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沛良
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即將於本月19日舉行。作為本次立法會換屆選舉選舉委員會界別候選人之一,通過近期不斷拜訪各個界別選民,了解各個界別相關訴求;參與不同選舉論壇,在理性競爭的選舉文化下與其他候選人比拼政綱、理念。整個選舉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新選制的優越性。
選委會五個界別實際上代表的是香港社會整體利益。新選制不僅會促進香港發展優質民主、理性民主,告別過去劣質的選舉文化及政治爭拗;亦為解決經濟民生等社會深層次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聆聽選民聲音,集思廣益提升治理效能;更重要的是新制度將會把維護國家利益與促進香港社會良性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真正意義上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實現香港長治久安。
我從事保險行業四十餘年,亦曾任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是選舉委員會界別中唯一有保險背景的候選人,現擔任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之所以決定出來參選,是因為在新選制下,我相信任何一個有志於服務香港社會,有能力建設香港社會,有信心變革香港社會的仁人志士定能在新舞台有所作為,實現為民為本。
毫無疑問,任何循選委會界別產生的議員一定要兼顧到全港整體利益及市民福祉,而非僅僅顧及某一特定界別,我相信以我過去在公私營領域的工作經驗,恰如保險與民生息息相關一樣,是可以很好地發揮自己專業所長搭建各個界別溝通對話平台,了解不同界別訴求從而凝聚共識,團結力量建設香港。
另一方面,中資企業一直以來對促進香港繁榮穩定,推動經濟民生發展均做出重大貢獻,承擔着重要的言商言政雙重職能。但在過去的政治環境下中資始終都是在議會外默默做事,很少會真正走進議事廳,走進體制內為民發聲、為港出力。但是在中央完善選舉制度後,在新的政治環境下中資是可以在更高程度上維護香港社會繁榮穩定,更好地發揮服務社會、服務市民的帶頭示範作用。
基於上述兩個理由,未來我將會集中精力主要做好以下三大方面的工作:
凝聚力量修補社會裂痕:過去兩年,香港在遭受黑暴及疫情的雙重打擊後,我們必須要思考香港未來何去何從?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盡可能地修補社會裂痕,令社會達致廣泛共識,沒有共識又何談發展。議會內部要持續加強不同界別、黨派的議員合作交流,對香港有益的政策法案予以支持;議會外部更要主動接觸社會不同持份者,了解其相關訴求並將其聲音帶入議會,反映社情民意,令大家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香港未來建設。
發展經濟改善社會民生: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經濟發展始終是香港命脈,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亦無法構建一個理想的上層建築。但如何提升香港整體營商環境,除了要堅守我們引以為傲的法治基礎外,香港社會更要因時而異,因事而移,善用國家惠港政策,合理規劃自身定位,積極向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及跨境金融科技方面轉型升級。同時亦要集中精力重點突破民生兩大難題。住有所居,多管齊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改善市民居住空間;老有所養,適當合理調整稅制,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做好養老安老工作以應對香港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共享成果建設和諧香港:為何香港社會怨氣大,根本原因就在於回歸多年,經濟發展紅利是掌握在少數階層手中,大部分基層市民並未真正享受過這個發展成果,反而是“馬太效應”令兩極分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怎麼辦?只有兼顧效率與公平,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及做好二次分配,減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社會情緒,才能真正建設一個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和諧香港。
“愛國愛港、服務市民”絕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必須要有責任、有擔當、更要有所作為。我相信唯有始終銘記競選初心,始終秉持參政理念,始終落實政策主张,充分發揮自己專業所長建設香港,以赤誠之心服務社會,才能不負市民所託,不負中央所望。一心為港、凝聚力量、改革立新、共享為本,香港的明天才會更好!
陳沛良是香港第七屆立法會參選人。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已經接獲的候選人提名,請參閱選委會網站。
選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