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公司作為全球鮮有不依賴政府每年補貼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營商,不僅在運營管理方面有獨創模式,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亦有獨特貢獻。港鐵有哪些經驗可與同業分享?未來將如何可持續發展造福社會?本刊記者就此專訪了港鐵公司行政總裁金澤培。
文|本刊記者 左婭
金澤培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本刊記者 趙欣 攝)
一條綫路四個功能
一個地塊五次利用
記者:談及港鐵的運營管理經驗,首推的一定是“鐵路+物業”模式,這是港鐵成為全球鮮有不依賴政府每年補貼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營商的秘訣,實踐證明也是真正實現TOD(公共交通運輸導向型城市發展)的先進理念。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這個模式?
金澤培:“鐵路+物業”的運營模式已沿用數十年,最初只是一個融資方案,目的在於解決軌道交通建設及日常運營維護的資金問題。
我們知道,軌道交通的建設、營運、維護成本要遠高於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地鐵平均每公里造價達數億港元,運營四五十年,日常運營維護費用就要和造價差不多了,而且在四五十年間需要不斷進行設備提升改造,才能維持服務品質,需要追加的投資甚至超過造價。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高,內部投資效益卻很低,因為它是城市公共設施,承擔公共服務功能,票價不可能太高;但它的外部投資效益非常可觀,通勤便利度的提升可以極大促進土地的增值、經濟的活躍和城市的發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部分外部投資效益來彌補內部投資效益的不足呢?於是公司就創造性地提出了“鐵路+物業”的模式。
“鐵路+物業”模式,簡單講就是以土地增值收益,補足鐵路建設運營費用。具體來講,在興建軌道交通之前,政府將沿綫一些地塊以市場價劃撥給港鐵。港鐵公司獲得地塊後,通過公開招標引入開發商興建商場、寫字樓、住宅等物業,再通過出售或出租物業獲取利潤。這樣一來,興建軌道交通帶來土地的增值,就有部分成為了港鐵公司的收益,可以用來支撐軌道交通的運營維護和後續建設等。
當我們建設香港第一條地鐵綫路的時候就發現,原來“鐵路+物業”的經營模式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而且對城市規劃發展也有很大好處。因為地鐵綫路和地鐵站周邊部分地塊統一規劃,可令城市規劃更加科學合理,人們出行更為方便,還有助於減少居民出行的交通需求。於是,40年來,“鐵路+物業”的模式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我們不僅考慮融資的問題,更是更多考慮土地綜合規劃開發。如今這一模式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升級為“鐵路+社區”了,不僅解決了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經費問題,而且使城市規劃更為科學,使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可以說實現了三方共贏。
記者:關於在實踐中的發展完善,能否介紹一個具體案例?
金澤培:就以香港東涌綫為例。這條綫路發揮了四個功能。第一個功能是擴大CBD(中央商務區)。我們建設香港站時,通過填海和既有土地重新開發,擴大了CBD的範圍。第二個功能是延伸CBD。東涌綫在CBD的對岸西九龍規劃建設了九龍站,使得從九龍到CBD的通勤時間大幅縮減至幾分鐘,在九龍站上蓋我們又規劃建設了香港如今最高的商業建築——環球貿易廣場,吸引了大量企業入駐,這就延伸了CBD。第三個功能是舊區改造。東涌綫上的奧運站和青衣站都位於老舊社區,在建設鐵路車站的同時我們通過重新規劃開發,極大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其中青衣站曾是油庫所在地,屬於舊工業區,我們以青衣站為中心重整周邊土地,將那裡變成了現在的商業和居住區。第四個功能是城市發展。這條鐵路綫的終點站東涌,在鐵路開通之前只是離島上的一個小漁村,人口只有約2,000人,我們建設鐵路站的同時規劃建設了商場、住宅,如今那裡人口已增加到近30萬人。
東涌綫上的九龍站,則實現了一個地塊五次利用。前兩次利用,是接通了兩條鐵路綫,即東涌綫和機場快綫,極大方便了居民出行,也縮短了機場到CBD的通勤時間。第三次利用,是我們在周边規劃建設了交通樞紐,方便乘客換乘其它交通工具。第四次利用,是我們規劃建設了大型商場,包括周邊綠化等。第五次利用,就是上蓋物業的開發,包括商業地產和住宅。一個地塊,五次開發利用,建成了一個交通便利的生活區,又通過工作、居住同區的規劃,便利了居民生活,減少了他們的遠距離出行需求,起到了疏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效果。
九龍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
將“鐵路+社區”理念引入內地
以專業技能貢獻國家發展
記者:據說港鐵的“鐵路+社區”運營模式已經推廣到了一些內地城市?內地的土地出讓政策不同,是如何實現“鐵路+社區”的呢?
