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和作用,深化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促進香港金融服務大灣區經濟民生發展,探索大灣區金融發展新機遇。“新時代 新征程 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新機遇論壇”12月21日在香港舉辦,分為開幕式、主旨演講、圓桌論壇三個環節。
“新時代 新征程 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新機遇論壇”今日在港舉辦
論壇邀請到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總裁張夏令、國泰全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趙佳音、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丁晨、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會長連少冬、香港華菁會主席李中、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座教授林晨、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到場擔任主禮嘉賓。
國泰基金總經理兼國泰全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向勇
開幕式上,國泰基金總經理兼國泰全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向勇先生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時表示國泰基金是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具備齊全產品綫、可滿足不同客戶風險偏好需求的成熟資產管理機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的戰略,大灣區金融服務業高度發達,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提供了重要平台。國泰期待與各位加強聯係和合作,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發展新機遇。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香港特區財政司陳茂波司長致辭時表示香港是離岸人民幣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未來香港會繼續加強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深度和廣度,努力把握好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同時研究更多的具體建議、優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協助內地企業吸收海外資本。繼續積極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紫荊雜誌社楊勇
紫荊雜誌社楊勇社長致辭時表示國家已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要在實踐中落實“愛國者治港”,和諧穩定是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堅固基石、背靠祖國是香港金融業發展的根本優勢、面向世界是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廣闊舞台。
香港華菁會主席李中
香港華菁會李中主席致辭時表示本次論壇主題的是“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緊緊扣住一個“新”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離不開廣大青年、尤其是青年金融專才。華菁會為代表的青年組織,未來在人員培養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將繼續積累經驗、打好基礎,為區域建設貢獻青年力量。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在主旨演講環節,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許正宇局長首先做了題為《灣區金融合作新篇章》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在剛過去的週末,香港完成了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在此政治新局下香港將迎來良政善治的新篇章。一方面,香港將繼續推進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在專業服務上將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開展更為廣闊的合作。香港要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同時為人民幣走出去搭建橋樑和紐帶。
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丁晨女士做了題為《灣區新時代共創新輝煌》的主題演講,她表示隨著國安法的順利實施,香港由亂轉治、由治及興。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起點,香港應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強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理財通建設,融入大灣區金融發展;同時也要加強綠色金融建設、引領區內綠色金融政策制定。
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連少冬會長做了題為《中資資管行業在港發展展望》的主題演講,她表示跨境業務是在港中資資管機構未來的業務重點,高層次互聯互通更加拓展了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的邊界。目前已經實施的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為香港公募基金打開廣大腹地。未來將加大投入,借此機遇融入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建設中。
圓桌論壇環節
在圓桌論壇環節,多名專家學者就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宏觀經濟等多個主題展開討論。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座教授林晨教授表示發揮普惠金融是大勢所趨,香港要擁抱金融科技才能保持競爭力。但於此同時,也要下功夫做好數據安全和風險控制等工作。企業要明白哪些數據可以用、哪些數據不能用。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博士表示香港財富管理行業未來要深入分析內地高淨值客群需求特徵、全方位服務各類客戶。其次,要加強IT投入,提升財富管理的移動化、智慧化、場景化及定制化水準。最後,要積極推動財富管理跨境生態圈建設。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博士表示未來要關注跨境金融風險、法律合規風險、地緣政治風險。2022年宏觀經濟層面需要關注下行壓力,預計明年3至4月份經濟反彈,下半年回到5%的水平。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博士表示未來將依托供應鏈的上中下游,發展供應鏈金融科技、將金融與實體經濟聯係起來,降低金融風險。
本次論壇由紫荊雜誌社與國泰全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辦,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香港華菁會、紫荊研究院聯合主辦,共有來自政商界、學界及各界嘉賓約150人出席。
編輯:趙欣
校對:邸倩
監製:連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