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資優生的學與教:科普教育(下)

日期: 2021-12-21 來源:紫荊
字號:

(文|楊定邦)

科研精神

  其實推動科普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鼓勵科研精,所以,我們應該由科研精神。科學研究(以下簡稱科研)是指反覆探索的意思(英文RESEARCH,前綴re是反覆的意思,而search則是探索)。科學研究的內涵包含了承上啟下兩部分:整理與繼承創新及發展。不同的學術文獻中對科學研究有多樣見解,一般而言,科研是針對某現象或者問題,通過調查、驗證、討論以及思維,然後進行推論、分析和綜合,來獲得客觀事實的過程。整個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選取研究課題、研究設計、資料搜集、分析整理以及得出結果。由此可見,科學研究的本質是透過解決問題來創造新事物,而基本任務就是探索及認識未知。

 

香港的科研狀況

  有學者認為香港缺乏科研人才的真正原因是其總體社會風氣。不少香港人會把金融業視為是最賺錢的行業,因此不少的家長與學生在選擇科目時,會以前途和出路作為衡量因素,選擇修讀經濟科或企會財科。即使是修讀理科的學生,絕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為了夢寐以求的醫科、牙科或者是工程等科目做準備,目的是希望獲得一份穩定工作,足以應付香港昂貴的生活成本。


由此可見,社會風氣是問題的根本。如不改變香港事事以金錢、利益掛帥的社會風氣,那麼儘管改變任何教育制度、選科要求或大學收生條件,於香港的科研發展也是於事無補。科技發展是21世紀全球的發展主流,中國內地、亞太區各國各地均紛紛增加科技教育及研發的投資和扶持。反觀香港,雖然政府目前財政盈餘充裕,但投放於科研的資源十分有限。政策規劃鮮少關注科研發展,導致青年學生輕視科技,不了解科技研發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如果政府願意增加資源投放,用來推進科研發展,再加上適當的科研政策的支持,必定能促使香港的產業結構的轉變,使其多元化和發展均衡,有助香港的長遠發展。


剛成功著陸火星的祝融號火星車上,搭載能承受極端溫度的落火狀態監測相機正是香港理工大學研製的科創成果。香港的大學多次參與中國的航天科研項目,足見其科技創新力量。儘管香港是一個金融城市、商業中心,但其科研成就卓著,有基礎、有實力成為國際科研中心,引領社會經濟走出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但是香港仍需要培育更多的科研人才,大力推廣香港的科技與創新文化,確保科研人才不會出現斷層問題,往後能在現時良好的條件之下,繼續邁步向前。


增城兆霖學校:資優天文暑期增潤課

  香港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是位於屯門蝴蝶的一所基督教小學,創校於2005年。學校為配合21世紀新年代的教育遠景,增城兆霖的許詩禮校長致力推動科普教育,啟發學生創意思維及探索精神。筆者有幸於20217月,一連三天在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見證科學尖子在資優天文暑期增潤課程中的卓越表現。同學透過生動活潑的特設天文體驗活動,了解天文及星象知識、科學原理、觀測儀結構及應用


Picture1.png

(於2021928日,許詩禮校長()邀請香港資優教育教師協會主席楊定邦先生()到校為“家長學堂”分享“如何有效培育資優學童”,深受歡迎,家長踴躍發問)

Picture2.png

(同學們對星象知識及星圖的應用特別感興趣,專心又愉快地學習)

Picture3.png

(同學對資優天文課程中的各式各樣觀測儀及教具的結構及應用很感興趣,同學們在充分互動的情況下發揮探究精神)

Picture4.png

(同學們的天文實驗,觀察太陽投影)      

Picture5.png

(從戶內到戶外,天文及天象知識的學習無邊界,體驗跳出課室的探索)


科研工作挑戰

科普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也是一門藝術。現代科研工作者要有敢挑戰權威的精神。如果發現自己的實驗結果於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不一致的話,一些科研人員反而會覺得自己做錯了。有些人因缺乏以批判性思維來挑戰權威的觀點和固有知識的精神,反而錯失了重要的成果。

我們應該深入開展研究工作,真正通過現象挖掘出科學原理。在科學研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未曾了解、不可預見、充滿複雜性、不熟悉和多面性的問題,這時我們需要思考、反覆探索,然後提出疑問,最後再實施。這可以使我們避免一些潛在的或現實存在的問題,當問題出現或即將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並最終克服困難,在長期訓練中獲得從容面對挑戰的能力。

 Picture7.png

(筆者曾於香港教育局任督學及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科目委員(資優教育)。多年來,以香港資優教育亞太地區代表身份挑選學生機代表香港區遠赴兩岸、海外發表演說及教育成果分享。)

(編輯:黃沛臻

監製:廖國良)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資優生的學與教:科普教育(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