金澤培:2011年,港鐵公司通過兩家全資附屬公司港鐵軌道交通 (深圳) 有限公司和港鐵物業 (深圳) 有限公司成功投得位於深圳市軌道交通4號綫 (龍華綫) 車廠的一幅土地作物業發展,規劃建設了深圳的“天頌”小區,包括1,698個住宅單位和一個佔地約1萬平方米的商場。我們在小區、商場和地鐵站間規劃建設了風雨連廊,實現了住宅、商場、地鐵站間穿行下雨天不用帶傘,受到了市民歡迎。這是港鐵公司在內地的第一個“鐵路+社區”綜合開發模式項目,已於2017年竣工。
之後,我們又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如共同擁有共同開發、與開發商合作、參與分紅等,在佛山、北京等城市實現了地鐵沿綫土地出讓收入反哺地鐵建設運維、地鐵站與上蓋乃至周邊地塊統一規劃等,這都是“鐵路+社區”綜合開發理念在內地城市的成功推廣。我們很高興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貢獻國家的發展建設。
深圳“天頌”是港鐵公司在內地的首個“鐵路 + 社區”項目
記者:您如何看待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金澤培:如果說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鐵路在100多年前就已經在做了:我們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九廣鐵路,就是從九龍到廣州,聯通了香港與國家。
當然,我們今天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更加努力。鐵路發展和城市發展是分不開的。港鐵公司一直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政策,比如國家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我們就第一時間去了北京,目前已經參與了北京5條地鐵綫路的建設運營,服務京津冀百姓出行。國家提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我們又去了杭州,參與了杭州兩條地鐵綫的建設運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與我們最密切的了,香港本身就是大灣區城市,我們通過建設高鐵,把香港鐵路網接入國家鐵路網,現在從香港高鐵站可以直達包括大灣區城市在內的50多個內地高鐵站,方便了香港和內地城市互聯互通。此外,我們還負責澳門輕軌系統氹仔綫的營運及維護,參與了深圳等城市的地鐵建設運營,並把“鐵路+社區”模式引入深圳、東莞和佛山,在當地提供了地鐵周邊土地綜合規劃服務。我們也通過港鐵學院培訓“一帶一路”沿綫城市的地鐵工作人員。
我們很開心團隊的專業技能能夠貢獻國家的發展,也通過參與國家發展拓寬了自身市場空間。未來,我們希望可以通過與更多城市的合作,將香港的城市發展經驗帶到更多地方,繼續用“鐵路+社區”的城市綜合規劃有序發展理念貢獻國家的發展。
北京地鐵4號綫西紅門站。4號綫由港鐵公司佔49%股權的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營運
運用創新科技提高服務能力
通過國際合作講好中國故事
記者:除了經營模式,港鐵在日常運營方面也有豐富經驗。新冠肺炎疫情給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帶來新挑戰,港鐵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有哪些防疫經驗可以分享?
金澤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港鐵公司也從幾個方面在盡自己的努力。
在個人防疫方面,我們準備了消毒液、搓手液、口罩等防疫用品,提供給我們的同事,也提供給有需要的乘客。
在資產設備方面,我們除了加強清潔和通風,還在車站及車廂中乘客經常接觸的地方,如扶手,噴塗“納米銀二氧化鈦”殺菌塗層。
我們也跟供應商共同開發了一些清潔機器人。列車結束一天運營回到車廠後,我們都會做日常清潔保養工作。消毒機器人可以更精準控制消毒劑的濃度和噴灑強度,還可以清潔到一些人工難以清潔到的縫隙,對車輛進行更徹底的殺菌消毒。
同時,我們的乘客基本上是處在一個不停留的狀態,通過加強通風和清潔,我們的衛生程度還是相對較高的。
記者:港鐵日常運營維護中開發應用了不少創新科技產品,可以再舉幾個例子嗎?
