諾,無論對家人、對大家。”這是周文港參選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委界廣告的開頭幾句話。
周文港是一位80後的經濟及教育政策學者,現在嶺南大學任教。大學畢業10多年來,分別在工會、商會、智庫及多間大學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現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曾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本次專訪中,周文港回顧了他從板間房出發的奮鬥經歷,表達了對家國的感情依歸,詳細介紹了他本次參選帶來的“生態循環”政綱。
文|本刊記者
2018年,周文港以香港代表身份出席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大會並發言
長達三年的“兩份全職”
從出生起,周文港和父母家人一起,住了20多年板間房和公屋。板間房由一個村屋間隔而成,村屋四五百呎,隔成三間房,每間100多呎。周文港一家幾口住在其中一間,和另兩間的住戶共用廚房廁所。11年後,舉家搬入公屋,條件稍有改善,但彼時的公屋不像現在,窗口處安裝的並非擋風擋雨的玻璃窗戶,而是鐵欄,風雨直接從寬闊的縫隙穿進來。家裡就用膠板把窗口擋住,但風雨稍大就會移位漏水,積水量大,晚上需要起床擦去。後來,鐵欄換成了鋁窗。
周文港出生時,父母已經四五十歲。不像一般家庭中最小的孩子通常享盡寵愛、沒有家業壓力,周文港讀書認真,打工勤力。或許也有天賦加持,他是姐弟中唯一的大學生,也是老家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更不用說後來也成為家族中第一位博士,還撐起了搬入私樓的家業。
少時,父母上班後,周文港就和姐姐出門。有時回收空瓶買零食解饞,有時跟著姐姐賣麵包賺錢。那時居住的公屋附近經常有人們喝完隨手丟掉的空可樂瓶、維他奶瓶,姐弟們就撿起來洗乾淨,拿到士多店換錢——空玻璃樽回收5毛錢一個。姐弟們愛吃5元一杯的菠蘿冰。父母給2元零用錢,還差3元,就要去士多店換6個空玻璃樽。在年幼的姐弟心裡,這是生活的日常,甚至是樂趣。
讀書辛苦,但周文港打工更勤力。他小時候就對父母家人承諾,“我一定帶你們走(離開公屋),你們放心。但是要給我時間”。
中學期間,他送外賣,在加油站做加油員。大學期間照舊堅持打工,做學生助理、研究助理、兼職劇場帶位員,等等。“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做”,最高峰同時做四、五份,每份大約賺1千多元,至少能完全負擔學費,還能餘一些補貼家用。讀博士期間,周文港同時打三份工,白天從事政策研究工作,晚上到夜校教中學的中文、中國歷史等。每周有三個晚上只能在11點到家後才吃晚飯,連續三年,胃也是那時開始吃壞了。他說,那種半工讀的程度基本相當於兩份全職工作。
從大學到直讀博士期間,周文港優異的學習成績令他能獲得全額學費貸款,還能有一些獎學金。這筆總額高昂的貸款,全部由自己打工或兼職負擔。“最高峰欠了差不多四、五十萬的貸學金。可以分10年還的,但是3年我就搞定,最後一次全部還清。而且還儲到了買樓首期。”
周文港買下居屋的時間較早,那時樓價是一百多萬,一成首期就是十幾萬。說到此,他不無謙虛地補充,“在這種(樓價較低的)環境下搞定了”。記者問,會不會擔心年輕人認為眼下香港樓價已數倍飆升,你當時能儲到首期沒有參考意義?周文港說,現在屯門、元朗等地的兩房單位大約四五百萬,首期也是一成,就是四五十萬。現在每貸一百萬,月供大約五千多。如果首付付掉一兩成,那麼月供大約1萬5。若是兩夫妻每人月薪2-3萬,應該能夠負擔的起。最重要是這第一步的“上車”一定要做到。有了這第一步,慢慢就越來越往上走。“這不是我胡說八道,我親身經歷了怎麼從板間房、公屋、居屋、私樓這樣一步一步走上來。”“不能躺平,你必須奮鬥。”
由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辦的“內地與港澳青少年STEAM創客挑戰賽”,促進內地與港澳的教育及青少年學生交流合作
國家,國家,國是家的載體
周文港愛看電影,從小到大一直特別喜歡劉德華。那時青年對明星的欣賞普遍熱切直觀——留自己喜歡明星的髮型,青年周文港就是其中之一,留著劉德華在電影《黑金》中角色的髮型,還有意模仿過同款灰色襯衫。
15歲時,劉德華的《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上映。“當時劉德華扮演的是國軍空軍,在電影裡是打日本,最後都沒打贏人家,男女主角差點被拆散了,悲劇收場。”“那時候年紀小,看完就跟自己說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總要給人家欺負,總要打敗仗?真的是心情慷慨激昂!”據他說這是自己可感的愛國情懷的啟蒙。“一直有人問我,究竟是誰帶領你進愛國陣營?是劉德華的電影帶我進來的。”
因為愛家,所以更愛國。周文港對家庭、鄉土的重視,可能源自父母和家族。周文港在香港出生、成長,全家定居在此,但每年都回老家。通高鐵後,他每月都回,也常常帶上孩子。早兩年,為了方便經常帶孩子回去,他在老家買了一套商品房。“我不管以後他們(經常)回不回去,反正他們老爸我還在的時候,就要跟我回去。先有牢固鄉土觀,才能有牢固國家觀。”
