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國際金融學會研究員洪雯博士參加立法會選委會界別。洪雯表示,自己代表的是所有香港人的利益,而非個別界別。在内地長大、接受教育,在香港完成博士学位后在此定居,曾在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工作,長年追蹤兩邊的發展情況,曾為香港公務員講解國家發展,亦為内地智库、政府调研团、大學講解香港的各种情况,懂得以兩地能夠理解的語言說好兩地故事。她表示,自己知國知港,有能力充當兩地橋樑,充分把握兩地的發展需要,協助找出令香港與内地共同受益的發展道路。
洪雯說,選舉制度的完善,有助香港走出泛政治化的漩渦,給予了大家一個集中精力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機會。因為受到兒子的鼓勵,洪雯鼓勵勇氣參選立法會。她希望為社會貢獻更多,為下一代建構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啟動兩個香港的彌合才能實現人心回歸
洪雯表示,香港在過去幾十年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忽略了本地的發展和利益。香港必須珍惜此次危機,啟動中長期的結構轉型:鞏固“一號香港”,推動“二號香港”的實體化、多元化;發揮自身所長,更要彌補所短;向外擴張優勢的同時,更要把全球和內地的發展機會帶來香港,帶給本地人。特區政府要破釜沉舟,打破“自由市場”的禁忌,打破怕犯錯的思維,改變自身角色,積極引導經濟朝兩個香港均衡受益的方向轉型。
洪雯建議,香港應改變簡單放棄增值不夠高的價值環節的取向。香港的產業結構只有與人口結構基本匹配的時候,才能讓每個人、包括基層都有發揮的空間。香港需要高端產業,它是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所在,但只有精英階層才能勝任高端產業。另外,要大力增加中層就業,也要關注基層崗位,因為他們在香港的整個就業結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配合人口結構。她強調,只有讓大多數人充分享受到發展的成果,啟動兩個香港的彌合,香港才能夠實現所謂的二次回歸,也就是人心的回歸。
香港應與大灣區互補共榮
“十四五”規劃以來,香港對創新科技開始再次重視。洪雯說,很多人批評香港創科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是研發不足,但其實科技創新來源於研發,卻也遠遠超越研發。今天科技研發的成果已經具備全球流動的特征,有時候研發成果在哪裡誕生並不重要,研發成果的產業化過程才能為經濟、為社會帶來乘數效益,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成為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渠道,讓更多人受益。洪雯指出,如果要做科技產業,一定要擺脫只做研發不做後續工序的思維。未來“港深創新圈”要加入“深圳研發、香港產業化”的模式。
洪雯提到,香港與內地合作應從單向優勢轉移,變成雙向優勢互動。即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既發揮自身優勢,也致力補齊短板,既要“走出去”,“帶回來”,實現全球和本地的均衡發展。
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已經接獲的候選人提名,請參閱選委會網站。
編輯:邸倩
校對:李博揚
監製:連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