金澤培:港鐵公司一貫重視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品質。
運營維護方面,我們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了機器人,除了清潔機器人,還有可以更精準探查車底設備的智能檢測機器人,代替人工搬運沉重設備的搬運機器人等。另外我們還在列車上安裝了動態監測設備,可以動態監測架空電纜和路軌情況,加強預防性維修的能力,使列車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在乘客服務方面,我們致力於提供更多即時資訊。雖然現在港鐵列車發車密度已高達平均2分鐘一班,但我們還是在一些站點提供了實時信息,準確預報列車進站時間。在新建成的屯馬綫,我們還可以實時告知乘客哪一卡車廂中人比較多、哪一卡比較少,既方便乘客乘車,也可起到乘客分流的作用。未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我們還會根據乘客需求,將所提供的實時資訊從車站內延伸到車站外,比如提供鐵路站周邊的購物和餐飲信息等。
消毒機器人(機場快綫)
車底智能檢測機器人
軌道動態性能監察系統
架空電纜實時監察系統(實時影像)
記者:對港鐵未來發展,您有何規劃?
金澤培:首先,在香港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今年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開發北部都會區,我們希望可以繼續貢獻我們的城市綜合規劃開發經驗。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我們也希望可以將“鐵路+社區”的經營模式推廣到更多城市,為更多內地城市提供綜合規劃開發服務。現在我們就在積極開拓四川成都的業務。
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疫情過後,很多地方都會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推動經濟發展,我們也在為把握這些機會積極準備,希望可以通過在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民間合作,講好香港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歡迎掃描二維碼 觀看訪談視頻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2月號
編輯:魏小旋
校對:邸 倩
監製:連振海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港鐵公司作為全球鮮有不依賴政府每年補貼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營商,不僅在運營管理方面有獨創模式,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亦有獨特貢獻。港鐵有哪些經驗可與同業分享?未來將如何可持續發展造福社會?本刊記者就此專訪了港鐵公司行政總裁金澤培。
文|本刊記者 左婭
金澤培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本刊記者 趙欣 攝)
一條綫路四個功能
一個地塊五次利用
記者:談及港鐵的運營管理經驗,首推的一定是“鐵路+物業”模式,這是港鐵成為全球鮮有不依賴政府每年補貼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營商的秘訣,實踐證明也是真正實現TOD(公共交通運輸導向型城市發展)的先進理念。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這個模式?
金澤培:“鐵路+物業”的運營模式已沿用數十年,最初只是一個融資方案,目的在於解決軌道交通建設及日常運營維護的資金問題。
我們知道,軌道交通的建設、營運、維護成本要遠高於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地鐵平均每公里造價達數億港元,運營四五十年,日常運營維護費用就要和造價差不多了,而且在四五十年間需要不斷進行設備提升改造,才能維持服務品質,需要追加的投資甚至超過造價。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高,內部投資效益卻很低,因為它是城市公共設施,承擔公共服務功能,票價不可能太高;但它的外部投資效益非常可觀,通勤便利度的提升可以極大促進土地的增值、經濟的活躍和城市的發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部分外部投資效益來彌補內部投資效益的不足呢?於是公司就創造性地提出了“鐵路+物業”的模式。
“鐵路+物業”模式,簡單講就是以土地增值收益,補足鐵路建設運營費用。具體來講,在興建軌道交通之前,政府將沿綫一些地塊以市場價劃撥給港鐵。港鐵公司獲得地塊後,通過公開招標引入開發商興建商場、寫字樓、住宅等物業,再通過出售或出租物業獲取利潤。這樣一來,興建軌道交通帶來土地的增值,就有部分成為了港鐵公司的收益,可以用來支撐軌道交通的運營維護和後續建設等。
當我們建設香港第一條地鐵綫路的時候就發現,原來“鐵路+物業”的經營模式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而且對城市規劃發展也有很大好處。因為地鐵綫路和地鐵站周邊部分地塊統一規劃,可令城市規劃更加科學合理,人們出行更為方便,還有助於減少居民出行的交通需求。於是,40年來,“鐵路+物業”的模式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我們不僅考慮融資的問題,更是更多考慮土地綜合規劃開發。如今這一模式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升級為“鐵路+社區”了,不僅解決了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經費問題,而且使城市規劃更為科學,使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可以說實現了三方共贏。
記者:關於在實踐中的發展完善,能否介紹一個具體案例?