周文港不認可自己靠半工讀還掉所有剩餘學貸、還儲到居屋首期的三年。“辛苦本身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一回事兒,但那三年雖然賺到錢,我覺得愧對了爸爸。我爸爸當時已經八十幾歲了,我和父親關係非常好,父親每天晚上等我回去。但是等我回到家時,我已經很累了,說不上幾句話。雖然沒過幾年買到了私樓,但沒過多久父親就走了。就等於我選擇了三年無法和爸爸享受天倫之樂。現在再想有也沒機會了……”因此,周文港現在特別重視家庭。“現在我只要沒有特別要緊的事,禮拜天基本不聽電話,陪兒子女兒做功課和天倫之樂。”“當然這陣子因為參選,周日也會‘身不由己’。”他笑說。
“我覺得家庭最重要。國家,國家,國是家的載體。”“所以現在,我覺得為自己奮鬥的差不多了,我想回歸到我要當一個為國家做貢獻的‘劉德華’,為香港、為國家而奮鬥。用我這十幾年的政策研究經驗,通過這個參政理政的機會和平台,貢獻我的香港、我的國家。”
涵蓋經濟、教育、青年的“生態循環”政綱
周文港的政綱分為三大主題:經濟、教育和青年。他說這三者是一個“政策生態循環”——要重建青年向上流動的階梯,需要這樣一個互相影響、互惠促進的“閉環”,才能真正推動改變。
周文港認為,香港加強和內地的“內交”非常重要。“內地現在有‘1314’,‘13’就是擁有3,300萬名、擁有300萬以上流動資金的中產群體,主要在沿海地區,‘14’就是已經擁有為數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現在全世界都在爭取內地這個中產市場,為什麼香港不好好爭取呢?”“我舉個例子,2018年全球經濟活動比較正常、還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當年內地有66萬人出國留學,其中36萬人去了美國,3.6萬去了加拿大,來香港的只有不到2萬。這個機遇不要小看,這66萬留學生每年所創造的產值和影響力非常大。香港不用貪多,只要把能握住其中一小部分,尤其是對香港未來人才的供給以支持經濟發展需要,就能在很多方面做很多事。”
與何濼生教授(中)和黃友嘉博士(左)一同參加國家住建部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及金融學院合辦的土地房屋論壇
“工業分4個階段,工業1.0等於機械化,工業2.0是電氣化,工業3.0是信息化,工業4.0是智能化。而現在內地的港資製造業基本都是工業2.0。怎樣從2.0過渡到3.0、4.0,教育是根本點。”“香港做好產業升級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不只是靠智能化,而是靠人才。”
“我們國家現在最需要什麼?是把國家製造業、尤其高端製造業中的技術含量搞上去。這就要靠做好STEM教育、未來培養出更多科技創新有關人才。這其中尤其要做好‘官產學研’四方合作,而不是當官的只看著自己‘份內’的事,產業界的只埋頭做產業,學校的‘關起門’埋頭做研究……而是這四個環節相互之間要打通,打通資源、優勢互補。”周文港提出建立一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創新教育體系,將長期拖慢香港創科發展的“各自為政”打通為“官產學研”“四方合作”。
他談到,現在香港高等教育中的很多制度,特別是對專家學者和科研人員等規管太過時。“在香港高校,專家學者或科研人員如果在校外從事任何有償活動,若酬金超過了工資的幾成(有些地方是三成)——譬如年薪100萬,那麼三成就是30萬——超過30萬的部分,當中的70%要上交給學校。這就嚴重打擊一個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再有,如果你發明了一個東西,這個東西的知識產權不一定是你的;而且如果你把自己的發明商品化,你能否拿到這個產品的所有權,或者學校是否鼓勵你去做這個項目,都成問題。”
他談到另一個制約香港創科發展的普遍問題是申請公帑資助的手續繁瑣冗長、規定過細。“比方說最簡單的申請一個優質教育基金,從申請到有結果基本要接近一年,而且報表非常多,每一條都要根據它的規矩來填寫,使用資金的規矩也非常嚴格——不是說給你100萬,你就可以支配,而是每一個item(條款)都管得很‘死’,而且都有一個上限”,嚴重打擊科創教育領域專業人士的積極性,“而在深圳可能一下就搞定了”,香港的人才可能因此而大量流失到了深圳。“所以從香港的大學內部到公共政策、科創政策,都很需要改進。這是我政綱裡面提到的,要大力促進‘官產學研’四方合作。”
此外,他還致力推動社區及社會福利資源分配機制的優化。他說,香港政府對於慈善事業的恆常資助,基本從港英時期開始就被幾大社會服務團體“壟斷”。很多愛國愛港的社區、社會福利團體,像勞工、同鄉、基層、社區、漁農、港人內地團體等,拿不到資助,很難開展社區工作。“這是一個長期不公平的狀況。”“而如果這些資助能給到愛國愛港慈善機構,我想也能讓受惠者感受到愛國愛港團體的溫暖和善意,幫到更多香港人建立對內地的情感聯繫、了解國家,有利於‘一國兩制’的實踐。”
周文港是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委會界別參選人,該界別其他參選人還有盛智文、陳月明、李浩然、林琳、黃元山、劉智鵬、譚岳衡、黃梓謙、李鎮強、江玉歡、曾瀞漪、梁美芬、陳紹雄、鄧飛、吳傑莊、林順潮、陳仲尼、林振昇、梁毓偉、陸瀚民、馮煒光、孫偉勇、陳家珮、容海恩、簡慧敏、陳沛良、林智遠、黃國、陸頌雄、蔡永強、麥美娟、陳凱欣、郭玲麗、陳凱榮、葛珮帆、張國鈞、刁勝洪、馬逢國、管浩鳴、謝偉俊、洪雯、屠海鳴、林筱魯、何君堯、孫東、陳曼琪、盧維思、蘇長榮、吳宏偉、黎棟國。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2月號
編輯:趙 欣
監製:周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