金澤培:就以香港東涌綫為例。這條綫路發揮了四個功能。第一個功能是擴大CBD(中央商務區)。我們建設香港站時,通過填海和既有土地重新開發,擴大了CBD的範圍。第二個功能是延伸CBD。東涌綫在CBD的對岸西九龍規劃建設了九龍站,使得從九龍到CBD的通勤時間大幅縮減至幾分鐘,在九龍站上蓋我們又規劃建設了香港如今最高的商業建築——環球貿易廣場,吸引了大量企業入駐,這就延伸了CBD。第三個功能是舊區改造。東涌綫上的奧運站和青衣站都位於老舊社區,在建設鐵路車站的同時我們通過重新規劃開發,極大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其中青衣站曾是油庫所在地,屬於舊工業區,我們以青衣站為中心重整周邊土地,將那裡變成了現在的商業和居住區。第四個功能是城市發展。這條鐵路綫的終點站東涌,在鐵路開通之前只是離島上的一個小漁村,人口只有約2,000人,我們建設鐵路站的同時規劃建設了商場、住宅,如今那裡人口已增加到近30萬人。
東涌綫上的九龍站,則實現了一個地塊五次利用。前兩次利用,是接通了兩條鐵路綫,即東涌綫和機場快綫,極大方便了居民出行,也縮短了機場到CBD的通勤時間。第三次利用,是我們在周边規劃建設了交通樞紐,方便乘客換乘其它交通工具。第四次利用,是我們規劃建設了大型商場,包括周邊綠化等。第五次利用,就是上蓋物業的開發,包括商業地產和住宅。一個地塊,五次開發利用,建成了一個交通便利的生活區,又通過工作、居住同區的規劃,便利了居民生活,減少了他們的遠距離出行需求,起到了疏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效果。
九龍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
將“鐵路+社區”理念引入內地
以專業技能貢獻國家發展
記者:據說港鐵的“鐵路+社區”運營模式已經推廣到了一些內地城市?內地的土地出讓政策不同,是如何實現“鐵路+社區”的呢?
金澤培:2011年,港鐵公司通過兩家全資附屬公司港鐵軌道交通 (深圳) 有限公司和港鐵物業 (深圳) 有限公司成功投得位於深圳市軌道交通4號綫 (龍華綫) 車廠的一幅土地作物業發展,規劃建設了深圳的“天頌”小區,包括1,698個住宅單位和一個佔地約1萬平方米的商場。我們在小區、商場和地鐵站間規劃建設了風雨連廊,實現了住宅、商場、地鐵站間穿行下雨天不用帶傘,受到了市民歡迎。這是港鐵公司在內地的第一個“鐵路+社區”綜合開發模式項目,已於2017年竣工。
之後,我們又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如共同擁有共同開發、與開發商合作、參與分紅等,在佛山、北京等城市實現了地鐵沿綫土地出讓收入反哺地鐵建設運維、地鐵站與上蓋乃至周邊地塊統一規劃等,這都是“鐵路+社區”綜合開發理念在內地城市的成功推廣。我們很高興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貢獻國家的發展建設。
深圳“天頌”是港鐵公司在內地的首個“鐵路 + 社區”項目
記者:您如何看待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金澤培:如果說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鐵路在100多年前就已經在做了:我們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九廣鐵路,就是從九龍到廣州,聯通了香港與國家。
當然,我們今天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更加努力。鐵路發展和城市發展是分不開的。港鐵公司一直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政策,比如國家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我們就第一時間去了北京,目前已經參與了北京5條地鐵綫路的建設運營,服務京津冀百姓出行。國家提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我們又去了杭州,參與了杭州兩條地鐵綫的建設運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與我們最密切的了,香港本身就是大灣區城市,我們通過建設高鐵,把香港鐵路網接入國家鐵路網,現在從香港高鐵站可以直達包括大灣區城市在內的50多個內地高鐵站,方便了香港和內地城市互聯互通。此外,我們還負責澳門輕軌系統氹仔綫的營運及維護,參與了深圳等城市的地鐵建設運營,並把“鐵路+社區”模式引入深圳、東莞和佛山,在當地提供了地鐵周邊土地綜合規劃服務。我們也通過港鐵學院培訓“一帶一路”沿綫城市的地鐵工作人員。
我們很開心團隊的專業技能能夠貢獻國家的發展,也通過參與國家發展拓寬了自身市場空間。未來,我們希望可以通過與更多城市的合作,將香港的城市發展經驗帶到更多地方,繼續用“鐵路+社區”的城市綜合規劃有序發展理念貢獻國家的發展。
北京地鐵4號綫西紅門站。4號綫由港鐵公司佔49%股權的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營運
運用創新科技提高服務能力
通過國際合作講好中國故事
記者:除了經營模式,港鐵在日常運營方面也有豐富經驗。新冠肺炎疫情給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帶來新挑戰,港鐵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有哪些防疫經驗可以分享?
金澤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港鐵公司也從幾個方面在盡自己的努力。
在個人防疫方面,我們準備了消毒液、搓手液、口罩等防疫用品,提供給我們的同事,也提供給有需要的乘客。
在資產設備方面,我們除了加強清潔和通風,還在車站及車廂中乘客經常接觸的地方,如扶手,噴塗“納米銀二氧化鈦”殺菌塗層。
我們也跟供應商共同開發了一些清潔機器人。列車結束一天運營回到車廠後,我們都會做日常清潔保養工作。消毒機器人可以更精準控制消毒劑的濃度和噴灑強度,還可以清潔到一些人工難以清潔到的縫隙,對車輛進行更徹底的殺菌消毒。
同時,我們的乘客基本上是處在一個不停留的狀態,通過加強通風和清潔,我們的衛生程度還是相對較高的。
記者:港鐵日常運營維護中開發應用了不少創新科技產品,可以再舉幾個例子嗎?
金澤培:港鐵公司一貫重視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品質。
運營維護方面,我們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了機器人,除了清潔機器人,還有可以更精準探查車底設備的智能檢測機器人,代替人工搬運沉重設備的搬運機器人等。另外我們還在列車上安裝了動態監測設備,可以動態監測架空電纜和路軌情況,加強預防性維修的能力,使列車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在乘客服務方面,我們致力於提供更多即時資訊。雖然現在港鐵列車發車密度已高達平均2分鐘一班,但我們還是在一些站點提供了實時信息,準確預報列車進站時間。在新建成的屯馬綫,我們還可以實時告知乘客哪一卡車廂中人比較多、哪一卡比較少,既方便乘客乘車,也可起到乘客分流的作用。未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我們還會根據乘客需求,將所提供的實時資訊從車站內延伸到車站外,比如提供鐵路站周邊的購物和餐飲信息等。
消毒機器人(機場快綫)
車底智能檢測機器人
軌道動態性能監察系統
架空電纜實時監察系統(實時影像)
記者:對港鐵未來發展,您有何規劃?
金澤培:首先,在香港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今年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開發北部都會區,我們希望可以繼續貢獻我們的城市綜合規劃開發經驗。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我們也希望可以將“鐵路+社區”的經營模式推廣到更多城市,為更多內地城市提供綜合規劃開發服務。現在我們就在積極開拓四川成都的業務。
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疫情過後,很多地方都會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推動經濟發展,我們也在為把握這些機會積極準備,希望可以通過在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民間合作,講好香港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歡迎掃描二維碼 觀看訪談視頻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2月號
編輯:魏小旋
校對:邸 倩
監製:連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